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strong>夕陽餘暉散在深圳的鋼鐵叢林中,華強北的商業大廈內立著出租的牌子

<strong>01

“突、突、突”,冒著黑煙的手扶拖拉機穿過這片雜草,空中的麻雀成群結隊,數目龐大,放眼過去一片荒蕪。

1978年初,鄧小平接受廣東省委提議,在指向地圖裡的荒原,“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就叫做特區。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隨後,附近的小漁村有了新名字,寶安縣,之後改名為深圳市。

而這片荒原就是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標,華強北。

1979年,距離荒原200多公里外的清遠,雨已經下了大半年,山溝裡的粵北兵工廠一片哀嚎,廠領導們望著天,任由雨水打在臉上。

“再不搬走就是慢性自殺呀”。

粵北兵工廠是廣東技術最先進的企業,打造無塵生產線,生產軍用無線電半導體,對氣候條件嚴格。

大半年的雨季讓工人們絕望。

無可奈何的廠領導在一次大會上提了個荒唐的建議,“要不寫‘萬言書’,我們申請搬廠”。

荒唐的提議竟然博得職工們一致同意。

“萬言書”提交上方,需經層層審批。

抱著試水的兵工廠很快地得到了答覆,粵北兵工廠的三個廠子搬到了現在的深圳福田。

此時,深圳特區還是一張面積395.81平方公里的白紙,福田就是那片荒原。

看著荒原,廣東省領導拔了一根長到腰間的雜草,一揮手,在福田批16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用於三個兵工廠搬遷。

他們沒想到,30多年後這裡的土地堪比黃金。

三個兵工廠落戶後改為民營,專做民用家電,原來的“8532、8500、8571”編號被撤銷。

順應時代的召喚,接受過國家多年培養的廠領導一拍腦袋,決定給廠子換個厲害的名字,<strong>華強,寓意“中華強大”,就這個了。

工廠名字改好後,市裡還在華強附近規劃了一條華強路。

一年後,廣東省深圳市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的福田也被叫做上步管理區。

華強的出現讓深圳看到了電子產業的好處,不佔地、無環境汙染。

市裡決定定電子工業為龍頭產業,在華強的北面設立了上步工業區。

上步工業區在華強北面,老百姓喜歡叫它華強北。

華強北從出生,就流淌著電子與科技的血脈。

作為華強北標誌的深圳電子大廈在1981年1月20日破土動工。

當時,深南大道還不斷地修整延伸,正在建設的深圳電子大廈不受人待見,被人嘲諷為“形象工程”。

各部委、省領導,望著只有草紙上的藍圖和一片荒原的特區,小心翼翼,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急眼的深圳市領導扯著喉嚨喊道:“誰敢建大樓,誰才是真正紮根特區的人”。

呼聲之後仍是一片沉默。

一些被改革開放口號吸引過來的人,就站在落馬洲安靜地遙望著華北強的電子大廈工程進度,以此猜測深圳特區的行情變化。

8個月後電子大廈竣工,高69.9米共20層的大廈是當時深圳第一棟高層建築,在華強北這片荒原裡金雞獨立。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隨後,中央調集兩萬基建工程兵南下深圳,支援深圳建設。

電子大廈成了深圳的第一個地標,被視為特區建設的定海神針,為改革開發灑下了第一道光。

看到高大的電子大廈,深圳人充滿幹勁。

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1990年前,在這片荒山農田的土地上,建成一個居住50萬人口的城市。

華強北1982年開工建設、1983年首期竣工。第一片新建工廠高達50多家,此後迅猛發展,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

電子工業部、兵器部等單位伺機而動,在華強北安營紮寨,建立了一批電子工業企業。

1984年1月25日,鄧小平專程來到深圳,在華強北的一家電子廠觀看了人和電腦下棋的表演,笑著表示,“電腦要從娃娃抓起”。

一年後,電子工業部在深圳成立辦事處,整合了分散的小型電子企業,成立了深圳電子集團公司(後更名深圳賽格集團公司)。

賽格集團成立後,旗下有桑達、華強、康佳、愛華、寶華等117家電子企業。

深圳的發展讓對岸的香港感到震驚。

<strong>很多懷揣深圳夢、財富夢的內陸人蜂擁而至,在華強北野蠻生長,適者生存。

華強北成了電子企業生存的叢林<strong>。

<strong>02

1988年,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擴大沿海經濟開放區範圍的通知》,決定把140個市、縣劃入沿海開放區,中國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

