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職業院校“老”教師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師,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基本上是以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為主,尤其是30歲上下的新教師居多。他們知識新、有朝氣,願意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迅速普及的今天,他們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從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應用大賽、教學能力大賽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青年教師就可以看出來。

儘管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缺少專業實踐經歷,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是可以部分彌補他們這方面的不足。因為我們現在更加關注的是如何為學生搭建和提供先進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應用下的學習環境,使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而不是設計如何講;<strong>是如何設計混合式的線上與線下、課前、課上和課後的學習活動,而不僅僅是如何組織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是更多的組織和使用雲教材、富媒體、VR、AR的學習資源,而不是還僅僅侷限於傳統的紙質教材等等。

請關注職業院校“老”教師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

但是,職業院校裡還有一批50歲左右的“老”教師,這裡加上引號是表示他們從事教學工作時間長,而不是代表他們年紀老了,他們離退休還有十年左右的時間,退休後也許還會為教育事業工作若干年。

在職業院校教師普遍短缺、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步消逝的情況下,他們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師人力資源中年富力強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由於職業院校的實際工作現狀,他們當中的不少人的教學理念開始固化、知識已經老化,再由於近幾年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迅速發展,慕課、微課、雲教材、混合式教學、移動課程教學雲平臺、電子白板、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對教學即將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使他們越來越難以駕馭新的教學方式,儘管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適應互聯網+教學的新的教學環境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strong>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既通專業知識,又懂教學知識,又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人,才是今後一名合格的教師。

請關注職業院校“老”教師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

教育部對實現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視,提出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教師的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實現從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養轉變。

這樣的要求對於年輕教師不會有什麼障礙和問題,因為現在的年輕教師本身都已經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他們缺的是如何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的經驗。但是對於“老”教師,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缺失卻可能形成困難和阻力。

目前在職業院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剛剛起步,且多數是教師的個人行為,學校只是在一些點上或局部開展了工作,且參與的主要是青年教師,“老”教師更多的是觀望、徘徊、排斥甚至恐懼,他們很多人連什麼是慕課、VR、AR、翻轉課堂、移動課程教學APP、雲教材都不知道。

請關注職業院校“老”教師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

而學校現在也沒有普遍重視“老”教師目前的狀況和窘境,如果看不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很快這些教師就會落伍被“淘汰”,因為他們無法像年輕教師那樣迅速的調整、轉變和適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下的新的教學方式。這不僅對老“教師”個人、對學校和社會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和損失。也就無法實現教育部提出的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教師信息素養的普遍提高的目標,更無法實現教學內容與互聯網+的緊密結合,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今後的互聯網+工作。

由於相對於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職業院校的教師現狀和處境更為艱難,所以作為各級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應該針對職業院校的“老”教師,制訂相關的政策措施,推動“老”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增強能力。如在各級各類信息化應用教學大賽、教學能力大賽中專門設置“老”教師組,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和鼓勵;設置職業院校“老”教師培訓基金等等;儘可能延長職業院校“老”教師們的職業生涯。

<strong>廣州一瓢U教云為高教教學場景量身打造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為校區的師生架起溝通互動和知識傳遞的橋樑。我們正在為建設新型高校教學空間而努力,期待與教育生態合夥攜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