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智光的儲能進擊之路

在高壓變頻領域深耕20年之後,智光電氣如何將自己的優勢移植到儲能領域?

<strong>文|鄭宗斌

大容量儲能的時代正在到來。

一年前甚至半年前,國內儲能的市場熱點還主要集中在用戶側。自今年開始,國網江蘇、河南、湖南等省電力公司正重金佈局儲能,電網側儲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僅前三季度,我國電網側已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裝機規模達150MW,其中新增裝機140MW,另有已公佈的規劃及在建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超過465MW。

對眾多的儲能設備廠商而言,事情正在起變化,新的產業競爭方式和遊戲規則正在形成。要想進入電力系統,需要及時調整自身的產品方案和市場策略。


公司|智光的儲能進擊之路


智光電氣總部位於廣州黃埔區,公司從高壓變頻起步,如今已切入儲能產業上下游諸多環節。

變化也意味著機會,位於廣州的智光電氣正在加速自身在儲能領域的佈局。近日,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金建在接受“儲能100人”專訪時表示,基於在高壓變頻、智能電網行業多年的經驗積累,智光的高壓儲能技術會在電網側、可再生能源併網、火電聯合調頻領域進行重點佈局。

<strong>Ⅰ

<strong>高壓直掛技術佈局大容量市場

成立於1999年的智光電氣從高壓變頻起家,於2007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逐漸成長為集高壓變頻、電網控制、節能、用電服務為一體的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早在2014年,智光電氣作為PCS研製單位參與了由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公司建設運營的深圳寶清電池儲能站示範項目,這是智光PCS設備在高壓直掛儲能領域的首次嘗試。

儲能產業的快速崛起,以單一的PCS業務參與儲能並不是智光的目標。2016年智光成立儲能事業部,開始對儲能行業進行前瞻性研究,鑑於當時的電池成本高昂,參與的都是科技示範項目。

2018年是智光電氣在儲能業務上的一個重大分水嶺,在戰略決策上,公司設立子公司智光儲能全方位開展儲能業務,先後收購廣東創電和參股精虹科技,順利將儲能業務延伸到電池PACK和BMS領域,完成了從PCS廠商向儲能解決方案商的轉變。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成功中標五沙熱電火電聯合調頻項目,成為這個細分領域為數不多的玩家之一。

與傳統的儲能在低壓側並聯方案不同,智光推出的高壓直掛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無需採用升壓變壓器即可實現6-35kV等級電網與電池能量的直接交換。

具體來說,高壓直掛就是把一個很大的電池包分解成若干個小的電池簇,利用電壓疊加原理實現高壓直接輸出。在保證對電網的總輸出功率不變的前提下,每個電池簇對應的一臺輸出功率獨立可調的PCS單元,由於每個電池簇的輸出功率可以不同,需要對所轄的每個小電池簇進行分散調控,從而達到動態均衡管理的目的,降低了系統對電池的敏感性。

“在大容量尤其是3MW以上的儲能項目,我們的高壓技術更有優勢。”付金建解釋,如果將大功率、大容量的電池佈局在低壓側,需要將多個電池單體與電池簇並聯起來。數量龐大的電芯並聯運行,會出現工作電流不均衡、電芯發熱量不均衡的情況,如不做有效控制會造成SOC偏差增大、系統整體充放電能力降低、電池老化速度不均等問題,進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性能和壽命。

相比用戶側,電網側、發電側的大規模儲能由於系統功率和容量更大,技術要求更高,解決安全可靠性是重中之重。有業內人士認為,高壓直掛儲能系統會節省在高壓開關、變壓器、電纜方面的投資,佔地面積更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難點在於如何解決電池的高位懸浮和眾多功率模塊的協同控制。

不管對客戶還是同行來說,高壓直掛儲能都是一個陌生的技術。在能源領域,一個新技術從誕生到大規模應用,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尤其是電網公司更偏愛成熟的技術。


公司|智光的儲能進擊之路


智光電氣位於廣州黃埔總部內的儲能實驗平臺,於11月19日正式投運。

付金建表示,在拓展市場前,智光首先會把技術做成熟,把產品做好。公司投資超過兩千萬元的高壓級聯式儲能實驗平臺已於近日建成,在實驗平臺上會讓自身的產品和技術得到充分驗證,後續將在五沙熱電火電聯合調頻項目上投資運營高壓直掛儲能系統。屆時能夠看到高壓直掛儲能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態,進一步推動高壓直掛儲能技術的商業化運行。

<strong>Ⅱ

<strong>工業互聯網為儲能注入新動力

今年5月3日,智光電氣與阿里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構建國內首個“基於大數據驅動的綜合能源大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平臺的長遠規劃中,將接入第三方涵蓋節能、儲能、用電、售電等綜合能源服務的一體全業務數據,建設全行業綜合能源大服務工業互聯網生態。

根據此次合作,智光電氣將引入阿里雲作為戰略基礎平臺,一方面利用阿里巴巴在雲平臺、大數據、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的技術保障項目成功實施;另一方面將智光電氣在綜合能源領域的知識積累部署到智光電氣工業互聯網雲平臺上,拓展客戶廣度,同時也能將阿里的智能工業大腦部署給公司優質客戶,拓展客戶業務合作深度。

“儲能以後是大數據行業,未來成千上萬乃至上百萬的電芯在現場運行,我們拿到每個電芯全生命週期內的數據,可以對系統的運行策略和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迭代。”付金建表示,通過物聯網智能數據採集接口,對接各儲能電站能量管理系統,將各地分散的儲能數據彙集到雲平臺,可實現實時集中監控和高效管理。

未來,以廣東為首的電力現貨市場將使得峰谷電價差市場化,將會為儲能衍生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尤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點,如何靈活調配儲能電站資源以及對不同儲能電站進行策略優化的時候,大數據的預測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今的智光電氣,正從電氣設備、節能服務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新電改的不斷推進,綜合能源服務被譽為下一個藍海,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已成為眾多能源電力企業的共同選擇,佈局儲能業務被智光視為賦能綜合能源大服務的關鍵一環。

付金建認為,儲能將在智光的節能、用電、售電等其它板塊中發揮紐帶作用,會與智光的其它業務形成良好的互動和支撐。

在儲能這個方興未艾的領域,聚集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玩家。不同背景的企業站在各自的角度紛紛佈局儲能產業,希冀在未來的能源電力市場中挖掘紅利。

站在一個更長遠的維度看,各個企業在儲能領域的賽跑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