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蚜蟲、薊馬、白粉蝨,提起這三種蟲害,相信種植戶們都不陌生,不論是種植大田作物、大棚作物、蔬菜或者水果,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不及時防治,給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從分類上來說,雖然它們都屬於昆蟲綱,但不屬於同一個目,蚜蟲屬於半翅目(或同翅目),白粉蝨屬於半翅目,而薊馬屬於纓翅目,這個區別也要了解!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果單從外部進行觀察,三者的危害症狀是有不同的,具體如下:

<strong>1、蚜蟲的危害:

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蚜蟲常群居於植物葉子的背部、嫩莖或花瓣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體內吸取汁液,致使被害葉片變黃,嫩葉細小變形,新芽枯萎,花朵扭曲變小。

另外蚜蟲還分泌蜜露,從而誘發煤煙病,使植株佈滿煤煙,使其葉片發黃,皺縮畸形,不但影響園林植物的外觀,而且使植株生長勢衰弱甚至枯死。

<strong>2、薊馬的危害:

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薊馬是玉米苗期害蟲,主要有玉米黃薊馬、禾薊馬、稻管薊馬,個體小(0.9~1.3毫米),會飛善跳。

黃薊馬首先危害葉背,禾薊馬和稻管薊馬首先危害葉正面,它以成、若蟲銼吸玉米葉片汁液,並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長髮育。

被害植株葉片上出現成片呈現斷續的銀白色條斑,並伴隨有小汙點,受害嚴重者葉片枯乾,甚至毀種。

部分葉片畸形破裂,造成心葉扭曲,引起玉米幼苗“心葉破碎”或扭曲成“牛尾巴狀”,難以長出,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strong>3、白粉蝨的危害:

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白粉蝨對絕大部分作物都有危害(能夠寄生300多種植物存活),尤其對各類蔬菜危害最大,不論是保護地、溫室大棚,還是露地種植地,它都容易發病危害,發病適宜溫度一般在28-30度,由於溫室大棚的溫度一般都保持在20度左右,所以溫室大棚受蟲害最為嚴重。

除此之外,蚜蟲、薊馬和白粉蝨,還都可以傳染病毒病,它們是病毒病傳播的介體,不僅能直接造成危害,還能間接的造成危害。

<strong>病蟲害防治效果不好的3點原因:

據瞭解,以上害蟲雖然比較好防治,但一些農戶反應,近些年來,防治效果在降低,使用往年同樣的藥劑,效果是一年不如一年,針對此情況,分析有以下3點原因:

<strong>1、用藥時機不對:

“不見蟲不用藥,出現蟲害才用藥”這句話可能說出了不少種植戶的心思,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

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小編也遇到過這樣的農戶,田間沒蟲時不會去打藥預防,心裡認為,沒有蟲去打藥,不是浪費錢嗎?

而一旦田間出現蟲害後,開始急急忙忙買藥打藥,豈不知,田間既然已出現了蚜蟲、薊馬或白粉蝨,危害已經不小,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再去打藥,效果就會打折扣。

<strong>2、蟲害抗性增加:

當田間的蚜蟲、薊馬或白粉蝨防治效果不好時,一些農戶會通過加大藥量的辦法來進行防治,或者是多打幾遍。

這樣做的後果,雖然當季作物看著效果還行,但後面再繼續種植時,這些蟲害的抗性就會增加,加大劑量後效果不行,怎麼辦?繼續加大劑量,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到最後,眼睜睜的看著蟲害進行危害。

<strong>3、打藥沒打透:

白粉蝨、薊馬、蚜蟲為何越來越難以防治?從以下3個原因去分析!

仔細觀察蚜蟲、薊馬、白粉蝨,會發現有些會在葉片背部出現,如果在打藥過程中,只打葉片的上部,而下部未噴到,會影響防治效果,另外打藥時水分過少,在單位面積內,藥量同樣的前提下,水分可以適當增加,目的是為了讓藥液充分噴灑到植物上,使蟲害接觸到更多的藥液,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strong>如何加強病蟲害防治效果?

1、注意水肥管理,適宜的使用水肥,該澆水時澆水,該排水時排水,底肥、追肥、葉面肥綜合使用,促進植株粗壯,減輕危害。

2、注意清理田間的雜草、落葉或者是上茬作物的殘留物,可選擇作物收穫後或者是早春時進行,目的破壞蟲害的生存空間,減少田間蟲源數量,起到預防的效果。

3、可以通過天敵進行防治,比如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寄生蜂等,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試試。

4、通過誘殺成蟲起到防治的效果,比如利用薊馬趨藍色的習性,在田間防治藍色粘板,誘殺成蟲。

5、如果田間已出現蟲害,<strong>就要及時打藥防治,越早越好。

防治蚜蟲、薊馬、白粉蝨的藥劑比較多,比較常見的有吡蟲啉、啶蟲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規藥劑,建議交替使用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