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 大腦能按記憶順序自動排序


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 大腦能按記憶順序自動排序


“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裡的字全是都亂的。”這兩天,一道有趣的測試題勾起了眾多網友的求知慾。為什麼漢字順序錯了,人也能讀懂?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專家瞭解到,人眼一次能看六個漢字,把六個錯亂的字理解對了,其實是種心理問題。利用好這點可加快人的閱讀速度,但在看合同、藥方等重要文字材料時,可千萬要剋制,以免釀成大錯!揚子晚報記者 張筠

<strong>一道趣味測試題勾起網友求知慾

“以為只是‘序順’兩個字錯了,看了大家的評論才發現整個標題都錯了……”,對於這兩天在網上熱傳的“錯句”,不少網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沒發現句中存在的貓膩。有網友還貼出了一條很多人不知道笑點在哪的笑話,證明漢字排列順序有誤很容易被人疏漏。“他大吼一聲,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車麵包人來揍你!”乍一看,沒覺得這句話有何好笑,仔細一看才發現,“一面包車人”被寫成了“一車麵包人”了。一字之差不妨礙閱讀,意思卻相差甚遠。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容易“眼花”呢?這勾起了眾多網友的求知慾。果殼網、知乎網等國內多個科普類網站上,大批大批的網友展開了討論。

<strong>順序不對,為何能讀通?

<strong>A 人與生俱來就“自信”

<strong>粗略掃描後便按記憶順序自動排序

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語言學老師陳慶榮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其實是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心理造成的,忽視細節,只通過“外貌”就匆忙對事物做出結論。

陳慶榮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個字一個字逐個掃描的,而是成區域的掃視。他們通過實驗發現,人眼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可以看到這個漢字左邊的1-2個漢字,右邊2-3個漢字,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個漢字。同時,在閱讀整段文章時,眼睛經常是跨行閱讀,跳躍著前進。如閱讀熟練,能夠多看幾行,甚至“一目十行”。

當看到“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這句話時,因內容常見,眼睛粗略掃描後,潛意識便默認這句話是一句簡單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腦的淺層意識會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排序,以自認為正確的形式解讀,並記憶。就如同看到一個長髮飄飄的背影,不上前確認就推斷是位女子一樣。

<strong>B 整體性知覺優於細節

<strong>一句話,一張圖,連起來看更容易忽視細節

“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整體性知覺會優先於細節成分的知覺!”陳慶榮表示,人與生俱來就喜歡忽視細節,尤其是在自認為對某一領域已經很熟悉的情況下。比如“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這句話乍一看,完全沒有問題,如果讓你念出來,想必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順序來。因為人在閱讀時,已經將這兩句錯誤的詩詞與記憶中相似的場景進行重合,對一個句子的內容很熟悉,看到結構,就能夠“腦補”出其正確的形態。陳慶榮告訴記者,心理學中有一張很著名的圖(右圖):一個看起來既像數字13,又像字母B的圖案,左右分別寫著A和C,上下分別寫著12和14。從左往右看中間的圖形更像字母“B”,但從上往下看,又像數字13。“人對圖形的理解也有同樣問題,在聖誕裝扮的餐桌上放只烤雞,人會自覺認為這就是一隻火雞,因為聖誕節吃火雞!”

<strong>C 熟悉領域的自動“腦補”

<strong>全新領域不易看錯,古人外國人都會慣性閱讀

“‘晉通心理學’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能發現哪個字錯了,但學心理學的人就容易把它看成‘普通心理學’”。陳慶榮告訴記者,“腦補”不是天馬行空的胡亂猜測,必須基於一定的語境和上下文環境。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已經接觸過的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領域,聯想的“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甚至反覆閱讀才能理解,就不會出現看錯字的情況。

陳慶榮告訴記者,人的慣性閱讀取決於人所處的語言環境,和不同語言以及文字的排列方式沒太大關係。只要人對某種文字熟悉了,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現代人看古人的豎排版,看得比較吃力,再加上沒有標點符號,常常是一個字一個字看,但古人看習慣了同樣會“一目十行”,也會忽略文字的順序。英語也有這種情況,“Do you undrestnad?”相信略懂英文的人都能看懂是“你明白嗎?”的意思。

<strong>順序不對,不影響閱讀?

<strong>雖然順序不對也能讀通

<strong>但其實加大了用腦量降低了閱讀速度

表面看,“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這句話讀起來很順暢,但其實陳慶榮通過眼動分析就發現,相對於閱讀正常順序的句子,詞素位置顛倒的句子人讀起來明顯更加困難,在閱讀這些句子時,閱讀時間會延長,眼跳幅度變小,回視次數增加,這些指標均表明句子閱讀理解的難度增大了。

因為人腦需要對順序錯亂的漢字進行重新排序,這不僅體現在時間的增加還加大了人腦加工信息的負擔。所以讀這些漢字順序混亂的句子,人更容易疲勞。

當然,漢字順序顛倒錯亂後,讀者的閱讀理解正確率仍為92%,這說明讀者識別到那些詞素位置顛倒的錯詞以後,仍能激活正確的詞,從而獲得語義。不過讀者對詞素位置顛倒的高頻詞的識別明顯要快於詞素位置顛倒的低頻詞,這印證了之前說的,人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做出自我判斷。

<strong>教你兩招

<strong>如何高速閱讀

<strong>讀一句話的中間,餘光可補看兩邊

“像黃蓉她媽那樣,看一遍《九陰真經》就過目不忘的人現實生活中很少的。”陳慶榮告訴記者,除非天生智力超群或經過後期訓練,大部分人的瞬間記憶差異並不大。但如果掌握一些技巧還是可以提高閱讀速度。

1、刷微博看標題。最短時間做好選擇題,分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2、從一句話的中間開始讀。人眼餘光可看兩邊的文字,獲取的信息也許並不充分和精確,但可以逐漸鍛鍊自己。

3、擴大知識儲備。相關知識經驗越豐富,對知覺對象的理解就越深刻、越全面,知覺也就越來越迅速、完整、正確。同一領域的書看得越多,看書的速度就越快。

4、不用晃腦袋看。人眼晃動的速率和效率比腦袋高得多,而人眼的構造也決定,人左右看比上下看,看的信息量更多。

5、鍛鍊右腦。左腦擅長語言,右腦擅長空間關係。如能左右腦並用,能提高對文字攝取的速度,而漢字是空間感很強的文字,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是有這方面優勢的。

<strong>如何仔細閱讀

<strong>心理暗示自己要逐字閱讀

對待合同、藥方這些重要的文字材料,一個漢字的疏漏往往導致大禍。山東濟寧某羊絨服裝公司就曾遭遇過,籤合同時沒發現對方將9月30日寫成了9月3日,並最終導致發貨時間出現偏差,白白損失了40萬。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陳慶榮提醒,對自己熟悉的領域“麻痺大意”疏於細節,是人的天性,只能通過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謹慎對待,養成習慣,尤其是看自己熟悉領域的文章時,最好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以免出現疏漏。

<strong>兒童閱讀跳字、漏字,有時是一種病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王博士提醒,大部分的誤讀誤看與個人習慣有關,但也確實存在因個人生理原因帶來的閱讀障礙症,這種病症主要存在於兒童。

有些人閱讀時會出現跳字、漏字、順序混亂等現象。王博士介紹,造成閱讀障礙主要是兒童腦部主管閱讀的神經出現問題,可能是腦部受到損害造成的。“看見一句話中的幾個字認識但讀不出來,導致跳字。”王博士提醒外界的刺激,也會導致孩子在遇到一些敏感詞句時,產生障礙,無法正常閱讀,這些家長也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