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完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2018年的星星,滑落到宇宙的盡頭。

回首2018年,面對那些倒下的flag,很多人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在用“喪”總結過去的一年。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人間不值得”嘴邊掛,“佛系”心中留。不管是大是小,喪都是一種無力的狀態,<strong>無力到放棄了較勁,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你喪我也喪

起床化妝前給手機充了一小時電,收拾完畢準備出門時,才發現插頭沒有插好。

眼瞅著6點就下課了,5點59分的時候,老師突然說:“來,下一題!”。

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喪如同夏夜的蚊子,不算太痛太癢,但心裡不痛快,身體難舒展。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更令人感到喪的,還有那些成年人世界中不得不面對的“折磨”。

看不到上升希望的工作,一秒被打回原形的加班,早上在擁擠的車廂擠來,晚上再擠回去,莫名其妙地背鍋,還無處訴說。

這些生活、工作中種種不如意的瑣碎之事,並不會讓你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楚,<strong>但卻足夠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

當我們長期承受這種無助、失望、不如意時,慢慢接受了眼前的一切,<strong>“喪”也就蔓延成一種群體性症候。

這種懷疑人生意義、感到空虛和無力的心理狀態,讓90後彷彿是提前遭遇了“中年危機”。同時,他們也在更戲謔或者更無力地解構這些危機。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你們賣喜茶,我偏要喝喪茶。

你安慰我:“年輕人嘛,現在沒錢算什麼。”我接茬:“現在沒錢算什麼,因為以後窮的日子還多著呢!”

你教導我:“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你還不想努力嗎?”我反擊:“那麼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了,我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他們用譏誚的語言嘲諷成功學,<strong>用 “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攪壞心靈雞湯。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在他們眼中,既然生命中遍佈著自己無法掌控的不如意,還不如索性直接放棄,不執著,不強求。

畢竟,<strong>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面對自己的糟糕,“喪”好像特別好用,你甚至不需要解釋太多,就會有許多人發來理解和安慰。

還有人會附和兩句:“是啊,我最近也好喪!”一起吐槽,一起比慘。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真實地面對自己實在太難了。我們都不想聽到“你做不到,你能力不行,你的生活就是一團糟。”

終於,我們鬆了一口氣,所有的“沒做到”“遺憾”和“無能”彷彿都有了一個無限榮光的理由,<strong>得到了蓋著金戳的——你可以光明正大地沉淪了。

沒有什麼比無視掉自己的失敗更令人上癮了。

“喪”,成了一個最好的藉口。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在“喪”中自我保護

社會學有一個概念叫“相對剝奪”:

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種標準或某種參照物相比較,而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時所產生的受剝奪感。

這種感覺會產生消極情緒,可以表現為憤怒、怨恨或不滿。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往往存在差距,當自身能力無法滿足自我期待時,作為社會個體的人類必然會產生焦慮。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

“我不願看見它

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束

您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避免》

<strong>而自嘲,就是對抗焦慮的有效自我防禦手段之一。

為了避免他人的嘲笑,主體率先對自身展開“攻擊”,這種帶有攻擊性質的自我評價或放大事實,或避重就輕,往往是不客觀的。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而主體通過這樣的表層自我否定,似乎可以起到“堵住他人之口”的效果,減輕或免受他人攻擊,以避免可能帶來的更大痛苦——

“我都承認我是個廢物了,那你還能怎樣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呢?”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喪”是種表達,而在這種表達背後一定存在著一種情緒的宣洩,而這樣的情緒就來源於生活。

我們也想嚎啕大哭,一事而過。

但釘子釘到樹上後拔下來,<strong>創口依舊是永恆的刺痛。

如果喪一喪真的可以讓你少受點兒傷,也好。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就像魯迅的《自嘲》,雖說立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但最後自己還要“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兩個世界的“喪”

很多現代人的喪,是<strong>“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是對於潛在規則的坦然接受,是經歷了挫折之後漸漸收起的鋒芒,是成熟和誠實。

他們上一秒在社交網絡中把生活罵得一文不值,<strong>下一秒卻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努力地付出。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那些靠放棄來超越現實的“佛系青年”,至少活得同樣認真,因為他們都真切體驗著時代加諸個人身上的重量,也在用自己的姿態選擇承受。

<strong>畢竟佛<strong>系青年並不真的四大皆空,喪也不是沉淪遁世,<strong>在群體性的負能量宣洩狂歡之後,都要回到現實之中。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行動比焦慮有用,溝通比抱怨有用。

喪歸喪,好在凡事不會太絕對,相信這一年再怎麼喪,也有值得歡喜的時候;生活再怎麼不順,也做成了一些事情。

其實,喪不過是現代人對不符合期望的生活、對失控感的時代,給予的溫和反擊罷了。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孔子聽到有人說自己就像“喪家之狗”(像只沒了主人的狗),他也是高興地說:然哉!然哉!(對啊!對啊!)接著繼續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

或許,看清了自己以後要做什麼,而不是別人喜歡什麼,勇敢去做一些新的嘗試,才是我們的最後倔強。

<strong>誰又不是一邊喪,一邊努力呢?

我們仍是野獸,竭力追陽。

<strong>2019,別喪,別逃。

小年陪你。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熱門回顧

“半熟”劉昊然:我的優秀品質就是“懶”

“弄潮青年”王凱:每一個時代都值得奮鬥

專訪王曉晨:把戲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在7000米高空撿垃圾,是他31歲的英雄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