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职业院校“老”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基本上是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尤其是30岁上下的新教师居多。他们知识新、有朝气,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迅速普及的今天,他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缺少专业实践经历,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是可以部分弥补他们这方面的不足。因为我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如何为学生搭建和提供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设计如何讲;<strong>是如何设计混合式的线上与线下、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如何组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更多的组织和使用云教材、富媒体、VR、AR的学习资源,而不是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等等。

请关注职业院校“老”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

但是,职业院校里还有一批50岁左右的“老”教师,这里加上引号是表示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而不是代表他们年纪老了,他们离退休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退休后也许还会为教育事业工作若干年。

在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短缺、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逝的情况下,他们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人力资源中年富力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职业院校的实际工作现状,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的教学理念开始固化、知识已经老化,再由于近几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慕课、微课、云教材、混合式教学、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电子白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对教学即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使他们越来越难以驾驭新的教学方式,尽管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适应互联网+教学的新的教学环境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strong>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既通专业知识,又懂教学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是今后一名合格的教师。

请关注职业院校“老”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

教育部对实现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实现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

这样的要求对于年轻教师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因为现在的年轻教师本身都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们缺的是如何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经验。但是对于“老”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缺失却可能形成困难和阻力。

目前在职业院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且多数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校只是在一些点上或局部开展了工作,且参与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老”教师更多的是观望、徘徊、排斥甚至恐惧,他们很多人连什么是慕课、VR、AR、翻转课堂、移动课程教学APP、云教材都不知道。

请关注职业院校“老”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

而学校现在也没有普遍重视“老”教师目前的状况和窘境,如果看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快这些教师就会落伍被“淘汰”,因为他们无法像年轻教师那样迅速的调整、转变和适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对老“教师”个人、对学校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也就无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的目标,更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今后的互联网+工作。

由于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现状和处境更为艰难,所以作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针对职业院校的“老”教师,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老”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如在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教学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专门设置“老”教师组,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设置职业院校“老”教师培训基金等等;尽可能延长职业院校“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

<strong>广州一瓢U教云为高教教学场景量身打造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为校区的师生架起沟通互动和知识传递的桥梁。我们正在为建设新型高校教学空间而努力,期待与教育生态合伙携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