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科技停牌背後:東風零部件業務正謀劃打包上市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實習編輯 張北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旗下零部件業務板塊正在謀劃登陸資本市場。

1月19日,東風科技(600081,SH)發佈停牌公告,稱東風科技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零部件集團)並募集配套資金。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東風科技股票自1月21日開市起開始停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東風零部件集團是東風公司旗下零部件主要業務單元,同時也是東風科技的控股股東,持有東風科技65%股份。如果此次合併成功,意味著東風零部件集團將成功打包進東風科技的框架內,從而實現上市。

东风科技停牌背后:东风零部件业务正谋划打包上市

<strong>正與東風有限洽談

按照公告內容,東風科技力爭在5個交易日內完成復牌,這意味著本週五(1月25日)此次交易的結果將浮出水面。

“目前股東正在積極推動這個項目,按照交易所相關規定,此次停牌時間最長為10天,10天后該項目無論談成與否公司都必須復牌。” 東風科技董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理論上確實存在交易失敗的可能,但從停牌的舉動來看,公司(東風科技)在積極促成這項交易。”

記者瞭解到,東風零部件集團是東風公司旗下成立相對較早的業務板塊,前身是東風公司零部件管理部,2003年被劃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目前東風有限對東風零部件集團持股99.9%,是後者的控股股東。東風零部件集團剩下的0.1%股權,屬於深圳市東風南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實業)。

據瞭解,南方實業同樣也屬於東風公司體系內。通過查詢記者發現,東風有限對南方實業持股95%,是南方實業的控股股東。上述董秘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南方實業也是東風有限旗下公司,所以當前實際是東風科技股東和東風有限的相關方在進行洽談。

按照規劃,本次吸收合併完成後,東風科技存續並將承繼和承接東風零部件集團的所有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東風零部件集團持有的東風科技全部股份將予以註銷並不經過清算程序辦理註銷手續。

<strong>意在資產證劵化

作為擁有東風科技65%的控股母公司,東風零部件集團此前一直屬於東風科技的“上級單位”,為何現在要被子公司吸收合併?

“吸收合併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讓東風零部件集團實現資產證劵化。”上述董秘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15年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之後,“國企混改”便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將國有資本與其他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近年來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大主旋律。

“作為國有汽車企業,東風公司跟著政策走的意願是比較強烈的。”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告訴記者,東風零部件集團被吸收合併後變成上市公司,也是其引入新投資者的一條途徑。從這個角度看,此次東風科技吸收合併東風零部件集團背後應該伴隨著東風公司對“國企混改”方面的考量。

事實上,在“國企混改”的大環境下,不僅是東風公司,其它國有企業也在進行類似操作。去年11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集團)旗下零部件上市公司一汽富維(600742,SH)曾宣佈,調整公司董事會結構,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由一汽集團變更為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此舉背後就是一汽富維將深入推進股權多元化,引入戰略投資者。

與一汽富維不同,東風零部件集團此前並非是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東風零部件集團所走路徑也與一汽富維不同,是通過下屬上市公司吸收合併進行上市。雖然路徑不同,但不難看出,兩者的戰略目的均是響應“國企混改”號召,引入新戰略投資者。

事實上,“國企混改”的號角在東風公司內部也早已吹響,東風零部件集團並非東風公司內部第一個有所行動的企業。記者瞭解到,早在2017年9月,東風公司旗下東風實業有限公司便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公司85%股權,積極引入新的社會資本。

去年11月,東風公司又通過將所持東風小康50%的股份賣給小康股份(601127,SH),換取了小康股份26.01%的股權,成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東,從而完成了小康股份的資產證劵化。可以看到,在“國企混改”的道路上,東風公司正在積極探索。

目前,東風科技仍在停牌之中,東風零部件集團能否成功實現資產證劵化還未最終確定。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持續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