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爱迪生有句人尽皆知的鸡汤名言:

<strong>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话欺骗性的地方在于,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其实,天才并不一定稀有,只是很多在教室里被扼杀了。是的,那个培养知识的地方,同样是磨平个性的地方。崇尚批量化生产人才的今天,平均分与上线率才是现代教育真正关心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天才,就是被教育所抹杀的——《幼儿园教师》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有人骂,这部电影<strong>三观不正。

豆瓣简介上明晃晃地写着: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strong>幼儿园老师迷上5岁天才儿童。

再根据这张怎么看怎么熟悉的海报,实在很难让人不联想到「<strong>恋童癖」一类龌龊的词。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左:《信笺故事》真实事件改编的性侵案

然而,「恋童癖」只是幌子,或者说是误解,这个故事其实和「性」一点关系都没有。

女主角<strong>丽莎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教学认真负责,对待孩子温柔亲切。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她家庭美满,儿女双全,丈夫更是对她宽容体贴。然而,这样安稳平淡的生活,却令她感到乏味空虚。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这是典型的<strong>中年危机。面对日复一日毫无激情的生活,<strong>写诗成了丽莎唯一的情感发泄出口。 她甚至报名了成人诗歌培训班。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无奈水平有限,作品无人欣赏,这更加剧了丽莎对现状的失望。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就在这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丽莎意外发现班上一位小男孩有着无与伦比的诗歌天赋。<strong>吉米只有5岁,但常常无意识地出口成诗,措辞极为精美。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这是一个天才!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丽莎把吉米的诗拿到诗歌培训班上诵读,没想到获得了老师的大力盛赞。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丽莎像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可是除了她之外,似乎没有人为吉米的这种天赋而感到激动。她丈夫对吉米超越年龄的思想<strong>产生怀疑。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吉米的保姆觉得这孩子是个<strong>怪胎。其他老师更是毫不在意,<strong>以为他只是在唱歌。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为了不让吉米的才华被世俗社会和基础教育埋没,丽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吉米异于常人的天赋。而她采用的方法,几乎和所有我们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老师一样,就是占用课余时间来开小灶。

杀死天才,骂死好片

课间少玩五分钟,午休少睡十分钟,不必要的活动课统统取消,全部拿来学!作!诗!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