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

總是清晰地記著故事的起承轉合,甚至於下一幀畫面,下一句臺詞。卻仍願跟隨它明快的敘事節奏重新體驗,從才智展露的快意到掙扎的無力感,一遍又一遍。

肖申克的救贖

這絕不是一部純粹的關於越獄的影片,若對這類主題感興趣大可去看《金蟬脫殼》,有硬漢施瓦辛格和史泰龍令人血脈噴張的槍戰和更為巧妙的越獄手法,<strong>與之相較《肖申克的救贖》就略顯平淡溫和,但正是這種溫和才更顯真實,讓你相信確實有肖申克這所監獄的存在以及安迪、瑞德等確有其人,讓你在一份沉穩中悟出點什麼。九五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我也更傾心於它,它絕不輸於《阿甘正傳》。

影片反覆提到聖經,我覺得安迪就是肖申克中挽救一切的造物主。他是個業餘的地質學家,是個精通社會制度漏洞的銀行家,簡言之,他很厲害,影片的靈魂人物、有能力、有高尚品質、自帶主角光環。滲透其中的是美國傳統的個人英雄主義,近年來漫威狂潮、超級英雄類也是同等性質。

肖申克的救贖

<strong>英雄本來是普通人,但一個變故使他被迫改變,他的生命從此不再安穩,但也不再平凡,這是我最喜歡的橋段。安迪從不是聽天由命的人,自始至終他都在抗爭著被體制化的監獄生活所馴服,並努力去改變這座束縛著他漂亮羽翼的囚籠。他從堅持聲稱自己是無辜的到後來坦誠說自己殺死了妻子,當然不是用槍。十幾年的鐵窗生活從剛開始被審判長強加,到後來甘願用這些許的光陰去救贖自己對亡妻的冷漠。不是對判決的妥協,更不是一種聊以解脫的自我安慰,因為那些話出自一個高尚和自由的靈魂。直到湯米死去,安迪才明白在滿口聖經的典獄長諾頓眼中根本毫無正義可言,心灰意冷,自覺對亡妻的救贖期已到,他飛出肖申克,在沒有過去記憶的聖華塔尼奧度過餘生。

肖申克的救贖

若說肖申克是灰暗的,安迪便是唯一的自由人。他矢志不渝的在束縛中美麗地掙扎、美麗地抗爭到底。在黃昏的屋頂上看囚友們滿意地暢飲啤酒,在典獄長辦公室的留聲機中播放歌劇,宛若天籟的歌聲和他自由的心靈都已飛向遠方。他不放手每一個讓自己感到更自由的機會,靠近他的人都被一種自由與希望的力量所折服。他帶著精神文明,是蠻荒野蠻之地的拓荒者。創建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也好,幫助囚友考取文憑也罷。身處汙濁的泥潭,他不是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利己主義者,而是試著把這令人失望絕望之地變得更加美好,這就是他像造物主的地方,他身上發出的光,令人想要追隨他,到達光明。

肖申克的救贖

如餘秋雨先生所言,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如果沒有精神信仰。那麼文明社會早就散架了,文明根本沒有力量和野蠻相對峙,甚至沒有足夠的力量自守,<strong>只有信仰,才保持著文明的延續。安迪的信仰即是心中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幾十年體制化的監獄生活把年輕時的雄心和意氣消磨殆盡,把不諳世事的少年風化為飽經風霜的老人。不難理解安迪在橡樹旁為瑞德埋下東西的用意,他多麼恐懼親愛的朋友在出獄後重蹈老布的覆轍,用一根繩索、一把槍瞭解了生命。所以用太平洋岸的一份希冀呼喚召引著他走向另一種生命的可能。一旦有了朋友,人世間一切事情都好像有了可以依託的人。典獄長和獄警從來都不是安迪的朋友,在他們眼中安迪只是個聽話且易於操縱的僕人,唯有瑞德是真正與安迪心意相通的人。雖為配角,摩根弗里曼的表現力並不亞於主角,無疑瑞德形象的塑造成就了他,且是他迄今為止最經典的角色。

肖申克的救贖

天才的生命總要有人來見證和講述。《海上鋼琴師》也採取了同樣的敘事方式,亦如萊昂納多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包括以茨威格的作品《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為靈感拍攝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是由裘德洛飾演的作家來講述那一段傳奇經歷。這種敘事手法用則用的十分巧妙,摒棄了上帝視角,第一人稱的手法添加了敘述者的主觀感受與心理刻畫,而不讓主角來敘述自身經歷更是增添了天才的距離感和神秘色彩。但用也要用的巧妙,如《阿甘正傳》就不宜再由他人講述了。除了珍妮,所有人在阿甘生命中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未曾有人完整地見證過阿甘的傳奇一生,所以說公交站臺長椅上自言自語的回憶剛剛好。

那是一把很漂亮的口琴,閃著金燦燦的金屬光澤。熄燈後的牢房裡,瑞德坐在床邊,把玩著手中尤物,嘗試吹響了一個音後又戛然而止。算了吧,他又收了起來。我相信他是真的喜歡安迪的禮物,但只留了一個音給那間昏暗不堪的牢房。

只待餘生的聖華塔尼奧海岸上,安迪在一間漂亮的小旅館前翻修自己的舊船,坐在礁石上的瑞德從襯衫口袋中拿出被手絹包裹的口琴,微笑著重拾兒時愛好,看著眼前自由的安迪,吹響第一曲自由和希望的頌歌。

肖申克的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