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大北農、唐人神、金新農,賣給國企的光榮和危機

如果說2016-2017年轟轟烈烈的轉型養豬是一場大潮,那麼2018年就是大潮的退去。

天邦、大北農、唐人神、金新農,賣給國企的光榮和危機

圖1 2015-2018年上市農牧企業投資養豬金額

可以看出,2016-2017年上市企業大力度投資養豬業,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的414億,2017年有所下降,為275億。而2018年在經濟疲軟,豬價低迷背景下,投資減少到100億。2018年相比2017年下降63%,相比2016年下降73%。

投資大幅度遇冷的背後,是經濟增長放緩,是生豬產業的低迷。

天邦、大北農、唐人神、金新農,賣給國企的光榮和危機

圖2 2010-2018年生豬價格變化

可以看出上半年豬價在4-5月達到2014年同期低點,而8月份發生非洲豬瘟後,豬價兩極分化,北方產區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並且,虧損還不是最重要的,東三省、內蒙、山西、河南等省份由於禁運的原因生豬大量積壓,這才是最要命的。

上半年豬價連續虧損4個月,除了溫氏有養雞的利潤可以拿來補貼,其他的生豬養殖企業都出現利潤大幅縮水,甚至虧損,資金緊張的情況。

另一邊是正在建設中的產能,要麼放緩,要麼暫停引種。一直到11月份,調豬轉調肉大趨勢確定後,各大集團企業紛紛調整養豬佈局,減少在東三省、內蒙這些偏遠地區的項目,轉而去華中、西南、華南地區尋找更多的機會。

但這個時候,大多數企業已經是騎虎難下,前方是疫情,後方是在建的項目,身上是高額的貸款和質押。眼看著股票就要跌破平倉線,前方的道路已然是一片空前複雜且面目不清。

天邦、大北農、唐人神、金新農,賣給國企的光榮和危機

圖3 2012-2018年幾大企業在建工程

可以看出,不論是溫氏還是牧原,亦或是正邦、唐人神、大北農,在建工程的金額都達到歷史最高。

除了溫氏大部分為自己的錢,其他企業的錢要麼是銀行貸款,要麼是質押。

主營業務飼料銷量增長困難,生豬養殖虧損,在建項目嗷嗷待哺,銀行催款,股票平倉,怎麼辦?

斷臂求生。

於是我們看到

表1 幾大上市企業轉讓股份情況

天邦、大北農、唐人神、金新農,賣給國企的光榮和危機

進入11月份,隨著年關的臨近,眼看著股票的價格越來越低,天邦、大北農、金新農、唐人神都做出了轉讓股份的選擇。

從轉讓股份的數量來看,最多的是金新農,佔總股本的24.7%,並且喪失了控制權。

而天邦、唐人神轉讓股份在10%、6%,並且表示,引入的投資者為的是利益共贏,不會對控制權產生威脅。

從11月26日到目前,大北農的轉讓公告已經有一個多月,其股票也已經重新復牌,但對於股份轉讓的事情目前還未有更多的消息。從大北農三季度利潤分配方案來看,10派0.72元(含稅),共分紅2.99億元,而第一季度就已經分紅3.39億,2018年分紅的頻率和力度為歷年最大。因此有質疑表示,在2018年公司經營困難的背景下大比例分紅是為了給大股東輸血。而這樣的行為,似乎也暗示著首農的入資出現了波折。

但以上,還止於現象。

如果我們去看以上四家轉讓對象的背景,我們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國企。

是的,曾經在上世紀80-90年代出現的,國企吞併私營企業的現象,又回來了。

原因很簡單,在市場缺錢的時候,國企的手裡有錢。

而且未來十年生豬養殖業處於深度變革時期,大量小散的退出將為孕育出大型生豬養殖企業亦或是食品企業提供土壤和空間。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愈發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國企也成為第一批承擔保障食品安全的排頭兵。

比如全球最大的糧商,中糧。其同樣在加大養豬業的佈局,2020年末,要實現1000萬噸飼料銷量,再加上1000萬頭生豬出欄。

新希望劉永好曾多次呼籲國家在各項政策上要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並且表示農牧行業更多的是民營企業。話語中有無奈,但也有自豪。

而如今,這個民企主導農牧業的情況將要逐步改變。

雖然唐人神、天邦、大北農的報告裡寫著,轉讓款將優先用於償還貸款,或者減少質押,與國企的合作也將達到優勢互補,資源統籌,但如果我們翻開任意一個國企的財報,我們會發現體制下的問題要比民企更嚴重。引入國企,的確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資金的問題,但之後體制的變化,將成為束縛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吳曉波曾說過,壟斷的大量存在是國家的恥辱。對於民營企業也同樣如此,短暫的榮光,背後或是更大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