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廁所革命”革了“尷尬”與“不堪”的心病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看著“廁所”這二字,就想起前些年與這兩個字相關聯的好些“尷尬”與“不堪”的事。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2001年開始,我在一個社區擔起負責人。那時有人形容當時的城鎮面貌是這樣一句話——"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現在還可清晰地想起剛入轄區的"不堪"相。公廁各牆腳下被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包圍著,開放的"糞坑"隨風飄出惡臭的味道。當時的這種無奈說實在的還算可忍,因為這些畢竟還算是可解決的事,還不算煩心,最多找一回"清廁工"多清理一次還能勉強解決。

接下來迎面而來的"選廁址"的事那叫個難。那應該是2002年發生的。一天,一群男男女女來到了辦公室要求在附近無論如何給建座公廁。我說好事啊,接著便討論選廁址之事,入戶向居民徵求意見商量了N遍,結果是人人叫喊要求建廁,而人人不要與廁為鄰。一則懼怕它的髒與臭,二則怕影響了人家的"風水"。好不容易經過協調與相鄰村委會協調選好了一塊大家都滿意的廁址,坑也挖好了,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無理取鬧,一個年近古稀的奶奶跳進坑裡,喊天抹淚地無憑無據地嚎叫著說那是她的田地,為此事驚動了110才算,最終才依法促成這座公廁的形成。

再看看那廁址一直難覓的平房地帶,幸虧與村民的地畔相連,夏天的每個早晨,人鑽玉米地幾乎成了一道"景",男女相碰的"尷尬"故事可以說不足為奇,屢見不鮮。到了冬天,沒下水,公廁又遠,於是垃圾點上又是常常上演垃圾工在拋垃圾時將塑料袋內裝著的"內急之物"飛濺到眼瞼與嘴角的無奈不堪之景。那時,這些成了我當時的"心病"。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2003年後,隨著城鎮基礎設施改造力度的加強,城鎮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年底述職材料中總覺得只要出現了"今年共建了幾座公廁,硬化了幾條巷道"的數字才算驕傲的總結,有種戰場立功的感覺,因為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只有辦了讓老百姓長久歡迎的事才是工作中最舒服最踏實的事。

接下來幾年的整治,街道小巷變得越來越乾淨整潔。特別是"廁所改革"的戰役一開,"廁所"也告別了舊日的"可憐"像。那一座座臨摩別墅造型的"青城驛站"已穩穩紮根在各條街道,以大方得體的優雅姿態點綴在各片叢蔭綠色之中,有"專職保姆"的侍候,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這份發自內心的欣慰不由自主地湧在心頭。我知道因為自己一直見證著盼望著"她"的成長,所以才有這份激動。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廁所改革"的姍姍來遲,終於"革"了我及眾多人內心的那些"尷尬"與"不堪"的心病,一定為此事點個大大的贊!

(張文豔)

丨本期初審:楊利霞

丨本期複審:胡文彬

丨本期終審:韓新梅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荐读」“厕所革命”革了“尴尬”与“不堪”的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