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分為北美、亞太和歐洲三大市場。北美市場是高度競爭和全球最成熟的天然氣市場,天然氣價格完全由市場競爭形成。歐洲天然氣市場正處於向競爭性市場過渡的階段,天然氣價格主要採用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機制。

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strong>價格走勢分化,市場流動性穩定

<strong>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分為北美、亞太和歐洲三大市場。北美市場是高度競爭和全球最成熟的天然氣市場,天然氣價格完全由市場競爭形成。歐洲天然氣市場正處於向競爭性市場過渡的階段,天然氣價格主要採用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機制。日本和韓國作為LNG進口國,LNG進口價格與日本進口原油綜合價格(JCC)掛鉤,其本國市場的天然氣銷售價格,則根據LNG進口成本的變化定期進行調整。

2016年,國際天然氣價格整體有所下降,價格走勢呈現出較強的區域特徵。分區域來看,北美市場,以美國天然氣進口價格為例,2015年受產量顯著增長的影響,進口天然氣價格月均下降6.5%;至2016年,天然氣產量環比下降2.2%,促使進口價格觸底回升。亞洲市場,以日本天然氣進口價格為例,受到原油價格低迷影響,2015-2016年日本進口LNG價格持續下行,月均增長率分別為-3.8%和-1.6%。歐洲市場,以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價格為例,2015年出口德國的管道天然氣價格下降趨勢明顯,月均降價4.4%;但受到歐洲主要國家天然氣消費量明顯增長的影響,2016年出口德國的管道天然氣經歷價格下滑後實現了回升。

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從量價關係來看,一方面,2016年國際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都有一定增長,同時相較於2015年產銷量增幅均有所下降,產銷基本維持平衡是導致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世界天然氣貿易持續升溫,2016年同比增幅為4.8,逐漸形成了北美和歐洲以管道天然氣貿易為主、亞洲以LNG貿易為主的區域市場,國際天然氣貿易日趨頻繁,為形成天然氣價格提供了流動性基礎。

<strong>工業用天然氣:波動上漲,相對價格較高

<strong>從可獲得數據的國家和地區工業用天然氣含稅價格來看,2016年價格水平較高的國家是瑞士和中國,價格分別為62.17美元/兆瓦•時和47.99美元/兆瓦•時;<strong>價格水平較低的國家為加拿大和美國,價格分別為13.75美元/兆瓦•時和11.61美元/兆瓦•時。

從工業用天然氣含稅價格的比較來看,2016年中國工業用天然氣含稅價格為47.99美元/兆瓦•時,其中增值稅佔5.52美元。各國工業用天然氣的稅價佔全價的比例在0%〜43.9%之間,中國工業用天然氣徵收增值稅,稅率在2017年7月1日前為13%。從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其中,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strong>2018年6月進一步調整為10%。

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從變化趨勢上看,2012-2016年部分國家(地區)工業用天然氣價格變化趨勢地區間差異較大,在以加拿大和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天然氣市場,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波動明顯,其中美國2014年有所回升後,2015、2016年繼續下降;比利時、西班牙和波蘭等歐洲國家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呈現下降趨勢;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大部分國家天然氣價格呈現波動上漲趨勢,至2016年天然氣價格有所下跌。

2012-2016年,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年均增長較快的國家為土耳其和加拿大,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1%和3.6%;工業用天然氣價格下降較快的國家為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6.5%和-12.8%。<strong>中國工業用天然氣價格近五年有一定的提高,年均增長達2.7%。總體來看,中國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增長率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

<strong>民用天然氣:變化平穩,相對價格較低

從可獲得數據的國家和地區居民用天然氣含稅價格來看,2016年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較高的國家是瑞典和希臘,水平分別為125.62美元/兆瓦•時和100.30美元/兆瓦•時;價格水平較低的國家分別為墨西哥和加拿大,其價格分別為24.77美元/兆瓦•時,和26.78美元/兆瓦•時;<strong>中國居民用天然氣含稅價格為36.36美元/兆瓦•時,在所列的26個國家中排在第22位。

從居民用天然氣含稅價格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居民用天然氣含稅價格為36.36美元/兆瓦•時,其中含增值稅4.18美元。各國居民用天然氣稅價佔全價的比例在0%〜52.3%之間,中國居民用天然氣徵收增值稅,稅率在2017年7月1日之前為13%,之後調整為11%,2018年6月進一步調整為10%。

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從總體變化趨勢上看,2012-2016年,大部分國家(地區)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呈現下降的趨勢,而土耳其、墨西哥、葡萄牙等8個國家呈現上漲趨勢。2012-2016年,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增長較快的國家為土耳其和墨西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7%和3.6%;愛沙尼亞和盧森堡近年來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下降較快,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8%和-7.1%。中國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近五年基本保持平穩態勢,年均增長率為-0.3%,有小幅下降趨勢。<strong>總體來看,中國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增長率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strong>市場化的一小步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strong>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創下了2010年以來最快增速,產量增長4%,幾乎是近十年平均增速的兩倍,在貿易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存在上升動力。供應方面,大量終端的落成以及出口權限的逐步放開,將使美國成為液化天然氣市場的新生力量,初步預計其產量將在2022年達到全球的22%。在消費方面,中國、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天然氣消費量增長,加之英、德、法等國家煤炭退出政策的持續發力,將帶動未來五年全球天然氣消費不斷增加,對天然氣價格有一定支撐作用。

<strong>具體到中國來看,由於替代能源石油和煤炭價格預期仍偏低,加之國內經濟維持“L”型增長,天然氣價格預計將保持低位運行。此外,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新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新能源政策衝擊、上游壟斷現狀發生變化等一系列因素,將對天然氣價格形成明顯影響。

天然氣價格:世界版圖與中國方位

價格改革是天然氣市場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居民用氣還不到中國天然氣消費的五分之一,但其價格一直以來卻受到了國家的全面監管,同時也享受了來自工業領域的交叉補貼。居民用氣的全面監管逐步轉為部分監管,將有助於中國形成基於市場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從而更好地面對國際市場格局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