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讀書實乃人生一大喜好,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雅室俗人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最近網上罵微信讀書的噴子比較多,什麼規則變了,每週領到的書幣減少了,聽書超過2個小時後就不送書幣了,什麼微信讀書在積累了大量的用戶以後開始走向商業化了,諸如此類的話題。更有的因一開始稍微萌發的讀書興趣,因覺得這書幣規則不合理果斷卸載了這個軟件,從而斷送了他網上閱讀提高自己的路。

“大哥,大姐們,你們是為提升自己而讀書呢?還是為了幾個書幣而讀書呢?”

我看了幾頁評論後便不再往下看了,因為下面的噴子無非就是當涉及了個人利益又不能解決的時候變成憤青,無聊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罵聲罷了,而且越說越離譜,越說越面紅耳赤。讀書本來就是一件沒有太大功利性的行為,比起其它的,它也是一件成本比較低的行為。

還有的人覺得微信讀書門檻高了,書變貴了,還不如在亞馬遜買書,精美的包裝,更加高大上,誠然這倒是一個提高送禮逼格的方法,再精美的包裝,與提高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外表華麗若不實,不過也是譁眾取寵罷了。

小潘在這裡有個疑問:這些人可以一頓聚餐花掉幾百塊錢,手機話費一個月可以幾百塊錢,給別人送禮物可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為什麼連微信讀書可能讓他(她)們多花幾塊錢的事情就這麼義憤填膺了呢?我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買一套高檔的化妝品,換一部高端的手機,但這些提高外在的東西難道就真的比提高內在的東西更有價值嗎?我覺得外在和內在同等重要,甚至內在更比外在重要。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版權問題在近幾年的中國有所改善,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上,雖與國外還沒有辦法比,但也在緊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些寫書的人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可當我們要向他(她)們付費時,為什麼80%的人都猶豫了呢?這大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與薪資增長不成正比,導致我們對額外付費的事業漠不關心甚至怨聲載道的原因,這裡不做深究。

慢慢的你會發現,QQ音樂收費了,微信、支付寶提現收費了,QQ開通超級會員才能顯示我們尊貴的身份,辦公軟件WPS需要開通會員了,百度文庫免費的資源越來越少,喜馬拉雅FM也要聽書收費了,蘋果手機擴充icloud存儲空間也要每月向蘋果付費了,慢慢的你也會發現,我們進入了一個會員時代。......免費的時代離我們漸行漸遠,人們變的越來越躁動,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錢包在緊縮,不知道哪些錢花的值,哪些錢花的不值,就連那些能提高自我修養的情趣愛好,需要付費時也變得畏手畏腳了。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大概我是那種認死理的人,或者也是一個對事物的追求不太喜歡變動的人吧。我並沒有覺得微信讀書有什麼不好的地方,用微信讀書到現在,自己看的書獲得的書幣,還沒有讓我在微信讀書裡面充值過一分錢,依然有我想看的書看,哈哈...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在微信讀書這片書海里,大概我窮極一生也有很多很多我看不完的書,版權方面和書籍更新速度相對於其它讀書軟件也做的比較好,又怎麼會去選擇其它讀書軟件呢?

我現在用的手錶,是日本卡西歐已經停產的一款石英錶,不過慶幸的是,它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麻煩,用了四年,期間一個老闆送給我了一塊一萬多塊錢的瑞士表,因為不喜歡就送人了。這塊石英錶,去年剛換了一塊不是原裝的電子,依然很準時。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不合適的就算是免費或者價格太高我也不會去選擇。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之前寫了太多關於讀書的好處的文章了,但是為什麼我還要寫?大概是因為就像讀書一樣,它活在生命裡,流淌在血液裡,時刻提醒,時刻保持這種熱忱,才能時刻清醒,時刻熱情不減。

我記得我的大學老師,總喜歡說一句話就是:那是混蛋才能幹出來的事情。大概是諷刺那些在專業層面不專,盡幹糊塗事兒的公務員。是,尤其我和班裡的同學聽了後,也覺得他們是真夠混蛋的。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不懂?你去多讀讀書啊!”

“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你去多讀讀書啊!”

“感嘆自己過的不好?你去多讀讀書啊!”

“情商不高?你去多讀讀書啊!”

“賺的錢不多?你去多讀讀書啊!”

“不會談戀愛?你去多讀讀書啊!”

“專業技能不高?你去多讀讀書啊!”

“心胸不夠寬廣?你去多讀讀書啊!”

“憤世嫉俗?你去多讀讀書啊!”

...... ......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這世界上還真沒有讀書不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多讀點書。

我始終相信:量變引起質變,讀的書多了,它會讓你達到某個臨界點,從而達到佛學上“頓悟”的境界。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有人覺得電子版的書多少失了點厚重,是啊!其實本人也很想終日坐在書桌上:翻著書頁,聞著書香,聽著輕音樂,感受那一指之間的沙沙聲。我對紙質版的書多少也快到了痴迷的程度,現在的書桌上還放著幾本書-《資本論》、《廣州遇見愛情》、《瘋狂英語》、《月亮與六便士》呢。晚上時常去翻看,看完了又想著去買書,儘管自己微信讀書上還有很多書沒看完,還是忍不住衝動去買紙質版書籍,相較而言,紙質版書籍留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我們進入了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相信很多同樣和小潘奮鬥在一線上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看實體書。

我們的生活慢慢的碎片化,這才讓這些讀書軟件滿足了我們碎片化精神需求的空缺。

《解憂雜貨店》裡面有一句話是說給青年人聽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你的人生白的就像一張宣紙,你需要給這張白紙畫上精彩的內容,你的人生才夠充實。

你的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才能夠精彩。

電子版的書籍的最大好處大概在於可以隨時隨地,去讀去看,不受空間限制。很多人都會說:我要在今年好好看幾本書了,真感覺自己和別人溝通都成問題了。但是這裡面的很多人只有20%(甚至20%都不到)做到了一年內讀上幾本書。

數據顯示中國人一年平均讀4.7本書(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教材),每天五分鐘不到,韓國人讀11本,法國人讀20本,日本人40本,以色列人64本。猶太人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聰明的人和讀書有明顯的關係。

而我為了提高這個國人讀書平均數,近四年來,平均一年要讀大約100本書。

是誰拖了中國人讀書平均水平的後腿?--是你嗎?

國富則民強,中國自從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後,從以前的平均2.4本到現在的4.7本也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只有個人的閱讀量上去了,才能讓全民的閱讀量上去,才能真正做到民富則國強!

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身約定吧!

那麼,讓我們與讀書定個終生約定: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

接下來就是行動的時候了,拖延是毀滅一個人最大凶手,而懶惰可以拖垮整個民族。


微信公眾號:《DR擺渡》 ID:qczrp5168

感謝你的閱讀,讓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