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是一首非常流行的詩。很多人對此並不陌生,一說到郵票,就會想起曾經寫信寄信的年代。改革開放40年來,從一封書信,到互聯網時代的電子郵件,再到如今的微信、網購、快遞、物流......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每天對著手機發呆卻找不到說話的人

跟喜歡的人天南海北沒說完

那份念想卻早就淡了

突然開始懷念曾經

寫信和盼著回覆的日子

所有的思念都在那小小的信封裡

收到信

激動得幾乎都是用撕扯的方式

迫不及待的打開

然後讀著遠方親友的各種趣事,心事

那個時候的我們

很單純,很美好

也很令人懷念

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夏日,在蒙山縣郵政局大門的路旁大樹下有一個綠色的郵筒,讓熙熙攘攘的大街顯得有點不一樣,現在,還有人寫信嗎?

時代的車輪在飛速發展,通訊方式也隨之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靠書信往來、互傳情誼、互通信息的年代也逐漸遠去,書信由紙張書信演變成電子書信,網絡“傳情”,人們還可以通過網絡購物、瞭解第一資訊,足不出戶,全世界的好東西就可以直接送到家裡,風雨無阻。以往的郵遞員換了稱呼,叫做“快遞員”。

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中國郵政公司快遞公司是活躍在當下的快遞物流公司之一。類似這樣的公司林林總總算起來在蒙山有十幾二十家,從服裝、食品,大到家電、器材、建材都可以通過快遞物流的方式進行快運快遞。時代發展很快,當年的“信件多”變成今天的“包裹多”,而人們往來信件還可以通過電子渠道通達各方,大大促進了信息的傳輸與交流。說話間,一個快遞員又開始出發了,那裡,有客戶們正在翹首以盼……

改革開放40年丨從書信到包裹,看您身邊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