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被“妖魔化”了嗎?

本週,《偶像練習生》第二季更名《青春有你》正式開播,又有近100名充滿活力,但目前仍默默無聞的“訓練生”即將通過這個節目進入大眾視野。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蔡徐坤也和他們一樣帶著無限“未知”站上舞臺——如今,他擁有超過2018萬粉絲,在出道的幾個月時間裡先後推出專輯、單曲作品,獲得大量商業代言機會,成為毫無爭議的2018年度流量新星。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同樣是在這一週,蔡徐坤也因為自己強大的流量效應而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日前,NBA官方宣佈邀請他擔任聯盟首位“新春賀歲形象大使”,與多名球星共同拍攝宣傳片推廣籃球運動。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一次簡單的商業合作,卻引發了“偶像有沒有資格代言NBA”的激烈討論,並升級為球迷與粉絲之間的一場“Battle”。

不過意見相左的兩方有沒有就觀點最終達成主觀一致,早已不再重要。NBA官方微博過萬次的轉發和百萬級的視頻播放量,以及來自“虎撲直男”們幾十萬條表達不滿的跟帖,<strong>都證明了蔡徐坤流量數據的客觀存在。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虎撲部分內容

這不是蔡徐坤第一次面對爭議,更不是流量明星第一次面對爭議。

和蔡徐坤一樣在過去一年嶄露頭角的有演員朱一龍、“錦鯉少女”楊超越,再往前數是國民男團TFBOYS及鹿晗、吳亦凡領銜的“歸國四子”……每一位單拿出來都是絕對的話題人物。

有人做過統計,這些熱搜榜單常客們,2018年製造了近800條百萬級轉發,其中蔡徐坤的數據最為驚人。10條熱門微博的總轉發量達到了驚人的4.4億次。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數據來源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

流量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數據技術概念,原本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但自從被娛樂產業“Pick”之後,“流量”歷經被追捧、被熱議、被評判的多個階段,演變成一個屬性微妙的詞語。

無論藝人團隊、粉絲群體還是市場商家,沒有誰會不喜歡或否認“流量”轉化所帶來的商業紅利,但同時在很多“路人”(指對非流量受眾群體的統稱)看來,流量又是一個容易與“有人氣沒實力”、“不敬業”、“粉絲多‘腦殘’”、“數據摻水”等負面信息掛鉤的群體。

這種認知層面上難以調和的矛盾,也一次次成為了“蔡徐坤代言NBA”等類似事件引發爭議的導火索。<strong>流量的興起對市場究竟是“好”是“壞”?它被“妖魔化”了嗎?流量究竟意味著什麼?

本期行話,我們帶著一直以來的疑惑,以及能夠代表部分“路人”的想法,同藝人團隊、粉絲群體及品牌商家這三個“流量”概念的利益相關方進行獨家對話,以期能夠找到一個答案。

<strong>數據本身沒有價值

<strong>但證明有人肯花錢

<strong>小甜在某家品牌擔任商務,公司與不少線上流量有過合作,算是很多粉絲口中的“金主爸爸”本人。同她交流當天,網絡上有關蔡徐坤出任NBA大使的討論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小甜也在瀏覽相關新聞。

一篇評論提出,這個大使不是為了“直男球迷”而請,而是NBA在以這種形式將產品推廣給還不喜愛和熟悉它的粉絲群體,期待她們能將女性的消費習慣帶回到整個行業。“你可以看看,說的有點在理。”說著,她將文章轉發給我。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蔡徐坤代言NBA

品牌與明星的合作由來已久,過去,商家更青睞的往往是出道時間長、國民基礎較好的成熟藝人,而如今擔當產品推廣的面孔不僅越來越年輕,更迭速度也是愈漸加快。

在小甜的印象裡,品牌注意到“流量”和他們的“流量效應”,大概還要追溯到鹿晗、吳亦凡回國那陣子。

毫無疑問,那時“歸國四子”絕對是能打: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那時,國內對於“流量藝人”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只知道他們剛一回國,就自帶龐大粉絲群體;在大家還不懂“控評”為何物的時候,粉絲早已準備好面面俱到的文案,在提到偶像的新聞報道下一一留言;而鹿晗更是過億評論數的微博拿下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當時新生代偶像中的“大數據之王”。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儘管紀錄可能被後來者打破,但以流量數據直接轉化商業價值的全新計算公式已經悄然出現。品牌快速理解、並認可了流量藝人的存在意義以及流量數據所代表的潛在購買力。

“<strong>轉贊評(轉發、評論、點贊)都會看,有時是找第三方調研,也有的藝人工作室喜歡自己做好‘戰報’。”截至目前,小甜所在品牌參考“流量”所選擇的藝人,最終取得的宣傳或銷售成果,幾乎都達到了“金主爸爸”的預期。