隨著深圳改革帶動周邊經濟繁榮,土地不斷增值、勞動成本開始增高,華強北正被迫向商業區轉變。

3月份,賽格工業發展大廈一樓的一小半區域被分隔開,裝修成配套市場。

不到2年的時間,整棟八層大廈全部被電子配套市場佔據。

深圳、內地、香港170多家廠商進駐,面對越發龐大的市場,賽格大廈被拆除重建,成為當時深圳第一高樓。

華強北聚集了一大批掌握高科技技術的人才,其中不乏幸運兒。

1992年,剛從上海交大畢業趙建軍,坐了20多小時的火車,來到深圳。

他在港資公司工作過,在華強北擺過櫃檯,最後被商業詐騙光所有積蓄。

四年後,趙建軍轉型研發網絡設備,成立了普聯技術有限公司。

幾年後,普聯生產地TP-LINK以產品質量、性價比攻佔市場,打敗了臺灣的D-link和美國的思科Cisco,佔據全國70%以上的市場,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銷售。

華強北的發展迅速,超乎了所有人的認知。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華強北由工業區向商業街區轉變,自由的市場貿易在這裡不斷上演,<strong>在這裡不看你的資歷,只看你的實力。

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他起初在華強北開了一家電腦公司,業務範圍是幫顧客裝機,配軟件。

同行對手大都是些初中、小學畢業生,馬化騰信心滿滿。

沒多久,馬化騰就輸了。他迫於無奈去了傳呼臺工作。

即便後來辭職創業,再次回到華強北,他也沒有選擇做硬件銷售,而是選擇即時通訊軟件。

1994年,萬佳百貨開業,女人世界、男人世界、曼哈商城、銅鑼灣百貨、順電等各類專業市場、主題商城,落地生根。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多家企業開始將租賃來的工業廠房改造成商業物業。

華強公司將幾棟廠房改建成華強電子世界,隨後中電信息時代廣場、桑達電子、遠望數碼城、都會電子城、新亞洲電子城等,相繼矗立在深圳街頭。

每天的電子元器按重量出售,從手機到視聽產品,從電腦整機到各種零配件隨處可尋。

<strong>人流、物流、錢流在華強北上演驚濤拍岸般的輝煌。

到了21世紀,總高度355.8米,共72層的賽格廣場投入使用,宣告華強北正式問鼎當時亞洲的第一大電子市場。

華強北成了一個國內舉足輕重的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開啟了深圳電子產業野蠻生長的模式。

藉著由工業區向商業區的轉型的機會,華強北發展出了國內最早的手機市場。

之後,華強北以地利之便,開始走私手機,發展到模仿製造。

因為生產仿製品,廠子不敢在手機上署地名,只能印上“SZ”兩個字母,久而久之便被喊成了“山寨”。

山寨手機之後,便是山寨MP4、MP5、遊戲機、數碼相機、上網本、平板電視等。

幾乎所有更新快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華強北都有“山寨”版。

2003年底,聯發科手機芯片量產出貨,更是促進了山寨手機的發展。

這款被業內稱為“Turn Key”的低價芯片,將芯片、軟件平臺和第三方應用軟件捆綁在一起,將攝像、MP3、視頻、觸摸屏等多種功能全部集成於手機芯片之上。

只要加個電池和外殼就能生產手機。

工信部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年來,自中國生產的手機超過21億部,廣東生產了9.6億部,幾乎佔據一半。

這一年,廣東是全球手機第一生產地,廣東電子看深圳,深圳電子看華強北。

華強北手機銷售量名震全國,乃至世界。

隨著山寨手機的攻城伐寨,華強北成了山寨王國。

2007年10月,華強北賽格廣場外牆上的電子顯示屏開始播報“華強北指數”信息。

這一天,全國首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華強北指數”在深圳對外發布。

這個指數系統由華強北各大電子市場電子元器件、手機、數碼、IT等56類產品組成。

華強北的指數反映了中國電子市場交易價格變化趨勢,深圳自此成為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標。

<strong>03

2007年,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度取消,“黑手機”被漂白。

同一款型號的手機,山寨的價格只有正牌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早晨,華強北的店鋪一開門,全國各地操著方言的小老闆們便湧進店鋪拿貨。

