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這又是一個盲目亂用藥引發的悲劇,看了真是讓人心痛萬分!

11歲的文文是個漂亮的小姑娘,曾經的她活潑開朗,愛跳愛笑,陽光燦爛。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可誰曾想,在這花一樣的年紀裡,因為一碗水,她的手腳變形、身體抽搐,活動無法控制。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strong>事件回顧:文文到底經歷了什麼?

2018年1月,文文放學後因為口渴,一口氣喝下了媽媽泡的一碗山豆根水(約50克山豆根),隨後出現口角緊閉、頭暈、嘔吐等症狀,後被醫院診斷為中毒性腦病......

“我居然自己親手毒壞了我的女兒……”在醫院的病房裡,文文的母親痛苦不堪,“我真的不知道山豆根有毒,原來我自己也煮水喝過,想著它可以治嗓子疼,誰知道女兒喝了會中毒這麼深。是我的疏忽毀了我的孩子,毀了我的家,我寧願現在受折磨的是我,而不是孩子。”

醫生表示正常人飲用含有6克以上的山豆根水就會出現中毒的症狀。文文因為腦損傷嚴重,基底節區嚴重受損,治療難度很大。

患病近一年來文文飽受病痛折磨,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家人帶著文文全國各地四處求醫。經過治療文文雖然清醒了,但無法說話,肢體運動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如一個3、4個月大的嬰兒,全靠家人照顧。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一碗媽媽煮的水,一夜之間改變了孩子的命運,也讓這個家陷入了無邊的困境!

對於山豆根,很多人可能並不陌生,或許也曾經用它泡過水喝;也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

<strong>那麼,山豆根到底是什麼?

山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和根莖。其性苦,寒;有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常用於火毒蘊結,乳蛾喉痺,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山豆根在不少中藥處方中都會用到,但這種藥含有<strong>苦參鹼,所以有毒性。在處方中,山豆根的用量一般控制在<strong>6克以內。

超過6克會引起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和行走不穩等症狀,這種輕微的病變在治療後往往恢復較好,症狀可以完全緩解。但是,嚴重的山豆根中毒可以造成腦幹、小腦、基底節區及大腦皮層的對稱性病變,這種病變往往會症狀較重,恢復效果很差。

除了山豆根,還有一味藥材叫做北豆根,有些藥店或醫療機構山豆根、北豆根不分,或誤抓,也是容易引起中毒的原因之一。

北豆根與山豆根形態非常近似,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此外北豆根還有祛風止痛的效果,多用於風溼、四肢疼痛治療。在毒性上,北豆根主要成分為<strong>蝙蝠葛鹼,長期大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損害,但是相較於山豆根,毒性小一些。

2010版《中國藥典》中規定北豆根用量為3~9克,而山豆根用量為3~6克,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發生。

<strong>中藥真的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家長說:孩子生病還是用中藥吧,中藥沒有副作用,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真的是多數家長想的那樣沒有不良反應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2017 年蒐集了市面上 1618 份中成藥的說明書,其中 80.2% 的說明書顯示「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strong>更有人把「尚不明確」解讀為「沒有不良反應」,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明確規定:藥品說明書應當充分包含藥品不良反應信息, 詳細註明藥品不良反應。

但中藥由於是祖國醫學文化的傳承,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

在 2006 年的時候,CFDA 發佈的《中藥、天然藥物處方藥說明書內容書寫要求及撰寫指導原則》裡,就已經默認了中藥的特殊性。

「尚不明確」、「尚無信息」或「不列此項」等表述方式,可以廣泛存在於中藥的說明書中。

比如,非臨床安全性試驗結果,理應分別列出主要毒理試驗結果。但如果未進行相關研究的,可不列此項。

而西藥由於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的,因此西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註明。

<strong>「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不代表安全。100%植物來源的藥物並不代表100%安全。

相比選擇副作用「尚不明確」的藥物,服用經過臨床驗證、明確禁忌與不良反應的藥物更安全。

在此,也要提醒家長們不要隨意盲目給孩子吃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要牢記“是藥三分毒”的古訓。中藥的使用在配伍、用量上都是有講究的,胡亂盲目用藥,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一時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strong>哪些中藥不能隨意給兒童服用?

