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檢察智慧 護航脫貧攻堅

贡献检察智慧 护航脱贫攻坚

點擊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

<strong>2019年01月18日《甘肅日報》刊發《貢獻檢察智慧 護航脫貧攻堅——全省檢察機關司法保障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一文。

贡献检察智慧 护航脱贫攻坚

《甘肅日報》截圖

<strong>全省檢察機關司法保障

<strong>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贡献检察智慧 护航脱贫攻坚

“感謝檢察官幫我們要回了工錢,家裡的生活費有了著落,能過一個舒心年了。”拿到了拖欠近一年的勞務工資,從武山縣到會寧縣務工的包見有握著檢察官魏月娥的手激動地說。雖是寒冬,但空氣中湧動著暖暖的溫情。

這是全省檢察機關開展司法保障脫貧攻堅專項工作中的一個縮影。2018年,省檢察院堅持“兩聚焦一結合”工作思路(即聚焦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聚焦檢察機關主責主業,把中心大局和主責主業有機結合起來),主動對標省委重大安排部署,在全省部署開展了加強脫貧攻堅司法保障等四項專項工作。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打擊、監督、保護等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危害農村穩定和脫貧攻堅的犯罪,加強對涉農領域案件的法律監督,積極參與鄉村社會綜合治理,保護貧困群眾合法權益,為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貢獻了檢察智慧和力量。

<strong>重拳出擊,打擊涉農犯罪不手軟

“他在任村委會主任期間,隨意毆打村民。”“村裡誰想要辦成事,必須給他送錢。”……蘭州新區中川鎮華家井村村民口中這個橫行霸道的“他”,正是該村長期把持基層政權、坐大成患、囂張妄為的前任支部書記常進元。2018年3月,經蘭州新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常進元等14人分別因犯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破壞生產經營罪、職務侵佔罪、受賄罪等,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至一年不等。

“我們絕不放過橫行鄉里、稱霸一方、欺壓百姓的‘村霸’犯罪行為。”蘭州新區檢察院檢察長張曉波介紹,常進元在長達十年之久的村基層政權任職中,已發展成為華家井村村霸,其諸多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擾亂和破壞了當地治安秩序,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去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戰略實施,突出打擊職能,加強與公安、法院的配合,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在移民搬遷、徵地拆遷、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煽動鬧事,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拉攏誘騙貧困群眾參與聚眾賭博,以吸收存款、集資為名詐騙貧困群眾錢財以及邪教組織等犯罪實行“六個嚴厲打擊”,依法批捕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3192人、起訴4743人。加大對脫貧攻堅領域職務犯罪的懲治力度,對貪汙侵佔惠農補貼資金、救災救助資金、生活保障資金,截留剋扣、虛報冒領扶貧救助資金等犯罪做到“五個嚴懲”,從快從嚴批捕37人、起訴160人,依法保障扶貧項目落地見效。

<strong>司法護民,傾力關愛弱勢群體

2018年9月12日,省檢察院、定西市檢察院和隴西縣檢察院聯合隴西縣公安局、人社局舉行柴某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欠薪發放儀式,現場向該案涉及的106名農民工發放欠薪154萬元。

贡献检察智慧 护航脱贫攻坚

據瞭解,針對柴某某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隴西縣人社局曾向縣公安局發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但公安局以柴某某與農民工無勞動關係,不屬於《刑法》調整範疇為由,決定不立案。檢察機關發現該案線索後,經過調查,認為柴某某與其下各分包工頭及農民工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係,其行為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依法應予追究,遂向公安機關發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2018年8月9日,隴西縣公安局決定對柴某某立案偵查。立案後,柴某某積極籌措資金154萬元,用於支付農民工工資。

該案是全省檢察機關開展侵害貧困農民工權益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的一起典型案例。作為司法保障脫貧攻堅專項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2018年5月以來,全省三級檢察院聚焦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以幫助建檔立卡貧困農民工脫貧為工作重點,全面開展了個案監督和追訴討薪工作。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摸排線索、建議移送、立案偵查等關鍵節點,主動加強與人社部門、公安機關的定期溝通協調,開展聯合執法、聯合辦案,對人社部門受理的問題線索及作出行政處罰的案件,逐案進行梳理分析,從中發現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對移送後公安機關不立案案件,統一執法標準,嚴格審查把關,確保依法追究;通過對下指導、實時跟蹤、定期通報,排除辦案阻力,保障辦案進度。此外,檢察機關還積極走訪涉案企業、用人單位、務工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進一步發現問題、摸到實情,聯合人社、公安部門對重點企業、單位負責人進行司法約談,指出違法,責令糾正,推動部分欠薪問題在立案前得以解決。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通過建議移送線索、立案監督和非訴訟方式,全省檢察機關共為省內外4882名農民工追回欠薪7518萬元。其中,甘肅籍建檔立卡戶農民工505名,追回欠薪621萬元,人均1.23萬元。

除農民工外,全省檢察機關還將貧困地區婦女、留守兒童、在校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權益保護作為辦案關注點,對涉及特殊群體的案件提前介入偵查,依法優先辦理,主動提供法律諮詢,積極向他們傳遞法律關懷和人文關愛。

<strong>積極救助,在履職辦案中體現司法溫度

華亭縣馬峽鎮趙莊村的71歲老人張學儒怎麼也沒有想到,兒子因交通事故臥病在床,還能得到司法救助。張學儒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靠低保、殘疾補貼、養老保險維持生活,兒子受傷住院後,家庭生活頓時陷入了極度困難。華亭縣檢察院瞭解情況後,根據《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立即啟動了司法救助程序,為張學儒一家爭取到了6000元的司法救助金。

為使司法救助向貧困群眾傾斜,對每一個受害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應救盡救”,省檢察院2018年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司法保障 推進司法救助工作的通知》,將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融入精準扶貧工程,把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刑事案件被害人作為重點救助對象,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幫扶救助問題。2018年,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59件,發放司法救助金409.1萬元。

“我們還建立了建檔立卡戶涉檢信訪綠色通道,實行第一時間受理、審查、辦理、答覆,為其提供及時高效的司法服務。”省檢察院公訴一處處長牛進福介紹,省檢察院專門針對貧困群眾制定了“六項司法為民舉措”:對涉檢上訪的建檔立卡戶建立綠色通道;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主動上門服務,落實讓貧困群眾只跑一次的要求;對罪行輕微的貧困群眾,堅持“少捕慎訴少監禁”,便於其迴歸社會,脫貧致富;涉法救助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協調有關部門優先、及時、足額支付貧困地區農民工的工資報酬;積極參與“控輟保學”行動,採取檢察建議等方式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履職盡責,促使貧困地區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據瞭解,2018年全年全省檢察機關通過“綠色通道”共接待上訪群眾4957人次,主動為建檔立卡戶上門提供法律幫助52347人次,通過“控輟保學”行動幫助495名貧困輟學兒童重返校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