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古龍說,<strong>一個人的名字可能起錯,但是外號絕不會錯。建築而言,亦是如此。

<strong>可能,你不記得一棟建築的名字,但一定知道他的外號。

這說明了什麼?——<strong>外號,要比名字更重要。

你知道「<strong>倫敦金融城聖瑪麗斧街30號」(30 St. Mary Axe)嗎?不一定。但你一定知道倫敦的<strong>「小黃瓜」(the Gherkin)。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或許有人說它還有個名字叫<strong>「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known previously as the Swiss Re Building),對不起,<strong>非常遺憾,老闆已經易主,這個名字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主人是個巴西老闆的Safra Group。

<strong>但我想再過100年,只要黃瓜沒有在世界上滅絕,這個樓還是可以叫做「小黃瓜」。

<strong>這說明,跟<strong>老闆姓<strong>也不比外號更可靠。

<strong>根據不準確的歷史考證,給建築起外號這個愛好,應該就是起源自英國。

<strong>或許可以追溯到現代主義之初,1851年第一屆博覽會的巨大展館「水晶宮」。「水晶宮」似乎已經強大到讓正史都已經接受了這一名稱,沒有人再記得這棟建築的官方名稱。「水晶宮」的得名來自於當時作家所作描述性的報道。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這說明起外號這件事情和現代主義的發展應該有某種神秘的關係。

直到現在,<strong>英國人依然保持著給建築起外號的好習慣。幾乎每一棟標誌性的建築物都有一個更加容易記住的名字。

1

<strong>碎片大廈

(The Shard)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皮阿諾這棟著名的超高層已經不再需要其他的名字,索性就用徵集來的這個名字作為了官方名字。

破碎的玻璃確實很貼切,捕捉到了第一眼感覺:<strong>扎的疼。

2

<strong>對講機大樓

(Walkie Talkie)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真實的名字是“20 Fenchurch Street”。是一個永遠記不住的名字。

<strong>拉斐爾·維諾里設計的這座建築,上大下小,南北兩面形成的內凹面,由於這個頂部放大並呈現幕牆凹曲變化的怪異造型,倫敦市民給了它一個外號<strong>“Walkie-Talkie”,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無線對講機,當代手機的鼻祖,中國稱之為“大哥大”。

據稱在2013年秋,建造中的凹曲玻璃幕牆反射的聚集光還曾經引燃了停放在遠處地面的一輛小汽車。

3

<strong>奶酪刨

(Cheesegrater)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羅傑斯設計的倫敦城的另一棟超高層,當地人民覺得和每天搞奶酪的工具挺像的。

4

<strong>搖擺橋

(Wobbly Bridge)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著名的千禧橋,但因為剛建好的時候出了事故,晃動比較厲害,於是又有了個不太常用的外號“搖擺橋”。從力學角度來看,確實受力很不合理,搖擺也難怪了。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千禧橋在食死徒的攻擊下垮塌。

<strong>中國人民的智慧並不輸於英國人民,建築的外號起的非常有水準。尤其是在曲藝比較發達的地區,人民的幽默感也比較強烈。

5

<strong>注射器 / 開瓶器 / 打蛋器

(陸家嘴)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開瓶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樓高492米,地上共101層,2008年8月竣工。

注射器:金茂大廈,樓高420.5米,地上88層,若再加上尖塔的樓層共有93層,1999年4月竣工。

打蛋器:上海中心大廈,在建中,2013年8月3日主體結構封頂,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由地上121層主樓、5層裙樓和5層地下室組成。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第一高樓及世界第二高樓。

6

<strong>水煮蛋

(國家大劇院)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安大師北京的破荒之作。沒錯,如此之形象以至於我都不記得設計師的原初想法是啥了,好像確實是為了設計一個“水煮蛋”而存在。

7

<strong>大褲衩

(CCTV)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說實在的,我也並不清楚“褲衩”和“長褲”、“九分褲”之間的比例差異,<strong>感覺北京人民喜歡把一切兩條腿中間有洞的物體叫做“褲衩”。

這也提醒了我們,想要在北京設計個<strong>“XX之門”類的建築,<strong>未來的結局可能都是奔著“褲衩”去了。

<strong>鳥巢

(國家體育場)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這是一個已經接近正式官方的稱呼。

可以看到,<strong>如果外號和設計師的設計初衷產生了其妙的吻合,這其實是一種公關和傳播的勝利。

9

<strong>秋褲

(蘇州東方之門)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除了偉大首都,其他地方的外號樓也不少。

當年施工過程的一張圖意外走紅網絡。建築建成後本身效果還不錯,反而要感謝當年拉昇的知名度。

10

<strong>馬桶蓋

(湖州喜來登)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strong>兩條腿的樓總算走出了褲類的包圍圈。

11

<strong>上海「靴子樓」

(上海尚嘉中心)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屹立於上海的超級“雪地靴”,日本建築師青木淳的手筆。

貌似業主方也已經放棄治療,開始在活動中自稱為“靴子樓”,<strong>畢竟“XX中心”遍地,誰能記得?

12

<strong>廣州「小蠻腰」

(廣州塔)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很可愛,也很妖嬈。總之貼切。

13

<strong>廈門「菜刀」

(廈門世茂海峽大廈雙子樓)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官方稱這是<strong>大海的風帆。人民群眾覺得這是兩把面朝臺海對岸的菜刀。當年賀龍老總兩把菜刀鬧革命,今朝還看海峽兒女多奇志,立兩把刀以警示x獨分子。

<strong>總 結

這些千奇百怪的“外號”,<strong>在一定程度上,簡潔明瞭地概括了建築本身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也說明我們很多建築物的名字“xx中心”、“xx廣場”是多麼的無聊。

不管建築師喜歡還是不喜歡,<strong>外號或許就是最直接明確、大眾化的的“建築批評”。不是歷史,勝似歷史。

而從外號的起源看,分為兩種,<strong>一種是建築師和官方刻意為之,另一種則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總體而言,<strong>前者的水準要高出許多,社會影響往往是正面的。

<strong>我們看到很多標誌性建築的創作過程已經有意尋求建立“外號公關”,作為建築投標的”號外“之作。如果能夠恰到好處,確實是能夠給建築加分,甚至成為作品傳播的助推器。

這樣的例子還有“中國尊“,”四葉草“(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相反,一個標誌性建築如果缺少<strong>“外號公關”,或給一個有趣的建築物起了個無聊的名字,那麼人民群眾就會很慷慨地為你補上這一課。<strong>這恐怕並不是建築師所期待看到的結局。

一個建築的名字會被記錯,但外號絕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