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延迟退休还有多少问题待解?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喊”了多年,延迟退休真<strong>的

要来了。这一涉及亿万劳动者的话题,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的热点。(新华社3月4日)

不可否认,改革退休年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政策,也是<strong>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几十年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2岁,未来还能进一步提高到75岁。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却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来确定的,客观而言,从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角度来说,适度延迟退休年龄并无不可。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凸显,延迟退休似乎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有效选择。但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决策者却必须先解决四个问题或者拿出让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一是年轻人<strong>如何就业?一方面我们在与国际接轨,也走上了延迟退休的道路,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放开二胎生育政策,那么若干年后,是否真会出现某则笑话中所描述的那样——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于是每天早晨的时候,老太婆就喊了:“孙子,你上午去公园遛鸟之前,先扶你爷爷去单位上班!”?这则笑话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毕竟当下我国还有1亿人处于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的窘境。尤其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科学<strong>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当人口增多而机器又取代了人力,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二是延退人员利益如何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渐细化,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而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则在减少。对编制内人员来说,延迟退休<strong>影响微乎其微,不过是“退居二线”多领几年工资而已,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影响也不大,因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替代性较低,而且越老越吃香,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被淘汰的风险也在增加,而其领养老金的年龄却被延迟,一旦收入中断,这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将何以为继?

三是养老金能否代替家庭养老?当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从广义上说由于寿命增加了,延迟退休也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笔养老金要普通劳动者自己提前缴纳而到了退休年龄才能领取,据计算,普通劳动者平均参保款约为12万元,退休后7年即活到平均寿命72岁时能领取的养老保障工资为42000元,也就是说还有78000元要在72岁以后领取。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的养老模式并非是国家或者社会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当前我国的养老结构通常为“4-2-1”结构,即一对夫妻共同赡养双方父母和抚养一个孩子,表现为1个人养2.5个人。而在未来,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的继续放开,一对夫妻可以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这个比例反而会下降。如此来看,养老压力不正呈下降趋势吗?如果养老金不能代替家庭养老,又何必缴纳这12万元参保款呢?

四是大多数人不支持怎么办?就目前形势而言,延迟退休尽管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但“延退”仍然很有市场,仍然大行其道。不过,假设一下,在真正推行时,各地的普通劳动者仍然选择自己养老而拒交养老金怎么办?是强制性征收还是由企业或者公司硬扣?如果强制性征收或者硬扣,这是否也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呢?

总之,在笔者看来,两会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平台,延迟退休这样的国家大事交由两会代表共同商议,从而拿出一套可以让绝大多数人信服并且同意的方案来,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如此才能通过逐步调整公众的期望值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