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早前走入無量山,天氣還是炎熱的樣子,想尋一片從未謀面的古茶林,到處走走,今日藉著昆明的晴空想起了此事。

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若按往年光景,四月是一個尋找茶樹的好季節,在經歷整個春天之後,可能有幸看到茶樹新稍的生育情況、花朵的著生數量,甚至還能見到少部分的果實和種子。

普洱茶的種植歷史源遠流長,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種茶的記載,景東彝族自治縣共有野生茶群落面積28.6萬畝,居普洱市之首。邦崴古茶園位於錦屏鎮文果河右岸邦崴村一帶,總面積300多畝,由5片大小不等的茶地組成。這片茶園海拔約2000米,種植歷史在800年左右。邦崴一說是傣語,一說是拉祜語。

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拉祜族有把地名帶走的習俗,這個地名在景東屢次出現,這樣說來倒像是茶樹的種植和遷徙史。景東文舊小組田心等地發現的中華木蘭化石,距今已有2500萬年曆史,是茶樹的二始祖,離此地僅6公里。這麼說來,邦崴的古茶樹充其量只能算是晚輩,無名無份。但這並不重要,因為景東任何一個地方,對茶樹的敬奉始終相同。

邦崴的茶似隱者。隱者難尋。隱者難尋的原因,並不一定真的是脫離了塵世凡俗而隱居於無人之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褪去了曾經的光環和榮耀,變成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或事物。

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因為炎熱的天氣,沒能去見到古樹。遺憾地回到山下一戶農家小憩,吃簡單的農家飯蔬,聽他們吃茶論茶。如果單是簡單地以價格的高低來區分茶葉的好壞,邦崴的茶絕對是好茶。邦崴,這樣一個被茶事包圍的小小村落,像是潛伏了多年之後醞釀了一場突圍。

用農家質地粗糙的玻璃杯吃著邦崴的百年古樹茶,簡直是一種質樸地奢侈。

雖未能親見800年古茶樹,但吃著同樣生長在無量山中的它的後輩們,仍心存感恩。

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任何一株茶樹在其生長過程中,總在潛移默化地映射了周圍的生態信息,就連它的樹形和分支密度,都有著人類暫時不能洞察的道理。這些細微得不能再細微的細節,以我們不能夠一目瞭然的方式,詮釋著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邦崴:一個被茶包圍的村莊

飲下杯中茶汁,色清味濃,湯質飽滿,山野氣韻暗波洶湧。茶本無心境,它無所謂粗俗亦無所謂高雅,一切只待人用心品味。人世裡,附加文化、歷史和經濟價值,卻不知,對於這生長了成百上千年的茶樹來說,只不過是過往雲煙,滄海一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