她直言,儘管粉絲的轉發數(特別是目前流行的輪博、重複轉發數)並沒有任何直接的價值,但至少證明“有人肯為這位藝人花錢”。

之前被曝光過的藝人“買數據”情況,小甜透露“金主爸爸”們心裡也都有數:“微博輪上天了有什麼用?最關鍵的還不是真實帶貨能力。確實有時候會需要純粹數據量內部彙報交代,但(對於考察的藝人來說)銷量數據才是實打實的。”

<strong>流量進入市場失勢期

<strong>藝人亟需證明自己不只有數據

對於“流量”,藝人團隊或許比身為受益者的品牌方態度更為微妙。還未出頭的“小透明”們自不用多說,真正的流量明星對它也是“又愛又恨”。<strong>我們找到的椰子女士,就曾是娛樂圈頂級流量工作室的一員。

讓椰子最初意識到“流量”力量的藝人,除了一回國就掀起“腥風血雨”,通過數據、流量給大眾帶來直接衝擊的鹿晗外,還有同一年在某音樂榜憑藉粉絲投票,一舉拿下第一個音樂獎項的TFBOYS。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TFBOYS

當然,流量的巨大光環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把“雙刃劍”。上述幾位偶像藝人,無一沒有承受過來自粉絲圈外大眾的不理解、不認可,甚至是網絡暴力。

但即便如此,椰子坦承,每個團隊都希望自己的藝人具備流量,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資源”的直接傾斜。很多時候,對方一聽到是流量藝人,馬上就會向她提出項目合作邀請,這種便利不言而喻,面對很多影視或品牌邀約,流量就是最好使的敲門磚。

不過經過了前幾年的“瘋狂”,如今大環境對於流量明星已經進入了相對的理智期。特別是近期一些流量給合作方帶來的效益明顯縮水——<strong>例如主演的影視劇沒有獲得預期收視、產品銷量未達預期目標,在椰子看來都敲響了強力的警鐘。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吳亦凡主演的《歐洲攻略》票房不符預期

“<strong>市場其實已經看到流量的逐漸失勢,以及背後的弊端,”她毫不留情地說出了行業現狀,“<strong>但流量也非一時積累,一下子失去市場也是不可能的。說白了流量就等於錢,大多數人還是會想在這個逐漸失勢期再多分一杯羹吧。

儘管聽起來有些“殘忍”,但椰子表示,如果市場真的能夠做到不看流量,對於如今行業中的大部分藝人來說肯定是好事。

因為流量藝人畢竟還是少數,目前卻佔據著幾乎行業所有的頭部資源。如果拋開流量將大家放在同一個標準下來考量,那麼或許收穫更好的結果,至少是更多新鮮的面孔。

不過這真的能夠實現嗎?椰子對此抱有懷疑態度:“<strong>不看流量大家又該參考什麼?對於市場來說,熱度永遠是他們希望能與藝人結合的東西,到時候會催生出新的考量標準也說不定。”同時她也透露,眼下這批藝人們為了不失去流量帶來的優勢,也在不斷觀察市場走向,不斷成長,考量如何轉型。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張藝興談市場浮躁

從“流量”成長為流量與作品兼具。

椰子說這是市場未來最好的走向,當然也是所有人期待的結果。同樣<strong>負責管理藝人團隊的月老師也有一樣的想法。和椰子不同,月老師目前帶的藝人還是“練習生”,計劃通過參加平臺節目“入圈”。

“沒有流量,就沒有讓大眾認識你的途經。”他說得很現實。“比如今年爆紅的蔡徐坤、朱一龍,你能說他們之前就不努力、不優秀嗎?肯定也是努力的,但就是沒有曝光。”反之,如今有了流量的他們,商業資源、綜藝節目、代言站臺,多到“數不清”。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朱一龍2018年憑藉網劇爆紅

轉、贊、評數據量、粉絲數,雖然有時成了營銷的噱頭,但在月老師看來,很多資源你總要有基礎才有資格與合作方談。如果連轉、贊、評都沒有,何談帶貨?沒有購買力的藝人根本不會得到“金主爸爸”的青睞。

當然,也沒有藝人會天真到以為只有流量就高枕無憂,月老師說:“每個藝人都希望自己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而椰子也透露,用數據這塊磚敲開大門後,真正“頂級”的資源,則需要流量藝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爭取:“他們必須要證明自己拋去流量之後的能力。”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李易峰2018年憑藉《動物世界》獲大眾認可

