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當朋友圈兒裡忽然傳來流行曬“當年我18歲,那年。。。”其實那不是“流行”,只是海鷗相機咔嚓一下留下的印記。

<strong>50年代


以綠,藍,黑,灰為主。尋常百姓還穿著打補丁的衣褲。被視為艱苦樸素,備受推崇。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56年春節,北京牛街的楊老太正在看小孫女們遊戲。這是5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穿衣打扮。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工裝揹帶褲是當時的新時尚,人人參加勞動,建設新中國。需要耐磨耐髒的日常服裝。工裝與軍裝的灰藍綠自然成了最實際的流行色。

人們對衣著時尚美的追求化為對革命工作的狂熱,勞動是美,心靈最美為社會認同。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女裝流行代表簡樸的布拉吉連衣裙,列寧裝以及兩用衫,長西褲。女學生大部分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者是揹帶式工裝褲,當時舉國上下的婦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裝,最時髦的打扮就是藍色或者灰色的揹帶工裝褲和白襯衫。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布拉吉是來自蘇聯的一種連衣裙,其款式非常簡單:泡泡短袖,泡泡褶皺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後繫腰帶。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列寧裝,式樣為雙排扣西裝開領,腰中系一根布帶,雙排各有三粒紐扣,這是從蘇聯學來的服裝款式,儘管這種服飾呈現出中性化的特點,但是在當時可是最時髦的服飾。體現出勞動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時代風尚。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新中國建國,中山裝定為“國服”,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50年代的標準結婚照,中山裝配大花襖。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電影《護士日記》中的女護士簡素華哼唱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時,看過這部影片的中國男性,也為這位有點小資情調的美麗護士所傾倒。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布拉吉”在當時的女性之中幾乎人手一件。一群年輕的女孩子,臉上寫滿笑容,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滿懷著革命的激情,她們梳著油黑的大辮子或劉海齊眉的短髮,穿著五顏六色的“布拉吉”。

<strong>60年代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60年代,布拉吉被認為是修正,西裝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旗袍被認為是封建餘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裝異服”,統統被批判,剩下的只有解放裝,青年裝,中山裝,對襟衫。

中國女性服飾在60年代中後期以後,留下的是一片蒼白的“美”。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67年10月,兩個年輕女工在天安門廣場合影。她們穿著當時最“潮”的衣服:綠軍裝。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雷鋒可以說是60年代人的偶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雷鋒帽理所當然的影響著當年的時尚。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輕人和孩子們幾乎都穿海魂衫。一襲醒目的海魂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陽光燦爛的十字街頭,曾勾逗出多少美麗少女懷春的浪漫情愫。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男生穿軍裝,女學生們也把長辮子剪成短髮,梳成兩個“小刷子”,戴上軍帽,穿上軍裝,腰扎皮帶,足蹬解放鞋,渾身散發著“革命”氣質,代表著當時服裝美的時尚。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從北京到全國各地,群眾紛紛自發地大量製作並佩戴毛主席像章。這是六十年的一張全家福照片,人人胸前都佩戴毛主席像章。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繡著“為人民服務”的軍挎包六十年代的黃挎包人手一個,裝載著同樣的青春、激情和夢想。

<strong>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期的服裝風潮依然延續了60年代末的綠軍裝,這種軍裝時尚一直持續到80年代初期結束。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70年代初要是有件軍裝,可是牛大了!”由於軍裝的難得,中學生之間除了流行穿軍裝,還流行搶軍帽,搶軍用挎包。軍裝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風光無限。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70年代後半期,以咔嘰布製成的職業裝、學生裝等開始重新流行。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的確良”是當時很流行的一個詞彙。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76年歲末,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喇叭褲悄悄闖進了國門,隨後是迷你裙也開始流行,在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79年,一個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皮爾·卡丹先生來到中國,一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的服裝表演像一枚重型炮彈一樣,炸開了中國人對服裝認識的另一扇門。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皮爾·卡丹帶來的8個法國模特和4個日本模特,在流行音樂的伴奏下扭胯擺臀邁起了貓步。那些身著聳肩衣裙、神態放鬆的高挑美女,與臺下穿著藍灰制服的中國觀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皮爾·卡丹女裝部經理的瑪麗斯·加斯帕德身穿七彩的裙襬登上長城翩翩起舞,成為第一個登上中國長城的外國模特。

<strong>80年代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80年代初,襯衫在中國流行一時,和以往單色調的服裝相比,簡直可以說是有了重大突破。花襯衫和格子襯衫是當時年輕人最時髦的穿著。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84年,由齊興家執導的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上映,影片中的陶星兒(趙靜 飾)穿著紅裙子和姐妹們走在公園裡的場景,一時間,色彩鮮豔的裙子成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時尚的標誌。


伴著成方圓演唱的插曲:《這就是生活》,大學校園裡、車間裡、大街小巷裡,幾乎所有女士、女孩子都有一條紅豔、紅豔的“紅裙子”。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給中國人的視界帶來了好生羨慕的一抹亮色。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82年的北京百貨大樓裡,人們在挑選布匹做衣服,買布料自制服裝是當時的主流。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一位叫Yann Layma的法國攝影師,踏遍中國萬水千山,記錄下了80年代的模樣。其中一幕,是北京琉璃廠的女員工,戴紅帽,穿粉衫,下身是一條灰藍及膝裙,白絲襪,高跟鞋。

