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妍:朴实中的玄妙——解读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杨妍:朴实中的玄妙——解读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重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颇多感慨,心境与第一次教学此文时已大为不同。想来名篇之所以为名篇,也许是因为处于人生不同阶段时,读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常读常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读,却又有点儿玄妙。

《和时间赛跑》——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生命体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林清玄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一点点地逝去。生命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在课文中,小小的孩子画出生命中大大的疑问——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越读越觉得时间就在我的指间流过,在我一开口的声音里晃过。文中反复出现了“永远”“再也”“了”等字眼,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哀愁与伤感等情绪渗入其中。爸爸说的话对于小小的“我”来说无疑是个谜。“我”在这找谜、解谜的过程中,层层感悟,步步推进,读懂了昨天、童年、生命的时间从短到长的含义,读懂了爸爸的内心与感受,更读懂了和时间赛跑的重大意义。

课文前后的感情基调不一样:课文前半部分是最打动人的,带点灰色的调子,作者感到不光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光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平和简朴的笔调让故事在娓娓道来中,带上了一抹隐隐的哀伤,透出人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是的,我们哀伤又无奈,因为时间属于我们而我们却无法挽留;我们哀伤又无奈,因为我们走向衰老和死亡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我们哀伤又无奈,因为我们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自己却一无所获。

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我们可以和时间赛跑,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进步,至少可以不让时间在虚无中流失。”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自己,不让我们的生命白白地度过!

林清玄的文字,是带着禅机的风,温润如玉,即使是短暂的阅读都能够给我以安慰。读着这篇课文,仿佛是回到童年与那个满头大汗的小男孩一起,和太阳、西北风比赛。慢慢地品着,细细地读着,内心开始变得欢喜、感动,仿佛看到了浮云之上的浮云,蓝天之上的蓝天。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

10岁:立志做一名作家;

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

30岁:获遍台湾重要文学奖;

57岁:写出了100多本著作。

他每天早晨4点就起来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个字。生命在继续,写作也在继续——

每天,用手中的笔记下生活的真谛,《月光下的喇叭手》《屋顶上的田园》《娘子坑的午宴》……处处有素材。

每天,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禅悟,《三生石上的旧精魂》《佛鼓》《水晶石与白莲花》《达摩茶杯》……时时有感悟。

每天,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红心番薯》《白雪少年》《悬岩边的树》《我唯一的松鼠》……日日有发现。

早些年,在一些杂志上常读到标有“台湾林清玄”字样的文章。那清新流畅的文笔、醇厚浪漫的情感及其独有的感伤,再加上透着飘逸的名字,让我不免猜想这一定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

而在一次大陆读者见面会上,林清玄自我解嘲道:

“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为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

2006年,林清玄来到浙江绍兴讲学的时侯,他一上台,全场爆笑。林清玄平静地对台下的同学说:

“我知道你们笑什么。你们一定在想,林清玄怎么可以长成这个样子……你们看了这组数据,我不到57岁,就写出了一百多本书,你们就明白了,我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稀少了。”

《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是林清玄30岁写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度过了31,32,33……一直到40岁。10年过去了,他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又写了一篇跟时间有关的《和太阳赛跑》。

不惑之年的林清玄对时间的理解更透彻:“我们自以为比时间快一步,但岁月也就很快被时光掩埋。”他结缘佛法,以后的文笔中便少了三分随性,多了七分悲悯和宁静。

“因此任何的奔赴与企求都带着一些虚妄的本质吧!还不如回到这当前的一刻,以全身心投注于每一个变化之中,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喜。”

但是,永远不变的还是他那颗乐观向上的心: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拍档,也不愿与烦恼的自己同往。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穿越泥泞,看远处的风景。”

最爱他在《柔软心》一文中这样一段话:“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香味;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因为我深信,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加入。”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位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三、解读文字的朝向:禅之妙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不论是宁静的,或是激昂的。

从《桃花心木》到《和时间赛跑》,从《欢喜心过生活》到《以爱为灯》,再到《心的菩提》《情的菩提》,在林清玄的文字里,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不是故事,而是许许多多在平常生活里的禅意。在关注存在与关注意义之间,林清玄的创作更多是关注意义,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终极追问。

从他青年时期作品里的哲学思考,到中年时期的禅意表达,看得出来,他的文字表达,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落笔,便见风度。林清玄的文字朝向,何尝不也是他的人生朝向呢?

于是,在他越来越多的作品中,我们不断看见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并以其博大的悲悯情怀,关照着世界,关照着人生。

悲悯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也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

在禅意的光照下,“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虚实生辉、空灵流动”便成了解读林清玄文字的真正密码。

<strong>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strong>资料来源:杨妍. 朴实中的玄妙——解读《和时间赛跑》[J]. 湖南教育, 2014, (8):44-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