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2018年的星星,滑落到宇宙的尽头。

回首2018年,面对那些倒下的flag,很多人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在用“丧”总结过去的一年。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人间不值得”嘴边挂,“佛系”心中留。不管是大是小,丧都是一种无力的状态,<strong>无力到放弃了较劲,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你丧我也丧

起床化妆前给手机充了一小时电,收拾完毕准备出门时,才发现插头没有插好。

眼瞅着6点就下课了,5点59分的时候,老师突然说:“来,下一题!”。

这些生活中的小确丧如同夏夜的蚊子,不算太痛太痒,但心里不痛快,身体难舒展。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更令人感到丧的,还有那些成年人世界中不得不面对的“折磨”。

看不到上升希望的工作,一秒被打回原形的加班,早上在拥挤的车厢挤来,晚上再挤回去,莫名其妙地背锅,还无处诉说。

这些生活、工作中种种不如意的琐碎之事,并不会让你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楚,<strong>但却足够让你感觉身体被掏空。

当我们长期承受这种无助、失望、不如意时,慢慢接受了眼前的一切,<strong>“丧”也就蔓延成一种群体性症候。

这种怀疑人生意义、感到空虚和无力的心理状态,让90后仿佛是提前遭遇了“中年危机”。同时,他们也在更戏谑或者更无力地解构这些危机。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你们卖喜茶,我偏要喝丧茶。

你安慰我:“年轻人嘛,现在没钱算什么。”我接茬:“现在没钱算什么,因为以后穷的日子还多着呢!”

你教导我:“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还不想努力吗?”我反击:“那么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了,我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用讥诮的语言嘲讽成功学,<strong>用 “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搅坏心灵鸡汤。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在他们眼中,既然生命中遍布着自己无法掌控的不如意,还不如索性直接放弃,不执著,不强求。

毕竟,<strong>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面对自己的糟糕,“丧”好像特别好用,你甚至不需要解释太多,就会有许多人发来理解和安慰。

还有人会附和两句:“是啊,我最近也好丧!”一起吐槽,一起比惨。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真实地面对自己实在太难了。我们都不想听到“你做不到,你能力不行,你的生活就是一团糟。”

终于,我们松了一口气,所有的“没做到”“遗憾”和“无能”仿佛都有了一个无限荣光的理由,<strong>得到了盖着金戳的——你可以光明正大地沉沦了。

没有什么比无视掉自己的失败更令人上瘾了。

“丧”,成了一个最好的借口。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在“丧”中自我保护

社会学有一个概念叫“相对剥夺”:

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

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当自身能力无法满足自我期待时,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类必然会产生焦虑。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您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避免》

<strong>而自嘲,就是对抗焦虑的有效自我防御手段之一。

为了避免他人的嘲笑,主体率先对自身展开“攻击”,这种带有攻击性质的自我评价或放大事实,或避重就轻,往往是不客观的。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而主体通过这样的表层自我否定,似乎可以起到“堵住他人之口”的效果,减轻或免受他人攻击,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更大痛苦——

“我都承认我是个废物了,那你还能怎样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呢?”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丧”是种表达,而在这种表达背后一定存在着一种情绪的宣泄,而这样的情绪就来源于生活。

我们也想嚎啕大哭,一事而过。

但钉子钉到树上后拔下来,<strong>创口依旧是永恒的刺痛。

如果丧一丧真的可以让你少受点儿伤,也好。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就像鲁迅的《自嘲》,虽说立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最后自己还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两个世界的“丧”

很多现代人的丧,是<strong>“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是对于潜在规则的坦然接受,是经历了挫折之后渐渐收起的锋芒,是成熟和诚实。

他们上一秒在社交网络中把生活骂得一文不值,<strong>下一秒却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努力地付出。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那些靠放弃来超越现实的“佛系青年”,至少活得同样认真,因为他们都真切体验着时代加诸个人身上的重量,也在用自己的姿态选择承受。

<strong>毕竟佛<strong>系青年并不真的四大皆空,丧也不是沉沦遁世,<strong>在群体性的负能量宣泄狂欢之后,都要回到现实之中。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行动比焦虑有用,沟通比抱怨有用。

丧归丧,好在凡事不会太绝对,相信这一年再怎么丧,也有值得欢喜的时候;生活再怎么不顺,也做成了一些事情。

其实,丧不过是现代人对不符合期望的生活、对失控感的时代,给予的温和反击罢了。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孔子听到有人说自己就像“丧家之狗”(像只没了主人的狗),他也是高兴地说:然哉!然哉!(对啊!对啊!)接着继续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或许,看清了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而不是别人喜欢什么,勇敢去做一些新的尝试,才是我们的最后倔强。

<strong>谁又不是一边丧,一边努力呢?

我们仍是野兽,竭力追阳。

<strong>2019,别丧,别逃。

小年陪你。

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丧完这一秒,我就好好生活

<strong>热门回顾

“半熟”刘昊然:我的优秀品质就是“懒”

“弄潮青年”王凯:每一个时代都值得奋斗

专访王晓晨:把戏演好了,我就回去生活

在7000米高空捡垃圾,是他31岁的英雄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