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strong>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李玉)2017年1月7日,由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主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同濟大學召開。

同濟大學副校長江波教授致辭。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院長、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門洪華特聘教授主持開幕式和主旨演講。

同濟大學副校長江波在致辭中闡述研究習近平外交戰略思想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要加強對習近平對外開放戰略思想研究,他認為,對外開放戰略思想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開放發展的思想、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一帶一路”戰略、開放型經濟強國思想等重要內容,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楊潔勉研究員以“中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的動力、途徑和新使命”為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教授以“中國外交的新機遇、新挑戰”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來自全國部分高校、科研機構的國際關係研究30餘位會專家學者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兩個環節進行專題發言和互動交流。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副校長江波教授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治國理念之外交戰略思想研究》主持人、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仇華飛教授作了“中國特色世界秩序話語體系構建的繼承與創新”階段性成果主題發言。

第一環節由仇華飛主持。門洪華、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劉鳴、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王存剛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胡令遠教授、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高蘭教授和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宋黎磊副教授分別以“應對全球治理危機的中國方略”、“命運共同體與親誠慧容的相互關係”、“中國與世界的三種關係及對中國外交的意義”、“特朗普時代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新安全觀與中日關係”、“亞洲新安全觀思想內涵及其對中國海上安全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外戰略”為議題發言。

第二環節由王存剛主持。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胡禮忠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主編胡鍵研究員、上海政法學院“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王蔚教授、上海政法學院國際與公共管理學院談譚副教授分別以“全球共生系統理論視閾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構建”、“中國傳統對外理念的當代辨析”、“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的周邊安全”、“命運共同體與建設性參與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地區安全風險及管控”為議題發言。

與會的學者認為,建設中國外交話語體系的基礎是中國外交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大國外交的發展需要中國加強外交話語建設,體系建設的途徑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逐步積累。中國智庫在中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中要有歷史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楊潔勉研究員發表主旨演講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strong>建設中國外交話語體系是實踐總結的需要

建設中國外交話語體系不僅是實踐總結的需要,也是大國外交的需要和彌補短板的需要。楊潔勉認為,當前,西方挾話語優勢而在世界各地推行其思想理念併為其強權政治服務,中國在信息社會化的新形勢下對話語體系建設的需要也更加迫切。中國在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之際,不僅需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外交互動,而且還要介紹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提出中國方案和發揮必要的引領作用。此外,還要在周邊關係和全球治理等方面提出發展方向。

在繼承中發展傳統中國外交話語體系。中國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總結優秀的外交話語體系。楊潔勉表示,中國還需要在傳承外交話語體系時推陳出新和舊詞新用。中國豐富的外交實踐不斷產生和需要新的話語,同時也在不斷髮展和完善中國的外交話語體系。近些年來,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改革、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外交、新公域外交和民間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需要在外交話語中予以表現。“一帶一路”理念的形成和實踐的推廣,使其在國際上不脛而走,這是成功的一例。而且,中國在推動國際力量格局朝著相對平衡與穩定方向發展時,還需要對國際和中國外交的話語進行系統和全面的建設,這就是外交話語的體系建設。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仇華飛認為,中國特色世界秩序話語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對當代世界的認識與中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人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當代中國與世界,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一帶一路倡議”、“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新安全觀思想”等,是構建中國特色世界秩序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實踐。

仇華飛認為,話語的背後是觀念、是文化。中國領導人的外交戰略思想深深地紮根於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這是中國最深厚的軟實力。構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思想是中華“和合”文化的結合;是儒家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是“睦仁善鄰”的“共生、共處”思想的典範,是弘揚傳統文化,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偉大實踐。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strong>中國是新的國際關係的主要動能和變量

“中國是新的國際關係的主要動能和變量之一,中國的前景更多取決於自己的選擇與國內發展狀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認為,中國加入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把參與的過程與本國的建設與發展事業掛鉤,國際化進程本身在中國日益成為衡量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自我提升的重要標尺。中國需要發出更有力的國際聲音,需要建立更合理的國際規則,需要提供更均衡的公共產品,包括必要時解決問題的各種手段。

王逸舟表示,站在 21 世紀初的角度觀察,不僅世界在變化、中國在變化,而且這些變化裡,有著過去任何時期未曾具備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不管自我意識如何,也無論願意與否,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舞臺上的主角之一;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正在從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那種單純跟進和被動適應的狀態,朝著大力參與、主動發聲、積極引導的方向改變。考慮到中國的體量規模、發展速度、歷史積澱、文化品格、政治特性和社會現狀,上述新的態勢在帶動當代國際關係和全球格局重大改觀的同時,也必然推動包括外交轉型在內的中國自身的深刻變化。

“2008 年歐美金融和債務危機觸發全球治理危機、轉型與發展並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是中國走向世界大國的必由之路,2008 年以來全球治理危機的應對為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提供了難得契機。”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院長、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門洪華做出上述判斷。他認為,在應對全球治理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的基礎性舉措表現為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同時,中國注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積極擔當發展中世界和發達國家的橋樑,在全球層面推動中國全球治理理念的落實,這是中國應對治理危機的全球方略。並且,中國深刻認識到所在地區的治理對全球治理轉型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示範性意義,致力於促進周邊國家關係的改善,推動東亞地區秩序建設,這是中國應對治理挑戰的地區方略。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院長、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門洪華特聘教授主持開幕式和主旨演講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在新的全球場景內,適應新的環境與要求,中國外交會發生什麼樣的轉型?外交轉型與“創造性介入”的對外取向有何關係?在王逸舟看來,做好這一工作,首先需要研究一般性的規律或趨勢,既包括髮生在國際範圍的重大變化和事件,它們構成中國外交實現“創造性介入”的約束條件,也包括國際範圍各國外交轉型的一般規律與經驗教訓,把它們作為中國外交變革與轉型的借鑑對象。第二,需要探討中國的獨有進程,即當下改革開放的新趨勢、新舉措、新難題;不難理解,這些正是推進外交轉型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前提。最後,需要進入操作層面,觀察有關外交轉型的具體難題,分析外交的政治地位、外交投入及其增長機制、外交官的篩選與培養機制等方面。後者屬於體制機制包括規章制度性的專業問題,過去探討得很少。值得指出的是,外交的活力釋放、中國外交在全球的更大影響,與內部的體制機制變革、與中國政治社會的整體進步,是有內在聯繫的、成正比關係的。

門洪華認為,在這一中國迅猛崛起與世界快速轉型並行的時刻,中國明確自己的全球戰略定位: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受益者、建設者、貢獻者,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和全球治理的積極推動者。具體地說,中國不僅要抓住當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機遇進一步發展自己,同時也應當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善盡義務、多作貢獻,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各國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仇華飛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劉鳴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王存剛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胡令遠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高蘭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宋黎磊副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胡禮忠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主編胡鍵研究員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政法學院“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王蔚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與公共管理學院談譚副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參加“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研究”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合影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