有些藥,用對了是藥,用的不對就是毒!以下這些藥材的使用,一定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strong>1、植物類中藥:川烏、附子、草烏、萬年青、夾竹桃、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威靈仙、山豆根、北豆根、曼陀羅花、梔子、商陸、黃藥子、蒼耳子、何首烏、牽牛子、皂莢、土荊皮、檳榔、半夏、天南星、罌粟殼等。

<strong>2、動物類中藥:魚膽、海馬、蜈蚣、水蛭、斑蝥、蟾酥等。

<strong>3、礦物類中藥:含砷類(砒石、砒霜、雄黃、紅礬)、含汞類(硃砂、昇汞、輕粉)、含鉛類(鉛丹)及其他礦物類(明礬)等。

對於中成藥,媽媽們也要慎重選擇,仔細閱讀說明書!!!

<strong>1、2005 年至今,已有 10 款中藥注射液被禁用於兒童或者需要慎用: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strong>2、含有可待因、嗎啡成分的中成藥易引起藥物依賴: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strong>3、含有異丙嗪(非那根)的中成藥,2歲以下兒童禁用,如傷風止咳糖漿、複方桔梗枇杷糖漿等。

異丙嗪副作用較大,可能導致兩歲以下的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strong>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警告:非那根禁用於兩歲以下兒童,禁止作為鎮咳藥物來使用。

所以,兩歲以下小兒應慎用傷風止咳糖漿,以及其他含有非那根的止咳藥。

含有這個成分的藥物還有很多,不只是止咳藥,家長在給孩子吃藥的時候多留心看看成分表。

<strong>4、兒科神藥蒲地藍也走下了神壇,媽媽們要慎重選擇!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可能從孕期、哺乳期到後來的育兒之路上,都備了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因為迷信中成藥“副作用小”,加上“口口相傳”,很多人並不會真正仔細的去看藥品說明書,就把蒲地藍當成心目中的神藥,抗菌、消炎治療領域絕對少不了蒲地藍!

但是,2018年10月29日下午,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修訂追風透骨製劑和蒲地藍消炎製劑處方藥說明書的公告(2018年第77號)》。公告明確指出,蒲地藍消炎製劑,孕婦、過敏體質兒童和脾胃虛寒者慎用!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strong>如何避免因用藥不當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strong>●遵照醫囑,正確給孩子服藥

不要擅自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孩子用藥,也不要盲信偏方,一定要謹遵醫囑!確保拿到正確的藥,在正確的時間內,按照正確的方法,給服正確的劑量。

央視紀錄片《見證》中,一個年僅18個月大的幼兒,因為家長的過失而採用錯誤的方式服用泡騰片,結果導致窒息並最終因為腦部缺氧時間過長,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一天後死亡。

一般來講治療感冒的泡騰片都是需要放入水中沖服的,很適用於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但如果直接放入口中,就需要特別小心了,特別是對小孩子。因為這類藥片在化解時需要大量水,而且同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孩子在服用時,藥片進入喉嚨,會將周圍的水分都吸收過來,再產生二氧化碳,很容易導致兒童窒息。

這位媽媽是直接把泡騰片放進孩子口中,釀成了這個巨大的悲劇。

悲劇!媽媽煮的一碗“水”讓11歲女孩嚴重腦損傷!如何安全用藥?

<strong>●寫清楚劑量和方法

請他人給藥時,把一次給藥量單獨包好,如果是糖漿等無法單獨包裝,一定要寫清楚用藥劑量和時間以及服用方法。

<strong>●正確管理好藥物

家庭藥物單獨保存在小藥箱中或上鎖的抽屜,不管是口服藥還是外用藥,都應放於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千萬不要和飲料或零食放一起。

<strong>●加強教對兒童的藥品安全教育

孩子懂事時,就要加強安全教育。讓孩子明白藥丸不是平時所吃的糖果,不能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自己亂吃。並教育孩子,在外玩耍時,花、草、果實等千萬不要亂碰,更不要嘗試採摘來吃,以防中毒。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一定要肩負起監護責任。

據《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指出,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0000例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約7000例兒童死亡,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難以計數。

這些數據背後,是多少家庭的傷痛啊!還沒開始綻放的生命,就因為家長的疏忽、無知而凋謝。

再次提醒大家,是藥三分毒,用藥需謹慎,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