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村金融共贏發展(二)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京舉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峰論壇。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強調,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圍繞鄉村振興對金融需求的重點領域,探討創新金融投資渠道模式,破解制度和政策瓶頸,凝聚更大的共識、彙集更多的力量、增強更足的信心,形成全社會支持鄉村振興的格局。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包括金融系統在內的各部門都需要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這個重大的戰略上,更好地服務“三農”等實體經濟,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精準地向農業農村領域投入。來自各大金融保險機構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專家圍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議題展開研討。現摘登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林景臻

中國銀行副行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一直以來,中國銀行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擔當社會責任為己任,一以貫之地推進金融支農工作,涉農貸款多年保持連續增長,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類型不斷豐富,涉農服務的渠道網絡日益完善。我們積極引入全球領先的涉農服務經驗,建成全國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如今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在縣域設立法人機構127家,涉農小微貸款佔比超過90%,貸存比接近100%,這方面尤其可以提到一個點,我們整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戶均貸款只有23萬元,真正做到了“支農支小”,也真正實現了把資金留在鄉村,用在鄉村,力爭反哺鄉村。另外,我們積極匯聚行內外各方力量,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全行累計發放助學貸款超過230億元,幫助180萬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在“三區三州”共設立機構86家,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全行共派出1550名掛職扶貧幹部,奔赴在全國各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也幫助貧困地區提升利用金融手段脫貧的能力。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1

<strong>普及金融文化知識,形成鄉村金融健康發展的良性土壤。中國銀行將著力建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員工隊伍,因地制宜完善宣傳措施,圍繞個人徵信、手機銀行、金融詐騙、假幣識別等開展形式豐富的宣傳活動,助力形成守信重信的金融氛圍,為鄉村金融健康發展培育良性土壤。

2

<strong>打通“最後一公里”服務渠道,打造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首先要建設好金融基礎環境。中國銀行將繼續以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為依託,聚焦基礎服務、堅持“支農支小”,靈活設立助農服務站,運用網絡金融、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推廣線上服務,多措並舉滿足縣域、鄉村地區金融服務需求。

3

<strong>培育產業發展動能,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國有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探索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現代化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積極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章更生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三農”金融服務的號召,積極支持鄉村振興,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strong>以普惠思維服務鄉村振興。“三農”和扶貧,是普惠金融的重點領域,核心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提升廣大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度,著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延伸問題,在這方面,建設銀行通過設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打造真正的“村口銀行”,為廣大農民服務;另一方面是幫助涉農小微企業、農戶等這些難以得到傳統金融眷顧的群體,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在這方面,建設銀行創新了“兩權”抵押貸款,打造“N+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2

<strong>以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建設銀行將金融科技作為全行又一大戰略,用金融科技破解社會難點痛點問題。例如,建設銀行加強網絡供應鏈業務向涉農領域的延伸拓展,有效服務了農業產業鏈上的普惠客群。搭建“金融扶貧撮合平臺”,幫助貧困地區企業實現資源對接。打造“農民工普惠服務平臺”,實現農民工工資及時精準到賬,有效破解“農民工討薪難”的社會難題。此外,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建設銀行運用“農業大數據+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孤島”,創新“地押雲貸”“農信雲貸”“農墾快貸”等產品,實現貸款全流程線上辦理,大幅降低融資成本,成為破解農村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

3

<strong>以戰略合力共繪鄉村振興藍圖。建設銀行將深耕涉農產品和服務創新,著力打造“綠色興農”“產融促農”“基建助農”“科技強農”“改革利農”的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同時,呼籲各屆各方攜起手來,共建合作機制。地方政府、農擔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等要共同搭建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提升農村企業和個人融資可得性;要構建鄉村振興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格局,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比較優勢;要打通公共信息資源壁壘,全面整合農業農村大數據,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形成商業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式。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殷久勇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現階段我們重點聚焦國家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四大領域,依託五個抓手助力鄉村振興。

1

<strong>圍繞糧食保根基。堅持把支持糧棉油收儲作為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支持多元化市場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和糧油精深加,打造農發行作為糧食銀行的品牌形象。目前農發行用於糧棉油收儲各類貸款餘額達到1.82萬億元,每年投放的糧棉油流通領域的貸款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2/3以上。去年,我們累計投放了糧棉油貸款5678億元,同比多投放了1627億元。

2

<strong>圍繞產業做特色。堅持服務產業振興,聚焦種植(養殖)、流通、加工轉化全產業鏈,聚焦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聚焦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這方面農發行去年累計發放上述各類貸款1280億元,同比多投放了302億元。

3

<strong>圍繞土地做文章。農發行堅持規劃先行、市場化運作,積極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中低產田改造等工程,促進農地提質增效。2018年全行審批了209個土地流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貸款649億元,當年淨投放263億元。同時著力支持村莊整治、舊村改造、村莊撤併、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促進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4

<strong>圍繞客戶做產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客戶提供適用的金融產品和高附加值金融服務,目前已形成覆蓋鄉村振興各重點領域和主要環節的系列化特色產品,初步彰顯了政策性金融支農的品牌。同時我們秉承強農惠農的社會責任,堅持讓利於農,2018年我行新發放的涉農貸款的利率低於全國金融同業水平123個基點,據此測算,給涉農的項目和客戶節約融資成本79億元。

