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面食,你吃过几种?


河南烩面,发源于河南南阳方城县,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什锦烩面等多种类型。河南烩面所用的面为扯面,类似于拉面,但稍有不同。一般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羊肉汤要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

热干面是一种武汉的特色早点,吃早餐在武汉被称为“过早”,热干面因为方便快捷美味,被很多武汉人用来过早,在武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热干面现在不仅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如今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热干面面身为碱水面,淋以芝麻酱,辅以葱花、辣萝卜等各种佐料,价廉味美。是很多武汉市民早餐的首选。武汉本地最为著名的品牌是蔡林记。

刀削面是晋语区,包含山西中部,北部地区百姓家常的主食,当地称作削面。将面经过多次揉搓后整理成较长的面团,之后用特制的刀具削面。山西刀削面在省外多由晋南人经营,多浇以汤汁(骨汤,炖肉汤等)或汤卤,常见的汤卤主要有番茄鸡蛋,小炒肉,茄丁卤等等。刀削面为了容易削,一般和得很硬,比一般面条或面片硬,口感有弹性,但不易消化。为了让更多的人容易掌握削面技能,现在已有带滚轮的削面刀问世。


担担面是中国四川的特产小吃,得名于挑担叫卖的传统。其面条细滑,主要佐料有红辣椒油、芝麻酱、肉末、川冬菜、碎花生或花生粉、花椒面、红酱油、蒜末、豌豆尖和葱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较适口。担担面相传为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

炸酱面,是指一种起源于山东的面条食用方法,将煮熟的面条和炸酱混合均匀食用。炸酱之所以为“炸”是因为锅中“油”的量所定义的烹调用字,而在制作炸酱的最后阶段,因为比重的关系,酱料都会沉在锅底,上头浮起一层的油,看上去就像把酱丢在油里头炸一样,所以才会用“炸”作为动词,称为“炸酱”。

打卤面是面条的一种吃法,将面条煮好后,浇上卤吃。卤的做法多样,京津冀一带一般用黄花菜和木耳、肉片,一起炝锅加水煮,勾入水淀粉、盐,也可以飞入鸡蛋。也有的卤用鸡蛋和西红柿做。传统来说:打卤面分“清卤”“混卤”两种,清卤又叫朱儿油,混油又叫勾交卤。“打卤面”讲究的是打卤,所谓的打卤就是将各种的配料一一料理过后,再煮成一锅然后勾芡成卤汁淋在熟面上。


最早的兰州牛肉面馆是成立于清朝初年的“月阳楼”,当时只给上层社会人士提供服务。1915年时回族人马保子以“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并使用煮羊肝、牛肝的汤来煮面以提升其风味。

冷面属于机压面条,是把荞麦面条放入萝卜或白菜泡菜里,再放上猪肉片的面条。冷面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汤汤水水,滑顺润喉,而其中的辣、咸伴以酸甜能立刻勾出口水,再配嚼冷面菜,令人食欲大增。冷面经济实惠,普通百姓都能接受。

饸饹面是中国北方的一种特色面食,制作方法特别不象以往用手搓揉,而是使用器具制作。河南郏县饸饹面做的尤为好吃,远近闻名。圆形面条,口感滑溜且有嚼劲,郏县饸饹面以羊肉饸饹面最受欢迎。

油泼面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腊汁肉、西红柿鸡蛋等搭配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