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創業先鋒標籤裡茅侃侃,終究不堪其累


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貼標籤效應,說的是當一個人被貼上一個標籤,他就會做出自我的印象管理,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言行,使自己更貼近這個標籤,說到底標籤本身就對人產生強大的暗示和誘導效應,讓人不由自主的去貼近標籤描述的樣子。

活在創業先鋒標籤裡茅侃侃,終究不堪其累

例如最近因為創業失敗而導致輕生的茅侃侃,曾經的80後創業先鋒,被當作青年創業的楷模,媒體的盛讚和網友的追捧,給他貼上了一個很光鮮的標籤-“80後創業先鋒”,並且希望他也能夠如標籤所說的那樣開疆拓土,創業成功,成為真正的楷模。


活在創業先鋒標籤裡茅侃侃,終究不堪其累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創業從來不是百分百穩妥的,而他的公司在這個冬天也遇到了危機,但是他卻不容許自己的失敗,因為他早已內化了外界給他的標籤,作為創業先鋒的他怎能接受創業失敗,實際上以他目前的狀況,即便是創業失敗又如何,大不了不創業找份工作幹,以他的知名度和經歷,找份衣食無憂的工作一點也不難。

活在創業先鋒標籤裡茅侃侃,終究不堪其累


只不過外界給他的標籤早就成為懸在他腦袋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的創業必須成功,否則便只能殺身成仁,果然最後的他還是因為難以面對無法解決的困局而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人真得不能太在乎所謂的外界賦予的標籤,哪怕這個標籤看上去是那麼光明偉岸,因為標籤所帶給人的除了讚譽之外,還有沉重的壓力。


活在創業先鋒標籤裡茅侃侃,終究不堪其累

當你符合標籤的時候,標籤會讓你享受到強烈的自我價值感,一旦現實不如意,那麼標籤的存在就會激發人最強烈的挫敗感,正如創業先鋒這四個字在茅同學心裡的分量。所以對於茅的事件感到深深的痛心,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太認同別人或者我們給自己貼的標籤,因為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標籤所能概括的,我們永遠都要因時制宜,隨機應變,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