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俏公主》讓中美文化“奶瓶之爭”拉開熒幕戰局

《兩個俏公主》讓中美文化“奶瓶之爭”拉開熒幕戰局

從動畫大電影上來看,迪斯尼出品一貫成為國內兒童青睞的品牌,秉承著創意十足的形象設計,色彩絢麗的童話演繹,動情聲色的歌曲匹配,很多經典角色和衍生品都侵佔了中國市場。而國產動畫在打出熊出沒、大頭兒子等系列之後,動畫故事的主題創新和形象創新依舊步履維艱。即將於11月10日在全國院線上映的動畫電影《兩個俏公主》以兩個公主探險的線索貫穿全片,從形象上看,服飾設計其實頗有些迪士尼公主的味道,而在故事主題上,以探險中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這樣的中西結合既有傳統文化傳承的魅力,又有借鑑迪斯尼動畫的“拿來主義”,我們希望,這《兩個俏公主》會滿足每個觀眾心目中的“公主夢”,關照父愛與女性獨立的內涵,嫁接兩代人溝通的橋樑。

從“拿來主義”上看,《兩個俏公主》紅鈴和桃茜兩個公主的形象設計其實很契合迪士尼公主的卡通元素,公主裙、大眼睛、長髮的標配,性格差異化的刻畫,友情、親情愛情的碰撞等都豐富了角色。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對姐妹公主其實有些像《冰雪奇緣》中兩位可愛美麗的小公主,艾莎和安娜的故事,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冰雪奇緣》中的兩位公主更側重於姐妹情的探索和為其探險,《兩個俏公主》中的紅鈴和桃茜更側重於攜手前行遵守承諾幫助朋友,紅鈴和桃茜在比賽島參加比賽的時候,救下了天鵝國的天鵝王子。當她們得知鷹國的鷹王“拿走”了天鵝王子的聖羽之後,兩人當即決定幫助天鵝王子拿回聖羽。為了遵守承諾,兩人歷盡艱險,最終拿回聖羽。這樣的誠實守信精神教育青少年,更具有普世樸實的價值觀。

《兩個俏公主》讓中美文化“奶瓶之爭”拉開熒幕戰局

從傳統文化繼承上看,這部動畫電影的編劇都是90後女性。編劇們從中國經典古籍《山海經》當中提煉元素,結合中國傳統的守信、一諾千金等傳統文化,表達了“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這種傳統的兒女在外,也知道父親思念自己的真摯情感。電影還表現了當代少女勇敢、堅強、勇於自立的精神。影片中很多臺詞設計和主題呼喚都讓觀眾感受到濃濃的父愛溫情:“每個女孩都是父親心目中的公主”,這也讓兩代人之間形成了共鳴。

縱觀國內少年兒童對於動畫的追逐,小豬佩奇和熊出沒應該可以成為中美文化在下一代精神層面的映射,但是,小豬佩奇系列的教育意義和平常的生活化演繹認知,更契合兒童成長的規律,簡單和平常的場景化表現瀰漫出家庭文化的教育潛意識。而熊出沒更傾向於探險和正反派博弈的騙“鬥爭化”演繹所營造的氛圍其實更為架空和武力,後來衍伸出的熊熊樂園則將視點切換到大樹幼兒園,其實更具有溫和的教育意義。國產動畫的創新不拘泥於形象化,你有豬,我有熊這樣的意象轉換其實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在主題上,如何既能關照到中國文化元素,讓國內兒童和家長喜聞樂見,則是需要長期探索和鑽研的。

《兩個俏公主》讓中美文化“奶瓶之爭”拉開熒幕戰局

《兩個俏公主》讓中美文化“奶瓶之爭”已然拉開熒幕戰局,形象上的繼承和沿襲並不影響故事的闡述,重要的是主題上如何關照到中國家庭教育的主題和氛圍,父女情感、友情承諾等植入其中,讓教育意義也更深入人心。作為家長,我們自然更希望孩子們能夠講出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背出更多的古詩詞,這是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認識積澱。所以,“奶瓶文化”任重道遠,而動畫元素已然成為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