他們往往是急著進去,一臉笑意地出來。

一米櫃檯走出億萬富翁的神話不斷上演,誰能搶到好的檔口,誰就能坐著賺錢。

檔口價格被炒到一平米30萬,一張商鋪申請登記表可賣到5萬。

難以計數的國產或山寨手機品牌開始在華強北出現。

<strong>一支號稱技術“稱霸全國”的電子大軍快速擴張,華強北成為電子界的“莆田系”。

渠道分銷商半夜兩三點到工廠守著,排隊搶貨,山寨手機工廠的員工一個月加班兩百多個小時。

然而,中國山寨機的末日警鐘已然在這瘋狂的歲月中敲響。

這一年的1月9日,喬布斯發佈了一款手機iPhone,外形和界面極簡單卻有極豐富應用的iPhone開啟智能和3G時代。

山寨手機所依賴的外形和功能優勢在iPhone面前被徹底顛覆。

2008年,市場開啟了上網本的熱潮。

3月,在深圳召開的“中國首屆上網本暨山寨本產業高峰論壇”上,一些打算打自主品牌的山寨廠商放言:“中國山寨上網本將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半年之後,上網本被平板電腦淘汰。一些投入巨資的山寨廠商血本無歸。

彼時,還處於地位巔峰的媒體掀起一股揭露山寨產業黑幕的報道熱潮。

在輿論壓力之下,深圳市副市長親自帶隊,到華強北“清場”。

自此以後,每逢3·15,華強北都要被檢查一遍。

這一年,華強北依舊覺得山寨有市場,他所創造的財富依舊在增長。

在全球經濟危機來襲的情況下,華強北獲得了"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2009年兩會上,時任深圳市市長的許宗衡作政府工作報告,“山寨”一詞因有侵權之嫌,建議刪除。

2011年,在華強北路曼哈數碼廣場以東的居民樓上,近千部山寨的蘋果、諾基亞手機從18層樓上砸下來。

路上停放的轎車,人行道的鋁合金欄杆,都被砸出了坑,留下一地紅色碎片。

面對警方的打擊,藏身居民樓中的山寨手機生產者不得不選擇這種方式銷燬證物。

這一年,山寨機市場規模2.55億臺,也是中國山寨機最後的輝煌。

隨著深圳地價房租的高歌猛漲,淘寶、京東等電商的風靡,華強北的效率越來越不具備競爭力,越來越少的人選擇拎著蛇皮口袋去華強北採購數碼產品。

北京時間2012年9月13日凌晨,蘋果公司在美國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舉行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其新一代產品iPhone5。

這次新產品屏幕更大,同時也變得更輕薄。

等到iPhone5上市後,山寨手機在華強北幾乎再無市場。

2013年,地鐵施工圍擋,讓華強北進入隔離狀態。人流大幅減少,大量實體商鋪空置,出租率和租金價格都急速下降。

2014年,京東與阿里巴巴先後在美國上市,線上的手機銷售一面奪去了華強北的市場,一面把市場價格壓到最低,給了華強北的手機銷售致命一擊。

在華強北封路日漸蕭條的幾年間,珠三角的代工手機工廠也經歷了一場生死。

2015年年關,東莞手機代工工廠兆信通訊資金鍊斷裂,董事長高民在深圳自殺,他留給員工一封絕筆信,“願賭服輸,我輸了”。

彼時國內手機庫存量過億,市場卻不斷下滑,價格不斷擊穿底線,大批代工廠倒閉。

<strong>華強北再次被迫轉型,但如何轉型卻沒有答案。

2017年,華強北重新開街,過往的山寨手機源頭已經漸行漸遠,這裡成為流量展示、銷售、創意於一體的綜合商業體。

這一年也被稱作“比特幣年”,比特幣價格從不到1000美元飆升至近2萬美元。

整個行業上上下下,處於欣欣向榮的階段。

華強北的礦機市場曾火熱一時,吸引了國內外的玩家前來購買。

今年年初之前,甚至出現了一機難求的狀況,顯卡和內存的價格一路走高。

似乎華強北又回到了那個瘋狂的年代,但是急轉直下,比特幣連續遭受重挫,下跌達8成之多,當前已經跌破3500美元。

在歷經一次次狂歡後,40歲的華強北已然遲暮。

華強北沉沒:大佬、梟雄、溺亡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