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關係將進入促統新時期 手段是民主協商和武力保障

學者:兩岸關係將進入促統新時期 手段是民主協商和武力保障

中國臺灣網1月5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3日下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王英津教授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既是對過去四十年兩岸關係發展經驗的總結,也是未來三十年指導大陸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政治文件。

王英津將習近平總書記總體的講話概括為了“一二二”,並在“一二二”的基礎上提出了個人的四點建議,合稱為“一二二四”。

他具體分析說,<strong>“一”指的是一箇中心,即“國家完全統一”,通篇講話都是圍繞著國家必須完全統一這個中心展開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整個講話核心和靈魂。

第一個“二”,即實現這個中心目標的兩種手段:<strong>民主協商和武力保障。一方面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們沒有放棄主動使用武力的可能性,這主要是針對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少數“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防止他們破壞和干擾我們的和平統一進程。

第二個“二”即<strong>“兩種制度安排”,這是針對兩岸統一之後的制度安排來講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王英津認為,探索“兩制”方案,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自信。未來兩岸關係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而是如何統一的問題。講話也表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與以前的相關表述相比較,習總書記這次談得較為具體,這個表述向大陸學界、政界及相關部門佈置了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那就是根據這一精神去具體設計統一的臺灣方案。

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王英津從四個場域進行了分析,第一,從大陸場域來看,王英津認為,以習近平總書記此次的講話為拐點,未來兩岸關係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未來的大陸對臺工作將在這一新的歷史背景下進行新的調整、構思和佈置。之前的“和平統一”更多地被視為是政策宣示,而習近平總書記此次的講話將“和平統一”從政策宣示推向了政策實施,下一步,<strong>我們將在具體的實踐中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大業。

基於此,我們應該思考以下四個問題:如何在實踐中切實推進國家統一大業;如何形塑和引導兩岸未來關係發展方向和進程;如何破解當前國家統一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命題;如何把大陸與臺灣的力量對比的優勢轉化為大陸推進國家統一的助力。

第二,從臺灣場域來看,王英津表示,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重視。其一,<strong>如何讓臺灣民眾認識到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然後自覺地順應和支持這一大勢;其二,如何讓臺灣民眾全面理解“一國兩制”的真正內涵,<strong>這些年,“一國兩制”在臺灣被汙名化了,臺灣民眾腦海中的“一國兩制”不是真實的“一國兩制”,今後如何開展“去汙漂白”工作、還原“一國兩制”的本來面目,是當務之急;其三,如何爭取島內進步人士尤其是學者對兩岸統一大業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從港澳及海外僑胞場域來看,他們在過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曾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何在未來的國家統一大業中繼續發揮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第四,從國際場域來看,王英津指出,如何爭取國際社會尤其亞太地區國家對兩岸統一大業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可忽視。習總書記這次講話也強調了這一點,下一步就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問題。

最後,王英津套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統一大業儘管前途光明、不可阻擋,但決不是“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的,未來的統一道路一定充滿曲折,所以,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決心和耐心。(編輯 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