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的大腦中樞,讓智慧城市有了濟南模式

2017年,濟南市政府確定加快推進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2018年1月,智慧泉城建設工作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座富有泉城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正在崛起,市民的智慧生活也在悄然到來。2018年10月,以“智慧讓城市更美好”為主題的首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國際峰會在濟南召開,全國聚集智慧泉城的智慧力量。浪潮智慧城市特推出智慧泉城系列報道,今天推出優政篇。

濟南馬鞍山路30號,四里村街道辦事處英雄山社區的網格員劉金蘭對著路邊一堆被丟棄的廢舊傢俱拍照,然後點擊上傳,很快,就有城管人員開著車過來把這些廢棄物清理走,而她和現場清理的城管人員並沒有直接聯繫。

就是這樣的大腦中樞,讓智慧城市有了濟南模式

這要從濟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發現緣由。

<strong>用城市智慧運轉城市

今年,濟南將綜治、城管、環保等網格數據接入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形成“和諧社區一格通”。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被運用到城市管理中,濟南市、區、縣三級共建有57個街辦數字化管理平臺和138個城管工作室,多項城管業務都能在數字化城管平臺上有效運行,其中包括最近新研發出的人臉識別和燒烤監督系統。

就是這樣的大腦中樞,讓智慧城市有了濟南模式

這是城市治理中的智慧城市思維。網格員劉金蘭剛才所做的,只是其中的一環。借力於“一格通”,濟南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陰潔偉這樣解釋濟南城管的“單元網格管理法”,即將主城區330平方公里劃分成389個單元責任網格。網格員每天在管理網格里進行巡查,主動發現、及時轉辦、快速處置各類城管問題。目前,數字化平臺日均受理案件1500餘件,其中主動發現率佔90%以上。

這在市中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焦凡根這裡也得到了印證。市中區將單元網格管理法覆蓋到全區包括社區,專職兼職網格員共1200多人,大量城管問題被主動發現,半小時內就能得到響應並處理,“上半年主動發現12萬多起,同比增長67.4%。”

城市治理是在城市後面的工作,政務服務也同樣,這是城市的運轉。人的一生要和政府打多少次交道?也許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跑腿的次數絕不會多於這個次數。藉助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政府數據實現了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開放。

2018年1月8日,智慧泉城建設工作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目標是要初步形成完善的政務服務體系,完成全市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和業務場景的梳理、優化,確保80%以上具備全流程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納入政務服務網和手機APP辦理。

<strong>智慧大腦中樞還有更大潛能

無論是群眾辦事一站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和諧社區一格通、愛城市網一點通、公共安全一網通、市民出行一路通還是金融服務一貸通,所有外在的智慧體現都來自於智慧大腦中樞。

就是這樣的大腦中樞,讓智慧城市有了濟南模式

記者瞭解到,濟南這座智慧城市已初具規模,包括一主體、兩平臺及上述“6+N”個智慧專題,一主體就是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運營主體;兩平臺分別為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數據中心,分別作為智慧城市的物理載體和數據載體。

作為城市運行管理的大腦,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集城市運行管理、政務參觀體驗、部門協調聯動、城市預測仿真、現場應急指揮和重大活動保障等功能於一體。

城市大數據平臺總的思路則是依託濟南政務雲平臺建設城市大數據平臺。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政務數據開放與共享,目前已梳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3769個,其中可共享目錄3680個,可開放目錄3220個;已推進實現59個部門,1169個數據集面向社會開放共享,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據“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權威發佈,我市2017年大數據發展總指數37.63,居全國第11位,較2016年大幅攀升11個位次。政務數據開放指數18.25,居全國第5位,較2016年大幅攀升23個位次,濟南政務數據開放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隨著“6+N”智慧應用專題項目的深入推進,大數據在醫療、教育、社區、商業等方面的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在大數據民用指數評測中,我市排名再進一位,居全國第14名。濟南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趙炳躍說,這還只是智慧泉城建設的第一步,下一步將開始城市公共設施的智能化,比如給路燈安裝攝像頭、5G基站等各種傳感設備,以及井蓋,垃圾箱等公共設設施,一座善感知、有溫度、會呼吸的智慧之城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濟南網 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