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strong>溝通醫患,相互理解。

紀錄片《人間世》在2016年播出後就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熱議,片中的病患面對生死時的勇敢與堅強也曾讓我們感動不已。而在2019年的第一天,時隔兩年的《人間世》第二季與我們再次見面,製作組又一次經歷一年多的醫院蹲守,給我們呈現出最真實的醫療情況。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病人命懸一線,手術大獲成功,病人出院感謝醫生,這是一般電視劇的情節。而生活不同,在《人間世》的鏡頭中,更多記錄的是搶救失敗的例子。親人離世,家屬們由於情緒激動會產生一些不理解和不信任,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在第一季中,一位情緒激動的患者家屬衝上前來掐住醫生的脖子。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近年來,醫患關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醫鬧、醫療糾紛等問題總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我們不能否認的確存在一些不良現象,但生活中絕大多數的醫生都是好醫生,絕大多數的患者也都是講道理的患者,醫生與患者應當是相互支持和相互信任的存在。

那麼醫生與患者之間,應該怎樣正確處理醫患關係呢?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strong>醫療人員

1.加強責任心

在對待患者時,要有強烈的責任使命感,換位思考,理解患者及家屬的遭遇和心情,安撫家屬情緒。及時瞭解自己所負責的患者的病情。

2.有耐心的溝通

正確的處理醫患關係需要醫務人員的耐心溝通。由於每位患者所受的教育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需要醫務人員有耐心的進行溝通。無效的溝通最容易導致緊張的醫患關係,造成患者不相信自己的主治醫生。

3.提升醫療技術

正確處理醫患關係,還需要不斷提升醫療技術。醫務人員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將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才能為患者進行更好的治療。

4.提高醫德修養

對於醫務人員來說,良好的醫德修養是前提。最為醫務工作者,要在醫療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患者服務。同時也要杜絕一些收紅包等不良現象。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strong>患者與家屬

1.習慣預約排號

在醫院,窗口掛不到號,家屬病人大吵大鬧這樣的行為,不僅看不成病,還會影響彼此的心情。看病掛號,就診有序,既是維護患者的利益,也有利於醫生工作。現在許多醫院都可以在網上預約掛號,在就診前可以在醫院官網做了解。

2.信任

患者對於醫療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有時會忽略醫學的侷限性。在就醫過程中要相信醫生的判斷,配合治療。

3.寬容與理解

在醫患關係中,醫生每天要面對大量的患者,我們應該佔到醫生的角度換位思考。如果遇到醫生對疾病作出了自己認為可疑的處理時,作為病人也不要隨便發火動手,應該耐心地詢問醫生有關處理的依據,請醫生採取必要的措施幫助釋清疑慮。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strong>媒體報道

如今的醫患矛盾突出,與媒體的不實報道也有著一定的責任。曾經的“八毛門”等新聞為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率,在未調查仔細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推測撰寫新聞。

2011年9月,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無法正常排便,就診的深圳市兒童醫院建議做造瘻手術,全部費用需10萬元,然而學醫的父親陳先生拒絕了手術,到另外一所醫院僅開了0.8元的石蠟油,聲稱緩解了孩子症狀。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媒體在不瞭解事情真實情況下,以陳先生作為主要消息來源,大肆渲染“受難經歷”,使社會輿論一邊倒地指責醫院過度醫療。而最終,嬰兒被確診為先天性巨結腸,並進行了手術治療。陳先生孩子的病情沒有被耽擱,相關媒體也向醫院致歉,但兒童醫院多名患兒的家長受媒體對“八毛門”事件報道的影響,拒做手術,導致患兒病情惡化。

一些與醫患關係相關的不實報道,使醫患矛盾逐漸升級。作為媒體,在報道中應該客觀的瞭解事情經過再做報道,不能貿然發表意見,導致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誤導公眾。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我負責治病,你負責相信”,這句話應該是最理想的醫患關係了。有共同的敵人,共同的目標,有信任有關懷,醫患關係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緩解。

《人間世》,醫患應該是同盟

<strong>Points

  • 第二季《人間世》在1月1日開始播出,通過換位思考來展現出一個真實的醫患關係。
  • 醫患之間要相互信任,多一層理解,少一點責備,面對共同的敵人。
  • 媒體作為醫患之間溝通的橋樑,需要客觀真實的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