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延遲退休還有多少問題待解?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喊”了多年,延遲退休真<strong>的

要來了。這一涉及億萬勞動者的話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聚焦的熱點。(新華社3月4日)

不可否認,改革退休年齡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政策,也是<strong>中國經濟社會結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因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幾十年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2歲,未來還能進一步提高到75歲。而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卻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來確定的,客觀而言,從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角度來說,適度延遲退休年齡並無不可。而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逐步凸顯,延遲退休似乎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有效選擇。但在做出這個選擇之前,決策者卻必須先解決四個問題或者拿出讓人信服的科學依據。

一是年輕人<strong>如何就業?一方面我們在與國際接軌,也走上了延遲退休的道路,而另一方面我們又在放開二胎生育政策,那麼若干年後,是否真會出現某則笑話中所描述的那樣——年輕人無法就業,每天逛公園,老年人沒法退休,每天上班。於是每天早晨的時候,老太婆就喊了:“孫子,你上午去公園遛鳥之前,先扶你爺爺去單位上班!”?這則笑話並非完全沒有依據,畢竟當下我國還有1億人處於失業或不充分就業的窘境。尤其是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人口的自然增長以及科學<strong>技術

的進一步發展,當人口增多而機器又取代了人力,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二是延退人員利益如何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日漸細化,社會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大,而對普通勞動者的需求則在減少。對編制內人員來說,延遲退休<strong>影響微乎其微,不過是“退居二線”多領幾年工資而已,對知識分子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影響也不大,因為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替代性較低,而且越老越吃香,但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大,被淘汰的風險也在增加,而其領養老金的年齡卻被延遲,一旦收入中斷,這些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將何以為繼?

三是養老金能否代替家庭養老?當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從廣義上說由於壽命增加了,延遲退休也有一定道理。但由於這筆養老金要普通勞動者自己提前繳納而到了退休年齡才能領取,據計算,普通勞動者平均參保款約為12萬元,退休後7年即活到平均壽命72歲時能領取的養老保障工資為42000元,也就是說還有78000元要在72歲以後領取。同時,還要看到我國的養老模式並非是國家或者社會養老,而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當前我國的養老結構通常為“4-2-1”結構,即一對夫妻共同贍養雙方父母和撫養一個孩子,表現為1個人養2.5個人。而在未來,隨著國家計生政策的繼續放開,一對夫妻可以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孩子,這個比例反而會下降。如此來看,養老壓力不正呈下降趨勢嗎?如果養老金不能代替家庭養老,又何必繳納這12萬元參保款呢?

四是大多數人不支持怎麼辦?就目前形勢而言,延遲退休儘管遭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反對,但“延退”仍然很有市場,仍然大行其道。不過,假設一下,在真正推行時,各地的普通勞動者仍然選擇自己養老而拒交養老金怎麼辦?是強制性徵收還是由企業或者公司硬扣?如果強制性徵收或者硬扣,這是否也是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犯呢?

總之,在筆者看來,兩會是一個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的平臺,延遲退休這樣的國家大事交由兩會代表共同商議,從而拿出一套可以讓絕大多數人信服並且同意的方案來,同時針對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前做好各種應急預案,如此才能通過逐步調整公眾的期望值來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