5

<strong>圍繞現金流定項目。近年來,相繼探索創新包括涉農資金整合、兩項土地指標交易等多種以項目現金流為核心的融資模式;完善支農轉貸款方式,支持涉農小微企業發展,探索供應鏈融資模式,通過對資金流、信息流、物資流的有效控制,提供全鏈條一體化融資解決方案;積極拓寬第二還款來源,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擔保方式,合規運用政府增信,健全風險補償機制。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邵智寶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服務國家戰略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責任。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2萬億元,本年淨增超千億元。多年來,我們紮根“三農”,不斷探索和嘗試,利用郵儲銀行點多面廣,隊伍深入鄉村的特色和優勢,逐步探索出郵儲銀行服務“三農”的“三專三全”模式。“三專”是指專項政策引導支撐、專業機構提供服務和專門模式支持發展。“三全”是指全要素創新信貸產品、全流程優化作業模式和全方位培養人才隊伍。郵儲銀行將結合自身實際,著力發揮優勢,堅持服務“三農”定位,著力推進支持鄉村振興“五大工程”,即“農業產業升級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金融精準扶貧工程、信用村鎮建設工程和金融便民服務工程”。

1

為鼓勵商業機構從事“三農”金融服務,近年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定向優惠引導政策,但從政策的運行情況看,還有進一步優化完善的空間。例如,不僅要考核機構,更要考核業務。我國目前很多優惠政策的受眾載體必須是農村金融機構,部分商業金融機構在“三農”金融服務領域進行了較大投入,但是因為機構性質受限而難以取得政策的支持。建議推動優惠政策的平等獲取權,利用商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廣、資金實力強、風控能力強等優勢,推動商業金融成為“三農”金融服務主力軍。同時,不僅要考核業務金額,更要考核業務數量。從業務規模的角度進行考核,難免會促使商業機構服務大型企業,提高單戶貸款金額,使商業銀行並不具有服務農戶和小微企業等弱勢群體的動力。只有引入業務數量的考核,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服務覆蓋率,使金融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2

此外,我們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儘快將社會保障、工商、稅務、法院等各類組織機構的分散信息進行整合,建設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建議借鑑前期扶貧工作經驗,充分發揮基層組織、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隊員作用,推進信用村鎮建設,塑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建議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權制度建設,為農村產權抵押處置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顧越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推進保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三農”的保險需求。

1

<strong>圍繞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創新保險產品的供給。重點創新的領域主要是圍繞“保險+期貨”、農產品價格收入保險、支持地方特色產品的農業保險等方面,這些保險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當中需求比較大,同時又是中國農業保險相對比較空白的。2018年,我們聯合太保屬下的安信農保開發的新產品達到414款,其中種植業281款、養殖業114款。比如我們創新的“保險+期貨”,目前已經立項了60多個項目,涵蓋了廣西的甘蔗糖、海南的天然橡膠、新疆的棉花等等,我們“保險+期貨”產品的創新推出,應該說是一個跨保險、跨證券、跨期貨的一個創新產品。

2

<strong>創新是我們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業內首次推出了基於現代技術的太保e農險體系,這個技術整合了雲計算、大數據、遙感技術、物聯網、生物識別、無人機等很多內容。這項技術解決了農民承保理賠難的痛點問題。我們都知道,在保險過程當中,如果農民感覺到價格貴、理賠難,他們的參與熱情就會降低。所以我們在這裡面應用了很多新技術。比如自動推送氣象證明,農民現在不需要索取任何氣象證明,我們這裡就有氣象證明。

3

<strong>創新是我們著眼於中國“三農”保險的理論供給。理論創新方面,我們去年年底發起設立了泰安農險研究院。我們這家研究院致力於專業性、國際化、有影響力的全國智庫的定位,通過在政策領域、實踐理論的創新研究為中國農業保險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並提供國際可供借鑑的國際國內範式、案例。同時,我們還堅持社會責任擔當,精準設計普惠的保險,滿足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2018年我們開發設計了中國農民風險保障計劃,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安全、農民的財產安全和農民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一戶農民全部的風險保障。我們還有針對性地開發“防貧保”“政銀企互保”等扶貧產品。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趙浩宇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書記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二)

崇州市作為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縣,這幾年我們探索實踐了規劃統籌、資金統籌、建設統籌、群眾主體的“三統籌一主體”的鄉村振興資源整合方式。近幾年,我們整合財政資金57億元,撬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了509億元,撬動比例是1∶9。

1

<strong>搭建一個“農貸通”融資服務平臺,暢通金融下鄉渠道。搭建“農貸通”融資綜合服務平臺目的是促進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有機融合,主要是為了破解農村金融服務資源分散、信息分割、對接不暢的問題。第一,建成農村金融信息庫。建成惠農政策、融資主體、金融產品三大信息庫,實現金融機構、融資主體共享,分權限網絡實時查詢與運營。第二,建成金融下鄉的“高速路”。整合“銀政保擔企”各方資源,彙集融資主體多元需求,推動“一站辦理、線上辦理”,推出手機貸、線上金融等智慧服務。貸款流程縮短了1/3,貸款的時間從5天縮短到3天。第三,助推金融服務改革的“加速器”。推動金融機構購買“農貸通”信息服務、智慧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創新等多項改革落地,有效解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成本高、效率低的痛點。

2

<strong>推進“三站合一”,為“農貸通”平臺構建共享的信用體系和農村產權交易體系。“三站合一”指的是農村金融、農村電商、農村產權交易功能的“三站合一”。措施上主要是集成農村產權交易、農村電商服務以及農村金融服務這幾項功能,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目前,我們已構建起縣、鄉鎮、村(社區)縱向三級管理、橫向“三站合一”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成村級“農貸通”服務站231個。

3

<strong>構建“七大體系”,為“農貸通”平臺提供金融資源下鄉的制度支撐。我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以盤活農村產權為核心,探索構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農村產權價值評估、信用評價、風險分擔、聚合融資、收儲處置、政策扶持“七大體系”,打通金融下鄉的制度瓶頸。我們感到幹好這項工作,產權明晰是基礎、政策扶持是前提、產品創新是關鍵、風險防控是底線。

可能你還想了解

<strong>☟ ☟ ☟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佈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