1988年,攝影師又拍下一個女人,是大同到北京的硬臥車廂,女人靠在門邊,藍毛衣,卡其色格子裙。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也是那一年,演員張曉敏因電影《死水微瀾》大火,登上《大眾電影》封面,穿的是吊帶露臍裝。

憑《警察故事》提名金像獎影后的林青霞,身著白色吊帶連體褲的一張街拍,風靡女人們的世界。

足以看出,八十年代較之現在的開放程度。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80年代中國的電視臺播放著美國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它給中國人服飾帶來的副產品有兩樣:一是大得有些誇張造型有些奇特、並且貼著商標的蛤蟆鏡,另一個是褲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緊的喇叭褲。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此時的男人們基本都穿著自己老婆親手編織的毛衣,外邊穿的中山裝,胸前別一支鋼筆顯得非常有文化。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美國電影《霹靂舞》上映後,“太空步”開始席捲內地,是當時最酷的舞蹈。這種看著“流裡流氣”的舞蹈,在84年後的中國,掀起了“奇裝異服”熱。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心理上的壓抑與渴望一掃中國大地上最簡單的色調。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蝙蝠衫,棒針衫,滑雪衫紛紛登場,成了服飾的亮點。寬鬆,舒適,健康風尚的運動休閒不再是競技場上的專利,而成為陶冶情操,調劑生活的一種服飾,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到了80年代中後期,女性服飾開始採用輕薄和半透明的絲綢等材料,使裝式更接近著衣者的需要,充分顯示人們享受時裝美的生活情趣。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牛仔褲在中國年輕一代中流行開來,至今不衰。時尚率先與國際接軌,人們早已厭倦了“灰,藍,綠”的單一色調。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80年代時期的結婚照,新郎的禮服已經從六七十年代的軍裝改為西裝了。

<strong>90年代


上班族女性,因為自身的學識與工作特性,經常穿著挺直的套裝,代表著成熟氣質,高雅風度。

直線條的職業裝,顯得幹練與精神,同時向服飾業傳遞著溫情個性的信息。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93年,在中國南方的虎門,一個叫富民時裝城的大廈拔地而起,耗資7000萬元,這在當時著實是個不小的數字,開業第一年實現了成交額10億元,短短3年後,這個數字已高達15億元。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94年,是關鍵的一年,也是值得記住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355.5億美元,佔全球紡織品服裝比重的13.2%,成為世界紡織服裝第一大出口國。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人們,面對忙忙碌碌的工作和單調的業餘生活,渴望迴歸自然,藉此解放壓抑的情緒,輕鬆一下,飄逸的休閒服,擺脫了穿著的拘謹與束縛。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樸素簡單,透著輕鬆,中國的服裝逐漸由傳統的內斂型性格向外向型性格發展。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中國的服裝市場開始猛追世界潮流,時逢西方女裝流行寬肩,於是中國都市女性的大衣、套裝、毛衣,甚至襯衫、連衣裙都添加了海綿墊肩。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90年代的夏季,城市女性的長裙,像這樣的穿著打扮在當時算是比較大膽前衛了。

1993年,首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各色各樣服裝紛紛湧現。從那時起,外國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皮爾·卡丹、鱷魚、耐克、阿迪達斯等,留給國人深刻印象。同時,國產品牌如利郎、七匹狼、安踏、報喜鳥、江南布衣等也陸續創立。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一對從城裡打工回來的夫婦和他們的女兒,在當時農村能這樣穿已經非常時尚,大紅色特別受女性的歡迎。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九十年代有很多農村女孩南下廣東打工,打扮時髦,皮衣配皮褲當時很流行。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1997年秋冬之季,北京王府井大街,街邊的塑料模特展示當季的流行服裝。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到了90年代後期,時裝就花樣翻新地抖出各種賣點:閃亮,斜肩,花卉以及荷葉邊。那其中軟軟垂下的荷葉邊幾乎無處不在,似乎成了女人心愛之物。而那些穿著荷葉邊的女子,也好像平添了一份溫柔,一份嫵媚。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HOT組合席捲全亞洲,韓風一夜吹起,滿大街都是穿著調襠的闊褲子,染著金髮耍酷的年輕人。之後哈韓的風潮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末。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一步裙,90年代的多數女性都有好幾條一步裙。所謂一步裙,顧名思義,就是穿上之後你的腿只能張開差不多一步那麼大。這種裙子短而緊,對身材要求頗高,後來發展成辦公室OL的職業裝扮。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這組照片是張曼玉為1998年Hermès FW系列走秀時拍的,有一種漫不經心的美,讓人移不開視線。

經歷了10多年外來服飾的衝擊,20世紀末人們再度回眸,國內服飾全面開放,袒胸露背不再被非難,而成為時尚,性感風情則是現代都市女性追求的另一個方面。


50年來,中國人衣著變化之大超乎想象



社會穩定時服飾蘊含著繁榮,健康的情調,動盪時局則使服飾攜帶了壓抑,散亂的信息。與19世紀相比,我們同樣發現20世紀90年代服飾掃盡世紀末的浮動不安,顯現出明亮樂觀的氣息,這是對太平盛世社會穩定,生活祥和的充分肯定。


<strong>非遺部落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