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甩給小米,美圖就能度過寒冬?

“包袱”甩給小米,美圖就能度過寒冬?

昔日的香餑餑,如今被美圖當作“燙手山芋”扔掉。

近日,美圖和小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strong>將旗下美圖手機的品牌、影像技術和二級域名,在全球範圍內獨家授權給小米集團,授權期限至少為30年。

雖然表面看是雙方聯姻,<strong>但美圖甩掉硬件“包袱”才是這筆交易的核心。授權後,美圖手機將由小米負責研發、生產、銷售和推廣;而美圖公司將持續提供影像技術與美顏算法的支持。

美圖因旗下的軟件產品美圖秀秀、美拍等為大眾所知,銷售美圖手機為這家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營收來源。但硬件生產也推高了成本,尤其是在華為、OPPO、vivo\小米等頭部手機品牌的擠壓下,美圖手機面臨巨大挑戰。

<strong>牽手小米,被行業內普遍認為是美圖走“輕資產”戰略的最新一招,不過對業績不佳的美圖來說,甩掉手機“包袱”,集中精力搞核心影像技術研發,真能夠獲得新生嗎?

<strong>手機包袱

美圖交給小米的手機硬件業務原本是公司的搖錢樹,2016年、2017年,美圖手機等硬件收入分別為14.7億元與37.4億元,佔總營收的93.4%和82.6%。

但伴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整體下挫以及馬太效應的顯現,只靠硬件打江山的方法不那麼奏效了。

美圖2018年中期報告顯示,上半年美圖實現營業收入20.52億元,同比減少5.9%,這是美圖上市以來收入的首次下滑,下滑的源頭正是硬件業務——報告期內,美圖智能硬件收入14.8億元,同比下降23.4%。

美圖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欣鴻發佈內部信表示,<strong>“我們的手機業務由於體量小,無法降低成本去迎合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今年上半年,美圖手機的出貨量出現下滑,下半年手機業務虧損。”

事實的確如此,即便在流量電視劇、綜藝節目中時常能看到美圖手機的身影,但它仍然是一個小眾品牌。<strong>《IDC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跟蹤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美圖手機國內市場出貨量約150萬臺,市場份額為0.5%。

對於與小米的合作,美圖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是看中了小米的供應鏈、零售渠道優勢以及互聯網運營經驗,這些優勢有望為美圖品牌賦能。

美圖公關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strong>美圖將藉助小米優勢來加強手機業務,且公司依然掌握著美圖手機的靈魂——影像技術和美顏算法。

<strong>不過,業界仍有不少分析人士對雙方的“合作”持謹慎態度。美圖手機一向走中高端路線,而小米在中高端市場並不佔優勢,即便有供應鏈和渠道資源,能否讓宅男們接受高價美圖手機、或者讓新拓展的女性用戶接受低價的“小米手機”,仍有待觀察。

<strong>社交艱難

除了品牌定位差異和融合問題,美圖手機引以為傲的影像技術和美顏賣點,也在不斷遭受競品衝擊。

智能手機發展已經步入成熟期,技術革新和突破有限,只能在優化現有功能上下功夫。而當下“美顏經濟”大行其道,用戶拍照需求猛增。這成為不少手機廠商發力的方向之一。

<strong>從VIVO柔光照亮你的美,到華為徠卡鏡頭,自帶美顏拍照功能成為手機標配,美圖手機不再是唯一一個吃螃蟹的人。

美圖顯然也意識到手機業務的天花板,並試圖推動旗下工具類軟件向社區轉型,打通從工具、社區到社交的鏈路。

早在2014年,美拍上線就以“製作工具+社區”的定位殺入短視頻市場;2016年美圖又推出社交平臺“閃聊”,集合了微博、微信、QQ空間等功能,但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直到今年8月公司成立十週年之際,美圖發佈“美和社交”戰略,全力聚焦在美圖秀秀上,正式進軍社交領域。

<strong>比如美圖秀秀將社區放在首頁,不需要再做點擊跳轉;將美圖秀秀的工具模塊保留在屏幕的上半部;此外,美拍也調整戰略佈局,未來定位於泛知識類短視頻。

不過外界對美圖高調轉型社交的戰略也有不認同觀點。

有業內人士認為,<strong>一方面,美圖秀秀、美拍等產品缺少明確的盈利模式,且行業競爭加劇不斷給公司施壓;

<strong>另一方面,工具類產品轉型社交本身就有天然屏障,美圖秀秀若是滿足“看美”需求,千篇一律的濾鏡容易讓用戶產生審美疲勞,產品活躍度堪憂;若是滿足於交友需求,則可能落入“加完微信就跑”的窘境。

美拍更是將一手好牌打爛,由於內容太過垂直導致此後不溫不火,以至被後來者反超,如今淪為短視頻第二梯隊。

<strong>美圖的底牌

<strong>營收支柱手機業務轉出去後,美圖的一大底牌——影像技術實力和前景如何?

在美圖的技術研發體系中,美圖影像實驗室是美圖針對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領域進行研發的團隊,是美圖公司的研究中樞。

2017年底,美圖影像實驗室發佈了一項AI測膚技術,即可以通過一張面部照片診斷皮膚問題。

這項技術首先應用在美圖自己的美妝平臺。美圖美妝在2017年10月正式上線,通過AI技術測試用戶皮膚,幫助用戶根據自拍獲得皮膚分析報告,並推薦相關產品。

這項技術的理想延伸路徑是:<strong>通過發展AI測膚技術應用場景,打造美妝電商,實現從技術到應用的對接。但從實際反饋來看,由於用戶流量問題,這個理想中的智能美妝服務平臺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面世一年後,美圖方面近期宣佈,與寺庫集團、TryTry公司三方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將美圖美妝APP交由寺庫投資的美妝電商TryTry運營。

這一結果被某些行業人士評價為“一次失敗的影像技術電商變現試驗”,也對美圖期望實現的專注影像技術研發的“輕資產模式”提出了現實警示。

從發佈“美和社交”戰略以來,美圖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試圖迴歸移動互聯網的本質、堅持以輕資產模式發展。拋掉硬件生產聯姻小米就是典型一例。

但和小米一樣,如果沒有實在的技術底子打基礎,“輕資產模式”更多會淪為迎合資本市場的考量和噱頭罷了。

真轉型或者資本噱頭?答案或許還有待美圖下一步的走向才能見分曉,不過從其資本市場近期連創新低的股價來看,美圖的“轉型陣痛期”還將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