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街多風韻 墨客百態寫京腔——劉守家《古街》讀後賞析

劉守家

文化古街多風韻 墨客百態寫京腔——劉守家《古街》讀後賞析

劉守家 Liu Shoujia (1945.12— )筆名劉佳。男,漢族。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籍貫山西省太原市。中共黨員。結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專業。1963年參加工作,歷任抗美援越《戰地快報》記者、北京市文聯圖書編輯部副主任、北京文學理事會秘書長、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紀實文學》主編。196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北京作家協會。著有中篇小說《青春紅似火》、短篇小說《人的尊嚴》、散文《秋江河畔》《友誼關》《故鄉》《菊花島》、小話劇《鋼鐵前哨》《活捉美國飛行員》、紀實文學《戰鬥英雄孫景山》《怒吼的紅河》《秦百蘭》、詩詞《軍營戰歌》《渤海灣的早晨》、評論《來自江河湖海的報告》《韓少華散文的語言藝術》《戲中見細》,編輯《作家談創作》《小說創作二十講》《專家改作文》《頤和園的故事》《香山的故事》《故宮的故事》《中國長城的故事》等。

久居京城,又於文化界浸淫數十載,我的感受是,偌大京城藏龍臥虎,文人墨客遍及各個領域,且無論身份為何,年齒長幼。

20世紀最後一年,一位年屆花甲的作家劉育新,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其中之一的《古街》,引起文壇的廣泛關注。

《古街》以民國時代為背景,以北京琉璃廠為舞臺,摹寫了一群古玩商人,講述了一大串鮮為人知的故事。作品演繹的是令人迴腸蕩氣的時代悲劇,從中可以透視出歷史的滄桑、文化的醇厚、人性的複雜。作者是一位講述故事的高手。全篇情節複雜、故事跌宕起伏、懸念橫生。如一開頭描寫的平靜的冬日,突然冒出一個黑衣人和一個血淋淋的人頭。情形陡然緊張起來,然後黑衣人挾此人頭連走三家古玩店,依次勒索錢財。老實的蕭敬之被嚇得發抖,處理的方式是破財免災。愛財如命的姚以賓,假裝與警察所長通電話,嚇走了黑衣人。博學多才的陳紫峰,竟然拿起筷子。從人頭上剜下一塊頸肉放在嘴裡大嚼,讓人大驚。黑衣人突然給陳紫峰跪下,至此,情況急驟變化,原來人頭是假的,隨之黑衣人也倉皇逃走。在故事的編織過程中,作者著意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迥異而特定的人格,再現社會的生活本相。小說濃彩重墨塑造的儒商陳紫峰這個文學形象是獨居特色的。他為人正直,有氣節。他立志一生老老實實做生意,踏踏實實做學問。他認為,北京是文化大海,底蘊豐厚,是一部永遠都讀不完的大書,他向人講,我居住在北京,就要對得起北京。我雖然是個商人,也應該是個學者。他孜孜不倦,刻苦學習,認真研究學問,他通曉金石學,長於篆刻。經營之餘,寫出了《古玩密鑑》等好多著作。他雖然是同文管的高才生,又通古博今,卻拒不為官。特別是當羅振玉來函請他到偽滿洲國做官。陳紫峰毅然拒絕,那封大義凜然、義正詞嚴的回信,表達了他的高風亮節。還有蕭敬之,這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古玩商人。他靠他的眼力和信譽在琉璃廠經營。致富之後,仍然保持借鑑的生活習慣,別人拿去他的《好大王帖》沒給錢,價值連城的大翠山被毀,稀世之寶乾隆扳指被盜,蕭敬之不去咒罵世道澆漓,人心難測,而是說:世上還是好人多,就賴我時運不濟。最後,他只好離開北京,返回老家。通過陳紫峰、蕭敬之、章伯高等人,《古街》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古風淳樸的年代,讓人看出人之真誠,令讀者發出思古之幽情。姚以賓是這部作品比較著力刻畫的一個人物,作者將其精明奸詐的個性和心態進行層層剖露,使之成為整部作品最成功的典型形象,此人是打小鼓出身,在貧窮的折磨中,他終日幻想暴富,他把人生的期望完全寄託在偶然機遇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會終於來了,花了十元錢買了一個大櫃。其中竟然有一個官窯青花盤。以此作為資本,在琉璃廠開了一個小店。從此他更加相信“小錢靠掙,大錢靠命”,終日幻想一夜之間暴富,得到意外之財便為所欲為,恣意享受,得不到便坑蒙拐騙,其手段之高明令人頗感驚懼和憎惡。他進假貨,賣春宮圖,去八大胡同荒唐,到山西盜佛造像,搶翠山,拼命與同行較勁兒。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直至一命嗚呼,他窮兇極惡的伎倆才告終止。作者用筆絕妙,完成了對那個醜惡靈魂的無趣鞭撻。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出現的幾個次要人物,也都死寫得活靈活現、形神畢肖。比如古道熱腸的制玉大師廛抒,藐視權貴的書法大家章伯高、兇殘愚昧的盜墓賊本來······雖然落筆不多,但人物各異的性格躍然紙上。作者為當代文學長廊增添了一個個鮮明的形象,同時極大的提升了小說的價值和品位。

通過講琉璃廠的故事,《古街》還讓人瞭解到民國時期社會的劇烈變遷,東西文化的大碰撞,新舊觀念的大沖突。讓人瞭解到那個特定時期複雜的社會關係和人生百態。小說帶著我們遊逛了古都的文化市場琉璃廠,窺視了神秘的交易場所,看到斷了皇糧的八旗子弟過著怎樣的生活,兵匪一家如何勾結,外國人怎麼掠奪中國的珍貴文物······這就不可避免到要涉及及其廣泛的古玩知識和歷史知識。隨著故事的發展,真假古玩不斷出現,這就需要介紹文物的歷史、鑑賞辨別真偽方法。這就需要作者具備豐厚的文化修養、精湛的專業知識。為此,作者曾在琉璃廠也開辦起“聚寶齋”古玩店,以便熟悉瞭解其中的環境。他花費好長時間逐門挨店地瞭解採寫。正因他熟悉那裡的生活,體驗那裡的民俗、風情,才寫得精闢入裡,生動感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把《古街》視作一部聲情並茂的文物鑑賞讀物,似乎並不為過。作者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特有的敘事風格和白描創作技巧,描繪出聞名遐邇的廠甸、琉璃廠民國時期的平民生活和民俗民風,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新奇感受,作品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器物的關係上也恰到好處。小說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濃郁的“京味”,地道的北京方言,寫得古色古香,幽默詼諧。他的古色古香的京味與他人有別,如劉紹棠的京味俏皮歡快。浩然的京味樸實流暢,汪曾祺的京味蘊藉而有餘音,史鐵生的京味淡雅而悠遠······劉育新的京味古色古香,可謂是自家筆墨,自家聲腔,別出心裁。不錯,劉育新的語言鬱京味之中還富有古韻,這也可以視為他的文學語言“標籤”。讀他的小說,有時感覺彷彿在讀明清市井作品,如馮夢龍的“三言兩拍”,常常是文白相間,這與他作品的內容及風格也十分契合。當然,小說也有一些不足支之處。如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並不特別突出。有些環節銜接得並不盡如人意。敘事語言應該在精煉些。但是,瑕不掩瑜,《古街》確實具備一定的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