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鋰資源第一股預虧超30億元,“戴帽”在即

文|韓沁珂

有“鹽湖鋰資源第一股”之稱的鹽湖股份(000792.SZ)連續兩年虧損,“戴帽”在即。

1月23日晚間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鹽湖股份預計2018年虧損32億-35億元。2017年,其鉅虧41.59億元。

2018年年報正式披露後,鹽湖股份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它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歸結於鎂板塊和化工板塊的大額虧損。

公告顯示,2018年,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進入試車階段,由於裝置規模大、技術含量高、關聯度高,生產要素等因素限制,項目全年整體負荷相對較低,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公司因此計提了部分資產減值損失。該項目預計虧損47.01億元。

化工板塊則預計虧損18.69億元,其中受天然氣供應量影響,綜合利用一、二期項目生產裝置全年都未能實現滿負荷運營。

2017年,鹽湖股份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年報虧損。其在當年的年報中提到,這主要因兩起安全事故,以及煤炭、天然氣供應不足,造船生產裝置長時間處於停產、檢修或非滿負荷運行狀態。此外,海納和金屬鎂項目帶來的成本增加也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青海省國資委管理的省屬上市國有企業,鹽湖股份主要從事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鉀肥工業生產基地。

鹽湖股份經營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蘊藏的鉀、鈉、鎂、硼、鋰、溴等自然資源,總儲量達600多億噸。其中,氯化鉀表內儲量為5.4億噸,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7%;氯化鎂儲量16.5億噸,氯化鋰儲量800萬噸,氯化鈉儲量426.2億噸,均佔全國首位。

公司業績整體虧損,但鹽湖股份的鉀、鋰業務板塊在去年實現了快速增長。

2018年,鹽湖股份實現氯化鉀產銷量485.6萬噸和467萬噸,同比增加8.6%和2.56%,鉀肥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308元/噸。子公司藍科鋰業的碳酸鋰產量達1.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三成。由於年內鋰產品價格走低,碳酸鋰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45萬元/噸。

受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刺激,鹽湖股份正在加快擴張碳酸鋰產能。

2018年2月,鹽湖股份與比亞迪合資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已開工,這也是中國最大的碳酸鋰項目。該項目預計建設工期1年半,屆時鹽湖股份的碳酸鋰產能將達到6萬噸/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