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楚”的原意是痛苦,註定楚國的崛起之路崎嶇又血腥

成語說東周春秋卷之 15篳路藍褸

平定三監之亂,少年天子周成王意氣風發,傳令天下諸侯齊聚歧陽(歧山東南),他要開一場盛大的party。

楚君熊繹也接到了邀請函。

楚國上下整體亢奮了起來,天子還是知道我們的,上嘴唇沾天,下嘴唇貼地,真是好大一張臉啊!

殺牛宰羊,唱歌跳舞,然後恭送主公赴會。楚國太窮了,不但沒有象樣的車,連馬匹都缺乏,最終敲定用了兩匹老馬(健壯的都上陣鞏固國防去了),拉一輛破車上路了。

為了歧陽之會,熊繹提前一個月便從國都丹陽(河南淅川)出發了。沒辦法,楚國太偏遠了,這老馬拉破車的,交通工具又不利索,為了多拾糞,只得起大早了。

卻說楚國的先祖最早可以上遡到黃帝,炎黃子孫嗎,往上都可以數到黃帝。

黃帝的後代中有個牛人,帝嚳時被封為“祝融”。祝者大也,融者火也,也就是管火的人。古時候沒有打火機,因此火種的保存就成了技術活,這方面的專家就被稱為“祝融”。後來,被民間尊奉為火神。

因祝融之功,裔孫季連得姓為“羋”。火神的後裔自然是高幹子弟,夏商之時作為中華正統一直居於中原地區,有專家考證,“羋”就是“華”字的形變。商帝雖是天下共主,一直欺壓弱小部族,迫於壓力,季連之族一路向南,到達今天的丹、淅之地定居下來。

季連之後有鬻熊,鬻熊曾孫熊繹以先祖之名為氏建楚國,所以,楚國公族不以國名為氏,便是羋姓熊氏。

楚本意為荊,是一種落葉灌木,這種植物在南方隨處可見,又功用強大,楚國人便以“楚”作為國號,也常常“荊楚”連稱,中原國家貶稱“荊蠻”。

因荊條高挑亮麗,所以就有了楚楚動人這個詞。因荊條可作刑仗,便有了苦楚、痛楚等詞語。

公認的道家祖師為老子,實際並不確切。鬻熊曾經說過: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這直接啟迪了道家的辯證思維,因此,後世百家尊稱鬻熊為“鬻子”。

周文王一直是志在訪賢的,對鬻熊這樣一位大賢人自然不會放過。他將鬻熊請到鎬京,日日請教,子事之,那就是拿他當老子看待。所以說,楚國先人對周朝立國是出過力的。

再後來,武王滅商,本想正式分封鬻熊,但是,掰著地圖瞅半天也沒找到楚國在哪。太小了,比於附庸都不夠格,於是作罷。周成王時,分封功臣後裔籠絡人心,這才又想起鬻熊來。訪得鬻熊曾孫熊繹在楚,便正式加章分封,子爵。

篳路藍縷:“楚”的原意是痛苦,註定楚國的崛起之路崎嶇又血腥

幾個月之後,熊繹回來了,楚人迎接至十里開外,估計這也就到邊境線了。

楚子熊繹整個瘦了一圈,楚人很自責。都怪我們,若是我們能再勤奮一些,國家強盛了,也不至於讓國君老馬拉破車地赴會。就算弄不起法拉利,至少也弄個奔馳、奧迪吧,現在倒好,整個比亞迪上去了,那得多顛簸啊,再說,會被中原諸侯看不起的。我們國君遭罪了啊!

楚人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們的國君正害心病呢,能不瘦嗎。

走出國門,熊繹才體會到世界的廣大。周王的宮殿好威風啊,各國的諸侯好時尚啊,這樣一比,自卑了。

對於有些人來說,自卑是罪惡之始。對於有些人來說,自卑是自強之基。熊繹絕對屬於後者,他瞬間懂得了發奮圖強的必要。

大殿裡杯盤羅列,各種時令蔬果讓人眼饞。諸侯們三五一群,有說有笑地往大殿而去。熊繹很孤獨,沒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不認識那些衣衫華美的人。別人能去,我也能去,再窮我也是國君啊,他也跟上去了。

回來回來!前腳剛蹋進殿門,就聽見有人在背後厲聲叫他。

我是楚子熊繹。看那人目光銳利,熊繹有些怯火,但馬上又挺直了腰板,他不過是個看門的,怕他做甚?