眼下,行業內的方方面面都在針對“流量”的弊端做出應對,視頻網站前臺不再顯示播放量,微博將轉發數顯示上限定在100萬……當然,這些對真正的頂級流量們造成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改變總是好的。“作為行業的一份子,我當然希望越來越多的流量藝人可以拿出優秀的作品,把好作品、好口碑當成流量,而不是隻把數據當流量。”月老師說。

<strong>粉絲做數據到凌晨習以為常

<strong>仗著流量不努力的人不可取

椰子還在帶頂級流量的時候,團隊和藝人自己都十分注重與粉絲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行話說的“固粉”。

“藝人對自己的流量有認知,也知道它對自己的幫助。”能夠給流量藝人帶來大數據的,通常都是跟隨較久的老粉,“<strong>這些粉絲是一定要維護住的,粉絲流失對流量藝人來講是很嚴重的事,而且一旦有人開了頭,很可能一走就是一大片。”

如今,多數“流量家”粉絲群體都有做數據的習慣,甚至已經培養出了一套系統性的體系。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流量們”的數據控評

“可能對於偶像而言,有了基數很大的粉絲群體,(自己)不做數據也可以。但市場競爭擺在那,粉絲自己相對其他人來說是有榮譽感和使命感的。”椰子甚至感覺,“很多時候出發點已經超過了藝人本人,是‘對家’或者說所有流量間的Battle。”

<strong>核桃就是某頂級流量偶像的“數據粉”。每天結束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她便會跟著自家的數據站做一些包括投票、簽到、搜索在內的日常數據。“一小時之內就能完成,”核桃替我們做了計算,“<strong>如果今天(愛豆)有活動,還會上線實時參與點贊、轉發,時間會相對延長,一般三四個小時左右。

在我們看來,她投入的時間成本已經相對不少,而核桃卻說,自己根本不算最誇張的:“真正的數據粉,手裡會有很多不同社交平臺的賬號,(為)完成各種不同的數據熬到凌晨之後睡覺都習以為常。”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日常應援任務

雖然有點辛苦,但核桃自己能夠理解這種數據對流量明星的重要性。“有些人追愛豆喜歡看美圖看視頻,也有些人會比較重視數據,為愛豆做貢獻。”

儘管在她眼中,自己的偶像已經過了靠數據含金量展現粉絲基礎和粘性的階段,如今做數據不過是為對方“錦上添花”,但考慮到品牌合作方對於數據的考量和期待,大家依然不會放棄對這塊陣地的鎮守。

更何況,按照核桃和多數數據粉的想法,數據是量化影響力最直觀、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不僅合作方需要,藝人同樣要以此來展示自己的人氣,爭取到更多更好的資源。即便是在逐步轉型的階段,粉絲也同樣可以依靠流量,幫助自己的偶像更好,更大範圍的宣傳作品。

在回答我們的提問,分享自己對“流量”、“數據”看法的過程中,核桃始終表現得有理有據。就像飯圈裡很多無奈的“理智粉”一樣,她感覺自己的偶像(包括其他流量藝人)和他們的粉絲都被“妖魔化”了。

“很多不追星或者喜歡的明星不是‘流量’的人,提起他們總會帶有一種鄙夷的態度,總認為‘有流量=沒實力’,‘流量粉=沒腦子’。”核桃承認,在流量明星這個粉絲基數比較龐大的群體裡,難免會有不理智的人出現,但她不能認可路人抓著個別粉絲給飯圈或者愛豆蓋章的行為。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希望大家能夠看到有一部分流量是有實力,或者在不斷努力提升實力的。流量不是錯,仗著流量不求進步的人才是不可取的。”

<strong>結語

採訪的過程中,有被採訪者也曾直白地指出,此前市場中既存在著劇組、品牌過度追捧流量藝人的現象,也有一味抨擊流量製造話題從而引發的矛盾。這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不可否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不重品質的資方,毫無藝術理想、弄虛作假只想賺快錢的明星,過度狂熱、失去理智的粉絲都一度給整個娛樂圈蒙上陰影。如今,大環境下各方的積極求變,市場與資本的日趨冷靜,藝人和粉絲的努力轉型都令我們感到欣喜。

作為互聯網時代催生的一類有些特殊的群體,流量及流量藝人的出現有他的合理性與必然性。

作為行業的一部分,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價值,也理解並認可他們的存在。從始至終,我們想要尋找的答案,從不是對流量、流量藝人的絕對否定,而是什麼樣的流量藝人才最有資格留在行業當中。

<strong>特別鳴謝:(排名不分先後)

小甜、椰子、月半彎、馬 夋、魚肉、柯諾

流量被“妖魔化”了吗?

<strong>/ MORE /

<strong>/ HOT /

王硯輝 | 0.8| 神 |翻身|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