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個什麼樣的筐?

上週,又有一個名號被強加到了我所在的學校的腦袋瓜上。這個名號,不記得是“垃圾分類標杆單位”,還是“垃圾分類示範單位”,或者是“垃圾分類叉叉單位”了,反正與垃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教學卻無幾毛錢的邏輯關聯。

能夠享受這份“殊榮”的,當然不會只是一所學校。這些年,走南闖北的,去過幾百所學校。幾乎每一所學校的榮譽室,或者榮譽牆上,都堆滿了或者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榮譽名號。以我的智商為觀察點,每次總會發現有一些名號與學校並無聯繫,但它們偏偏能夠光明正大的出現在校園中。

於是,三天前,我偶爾的大腦短路,想探究一下現在的學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筐,能夠裝進哪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奈何連續三天弄材料、監考、閱卷,每天忙活十多個小時,便只能暫且放下。

今晚,試卷閱完,公事又不願意用私人時間去做,便拾起這個話題,繼續琢磨這個怪念頭——

首先,學校是個插滿鮮花的花籃。任何一個地方,純粹之人最密集處,必然是學校。無數個純而又純的學生,就是無數朵最美麗的花。這樣的花團錦簇之地,有外人來訪,自然是要帶過來看一看的。滿目的鮮花,總勝於滿地枯草要好看的多。故而,幾乎每一個縣區、每一個鄉鎮,學校都被定性為窗口單位,承擔著展示一方水土文明素養的重擔。

第二,學校是個裝載政績的籮筐。為數不少的地區,相關人士用抓經濟的方式抓教育,終日裡往學校這個籮筐裡塞各種數字各種要求,渴望著用這個籮筐把自己提升到某個需要的高度。偏偏這個籮筐韌性極好,看似盛滿了石頭,第二年又放了一堆沙進去,還是沒有撐破,第三年便又可以放點更細的沙。好事者給這樣的做法取個名字,叫做精細化管理。

第三,學校是個存放慾望的聚寶盆。大多數家庭把孩子送到這個筐裡時,覺得自己是存了一個金元寶,然後開始終日期待這金元寶發芽、開花、結果,長成一棵參天的搖錢樹。倘若他們最終達成了目標,也只會承認自己當初的英明神勇,不會認為筐有什麼功勞。一旦沒有達成目標,責任便是筐不會下蛋,不懂得孵化。

第四,學校是個走街串巷的貨郎擔。貨郎擔的特點是小而全,該有的便會有。當下,學校就承載著這“該有便有”的功能。消防檢查,學校是窗口;交通檢查,學校是窗口;安全檢查,學校是窗口;衛生檢查,學校是窗口;法治檢查,學校是窗口;市容市貌檢查,學校是窗口;財務檢查,學校是窗口;紀檢檢查,學校是窗口;

文明城市檢查,學校是窗口……至於和教育教學沾上邊的各類檢查,就多得無法列舉了。

第五,學校是個接納各種負面情緒的垃圾簍。當下,社會上不知何時流淌起一種仇恨教師和教育的情緒,似乎各種不良社會現象都可以歸結到教師這個源頭。於是,只要出現了什麼問題,就有人想方設法把責任歸結到教育和教師身上,把各種汙泥濁水盡情地潑向學校。社會提倡垃圾分類已經很多年了,卻一直未能體現在對學校和教師的攻擊詆譭上,也難怪有司要把學校確立為垃圾分類的示範單位,大約是想提醒垃圾懂得自覺分類吧,別把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都一股腦地往學校這個筐裡扔。

學校還會是什麼樣的筐呢?今天似乎只能想到這些。對了,差點忘了,學校貌似還應該是一個裝載知識的筐。儘管現在知識早已蛻化為考試了,但終究還是有那麼一星半點兒的知識樣子的,也就把這個也湊上,湊成六種類型,圖一個六六大順的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