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5月末,正值貴州2017“非遺週末聚”活動開啟之際,在位於貴陽龍洞堡機場方向的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廣場上,鑼鼓喧天, 幾條充滿喜氣的毛龍時而上下左右翻滾,時而隨著持寶人上下追逐, 或蛟龍出海,或懶龍翻身,或盤龍對峙……表演中條條龍在煙霧繚繞中若隱若現,令圍觀市民眼界大開。

“仡佬毛龍”,原本是藏於民間深山的民俗歡慶儀式之物,隨著“非遺週末聚”首秀——溫泉之城•長壽石阡非遺活動在築城精彩上演,便開始走進省城都市人的視野。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作為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鬧元宵、送吉祥”的固定民俗,“仡佬毛龍”承載遠古先民的歷史記憶。雖然,關於“仡佬毛龍”的起源及源流無明確歷史記載。但根據民國《石阡縣誌》記載: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龍”盛行於全縣各民族村寨之中。

“仡佬毛龍”是當地獨具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符號,是石阡仡佬族“竹王崇拜”與中國“龍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2006年5月,“石阡仡佬族毛龍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每到春節期間,石阡各仡佬族村寨就自發組織編扎毛龍,行走於各村寨之間,賀新春,送吉祥,各族共過熱鬧年。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一,全縣各地的上百多條毛龍齊聚縣城,共舞毛龍、同賀新春,今年2月7日,在石阡縣舉辦2017年中國·貴州·石阡“仡佬毛龍節”上,就有來自全縣各鄉鎮(街道)的104支毛龍燈隊及各非遺隊伍齊聚縣體育場,現場表演,其規模之宏大、群眾之眾多、場面之喧囂,甚是壯觀。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據石阡當地人介紹,毛龍編扎十分的講究,先以粗而長的竹蔑數片紮緊為龍脊,再用剪成鞭炮狀的有色紙纏在約1.2米長蔑條上,兩端紮在龍脊上,形成連接圈,數圈緊連成為龍身,看上去全身皆毛,所以稱為毛龍。

據瞭解,古代“仡佬毛龍”的傳承主要是自發傳承與自然傳承。即無任何拜師、出師等儀式,其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是代際相傳的一種全民自然傳承。但據收集的資料,從清代始,“仡佬毛龍”漸次出現漢文字書面記錄的傳承,現收集有抄本3本,為“口傳心授”傳承方式的輔助形式。

與許多消逝消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仡佬毛龍”之所以活躍在現代語境下,最根本的原因,除了節慶剛性需求為其提供了生存的舞臺,關於家庭和族群的鄉村記憶也使其成為聯結城鄉生活的田園溫情載體,每到年節,出門打工的人都會在正月間回家,編制毛龍去參加毛龍節,小孩子也會在旁邊舞動小型“狗龍”、“獅龍”,這是一次全家乃至分散族群都參與的聚會。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石阡面具

於是,在現代語境下,已被淡化的費孝通先生所謂的“差序格局”又暫時迴歸到了鄉野之中,在城市生活中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又重新體味到稻作文明才能孕育出的族群相依互助的和諧,而其間,凸顯出的獨特美學價值,則是民俗帶給我們的意象之美。

你看,舞龍現場,鑼鼓喧天,黃煙四起,一條條毛龍在煙霧繚繞中若隱若現,或蛟龍出海,或懶龍翻身,或盤龍對峙……那些意象中的龍彷彿被神靈賦予了生命,活了!

所謂的意象之美,就在於神似而非形似,讓人感受到靈魂深處的共鳴,是堪比西方講求意會的後現代主義精髓的民間活態藝術,是現代化洪流中日益難以留存的奇葩!

無獨有偶,石阡木偶戲傳遞出的也是這種意象之美。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據石阡木偶戲傳承人口述所言,傳統的石阡木偶戲,俗稱“木腦殼戲”,是流傳於石阡縣各民族中的一種傳統傀儡戲曲劇種,七到九個人成一個戲班,一個長方形戲臺,鑼、鼓、嗩吶、胡琴等簡單樂器伴奏,藝人執不同的人偶進行表演,操偶的動作與唱腔以及伴奏要配合默契,讓觀眾看出人偶情緒的變化,才叫演得神!

而實際上,這次“週末聚”上,雖然石阡縣民族中學的三個老師帶著十幾個學生,一群新鮮的面孔為觀眾表演了木偶戲的唱唸打技藝,然而,也許是時長僅有幾分鐘之故,令人遺憾地感到,木偶沒有‘活起來’!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石阡民族中學師生正接受採訪

雖然,石阡縣利用政府積極作為,曾經實施“瀕臨失傳的技藝進校園”行動,請來石阡木偶戲班的3位老藝人向全校師生傳授木偶技藝,並整理大量木偶劇目。然而,木偶戲具有的獨特文化價值和傳承方式,需要的學習週期非常的長,難度也非常的大,不是幾個月或是半年就可以學成的,要達到真正的神似,才能像藝術品般變得稀有珍貴!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這也是意象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獨有的魅力,如舞獅、舞龍、木偶戲、皮影戲……,這些在現代語境下,被視為老掉牙或艱難存活的民間活態藝術,正嘗試以多種方式融入現代社會,與大千世界發生著多種文化互動,雖然,這些獨具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符號,還未真正進入保護傳承的最佳時間節點,也還未植根在現代人的內化需求上,但是,保護和培育民間活態藝術,只要栽下了種子,總會有有緣人傳承和碰撞出新物種!

100條毛龍舞起來了,壯觀!石阡國家級非遺“仡佬毛龍”、 “木偶戲”帶你重溫:民俗,意象之美

媒體圍觀者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