這歧陽大殿伯爵以上才能進入,小小子爵,湊什麼熱鬧!

熊繹很生氣,天子讓我來的!

那人大笑起來,很鄙夷地笑。天子說了,盟會結束以後,你去把坐位牌收起來。晚會開始前,你和潞子一起看管篝火。

就這?

這已經是天子最大的恩澤了,你還想幹啥?

就這樣,楚君熊繹忍飢挨餓為人家守了半夜的火。人家說了,不是因為先祖祝融,守火這樣的活也輪不到他幹。更可氣的是,他是和潞子一起守火,潞子是狄人啊,真把我們等同蠻夷了!

打擊接二連三。

雄起,我要雄起,我們要雄起!

篳路藍縷:“楚”的原意是痛苦,註定楚國的崛起之路崎嶇又血腥
篳路藍縷:“楚”的原意是痛苦,註定楚國的崛起之路崎嶇又血腥

史載,在此後五十年間,熊繹和他的繼任者們“篳路藍褸,以啟山林”。篳是荊、竹、樹枝之類;路,同“輅”,就是大車。藍縷,即“襤褸”,破衣爛衫。意思是說就地取材製成車子,穿著破衣服,去開發荒山野林。

這也從側面解釋了“道家”出自楚國的原因。

道者路也,“修道”即是“修路”,同理,“問道”也是“問路”,“尋道”就是“尋路”。這從“荊”、“楚”二字的原意上也能看出端倪。“荊”者,為草開刀,“楚”者,林下找路。您品一品,在原始森林中不辨南北,是不是很茫然,是不是要開闢一方新的天地?天問之後,誕生了哲學。

知恥而後勇,就這樣,楚國人艱苦奮鬥,一步步衝出了包圍圈,國力不斷增強,疆土不斷擴張,至周昭王時,儼然已是江漢間的霸主了。

對這樣一個土豪周王室自然不能容忍,周昭王曾經三次攻楚,均大敗虧輸。最後一次在公元前977年,昭王率西六師親征。西六師是周天子最精銳的部隊,然而一交手才發現楚軍真是太強悍了。原因很簡單,楚軍系本土作戰,環境熟悉,周軍卻是重裝車甲,在山地裡根本施展不開,於是,一敗塗地。周昭王一路狂奔到漢水,恰好水邊停著幾艘大船,他和親信寵臣們慌忙登舟逃跑,誰知,船到水深處舷板四下散開,周昭王淹死在漢水中。原來,這些船都是楚人定做的,用樹膠將舷板粘在一起,一旦壓力增大吃水深時便自然解體了。

熊繹四世孫熊渠時,敗庸(湖北竹山縣)、服楊粵(散佈在古揚州的越族),滅鄂(今湖北鄂城)。他聲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於是封其長子康為句亶(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紅為鄂王,三子執為越章(今安徽間地)王。你周天子稱王,我也是王,並且我一國四王,這就是周天子身邊的齊天大聖啊。後來,周厲王繼位,這老兄殘忍嗜血,熊渠害怕了,自動取消了王號。

篳路藍縷:“楚”的原意是痛苦,註定楚國的崛起之路崎嶇又血腥

公元前740年,楚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國君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就在這一年,他殺掉侄子,靠著血腥的宮廷政變繼承了君位,他就是楚武王熊通。

楚國對周禮是尊崇而又鄙夷的,尊崇是因為他也想做華夏成員,但是大家不帶他玩兒,沒辦法,就只好鄙夷,意思就是你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

《世本.居篇》雲:楚國慣例,繼任國君“必伯實立”,就是說實力雄厚者居之,就象狼群,只有最兇狠的才可以做狼王。

如果把楚國比喻成狼的話,那麼秦國就是獅子。他是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一步步壯大成了領袖群狼的獅子。

作者簡介:歸去來(筆名),基層小吏,市級作協會員。

作品簡介:以時序層遞為經,以人物史實為緯,理清家族興衰內在邏輯,揭示社會發展普遍規律。長篇歷史散文《成語說東周》,以《左傳》、《戰國策》為藍本,兼及《春秋》、《史記》、《國語》、《東周列國志》等典籍,參考歷代逸文、掌故、論文、小品、工具書等。透視歷史的底牌,參悟文化的玄妙,探究成語的本源,還您一個秦滅六國的真正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