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比起早死,我更要感谢主让我降生到这个世上来,能够这样跟你相遇,这样被你爱着。”
最近,《美丽人生》时隔23年之后重返银幕,这回是4k修复版。
想当年,该片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三项桂冠,包括: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配乐。
而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也高达9.5,与经典的《阿甘正传》同分,评论数超过85万。
影片中,战争试图毁灭人性,但战争又往往使人性更加突显。在无比残酷的环境中,基多的游戏方式让儿子拥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也使妻子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1
基多(罗贝多﹒贝里尼饰)来到阿雷佐小镇追求理想,和小学老师多拉(妮可丽塔﹒布拉斯奇饰)共坠爱河,之后喜结连理。
其实,他追求漂亮的多拉并不具备优势。事业上暂无成就,连开一家书店的愿望都未能达成。而且,他还是一位拥有犹太血统的青年。要知道,在墨索里尼统治时期的意大利,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更何况,此时的多拉已有男朋友,对于基多的追求起初只是无动于衷。
尽管困难重重,基多还是凭借乐观的精神赢得挚爱的欢心。他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竟可以冒充领导视察学校,并上台施展喜剧才华,惹得众人喷腹大笑。
最终,多拉不顾家人反对,离家出走,将终生托付于基多。因为,在她心目中,基多是能带给她无限快乐的人,这是她想要的爱情。
就算在当今社会的择偶标准中,除了众人认为重要的财富,在一起能否产生快乐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快乐比财富更为重要。毕竟,不是有钱就能买来开心。
多拉看中的,正是基多制造快乐的能力与愿望,而且为她专供。婚后,夫妻俩过着平凡又幸福的生活。基多的书店得以开张,并且有了爱的结晶——儿子乔舒亚。
2
只是,好景不长,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的管制下,拥有犹太血统的父子基多和乔舒亚被关进集中营。多拉虽然没有犹太血统,但也坚持和年幼的儿子一同前往。然而,夫妻被关押在不同的营房,一家人就此无法分离。
在集中营这种艰难的生存条件下,基多为了不让儿子面对人生悲剧,一直以超乎寻常的意志控制自己,以让人心痛的笑容化解困境。他说服儿子,同时也说服自己——集中营里的一切只是人生的荒谬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积分,遵守规则便可以得到一辆坦克,如果出局将一无所获。
儿子把基多的话当真,为了赢得游戏,强忍着所有的饥饿与困苦。也正因为这样,儿子的幼小心灵并未受到伤害。在乔舒亚的心中,在集中营的每一天都处于游戏当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基多为救妻子死于纳粹的乱枪之下;当曙光来临,儿子从躲藏的铁柜里走出,一辆坦克缓缓开过来,基多对儿子的“承诺”就这么神奇地兑现了。也许,这是在告慰伟大的父亲基多的在天之灵。
3
看着基多被拉去枪决,脸上仍做着怪相,装成快乐的样子;看着基多用自己的智慧把尴尬和失态不着痕迹又幽默风趣地遮掩过去……不禁让人笑着哭。
影片将含泪的微笑表现得如此完美,不得不讲,有“现代卓别林”美誉的导演兼演员罗贝多﹒贝里尼功不可没。
他试图展现人的复杂内心,以及父子之间温馨的亲情;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摒弃关于战争外在的、客观的损害因素。人心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则有不同看法。他曾经表示,《美丽人生》对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描写“娱乐性过强”,大屠杀不应被当作娱乐。
当然,把大屠杀当作娱乐确实不妥,但有深度的娱乐应该除外。在《美丽人生》中,有时会让人感觉到近乎窒息般的沉重,这显然并非表面上的、肤浅的娱乐,而是一种黑色幽默。
纳粹试图通过集中营毁灭种族,也毁灭人性,但人类毕竟具有超越生死的品质。二战的现实是残酷的,可人类具有可贵的乐观精神。
与同样题材的《辛格勒的名单》相比,《美丽人生》更强调人性在战争中的体现。剧情时时以诙谐的蒙太奇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演绎,强调人类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展现的人性之美。
它告诉人们:以幽默态度对待人生荒谬,以乐观精神对待人生丑恶。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作者:乌苏怀亚之夜,985重点大学硕士。欢迎关注,一起读有趣的书、看有趣的电影、说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閱讀更多 烏蘇懷亞之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