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現代企業常常慨嘆“能用的人才太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企業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體現為人才的競爭,而任何進步和突破不僅是泛泛地歸功於某個團體,而其中的某些個人更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想要在競爭的時候不出現捉襟見肘的窘迫,平時就要未雨綢繆,做好人才的儲備。

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曾國藩早早地就開始為自己的事業謀劃人才,初入京城做官不久,他就開始極力結識人才,同時不忘記和有舊識的友人、同鄉保持關係,儘量擴大自己的朋友圈,與所交往的人亦師亦友,正是因為這些當時的朋友,為他的事業赴湯蹈火,立下汗馬功勞。其中兩個尤為親近的就是江忠源和羅澤南。

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曾國藩結識江忠源是因為郭嵩燾的引薦,江忠源不受條條框框的拘束,和曾國藩相談甚歡。後來江忠源敏銳地分析局勢的變化,預感到新寧的青蓮教徒可能會起事,就組織起鄉民操練防禦,果然兩年後青蓮教徒聚眾起事,被有準備的江忠源帶領鄉人撲滅,他也因此被授予知縣職務。咸豐帝即位後,曾國藩應詔保舉賢才,江忠源就是其中之一,曾國藩評論他“忠義耿耿,愛民如子”。後來江忠源輾轉多地領兵,募集當地兵勇抵抗敵人,最終帶領楚勇成為湘軍的先導。

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另一位受到曾國藩器重的人才是羅澤南,是曾國藩的同鄉,早年成為秀才之後被保舉為孝廉方正,平時靠教書生活。但是羅澤南的家境十分貧寒,遇到荒年常常吃不上飯,母親和哥哥也相繼病死,妻子患有失明。羅澤南不憂門庭多故,也不恥生事之艱,只是憂愁所學的知識不能拔俗而入聖,恥辱沒有辦法讓自己的才學兼濟天下。曾國藩一向對羅澤南很尊敬,常常與他書信往來表達敬慕之情,稱其為家鄉的顏淵。而後棄筆從戎拯救萬民的湘籍書生中,大半都是羅澤南的學生,廣泛立功勳於天下。征戰太平軍的時候,羅澤南親自領兵出馬,經歷了大大小小二百餘次戰役,攻下二十座城池,最終戰死沙場。

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曾國藩具有知人之明,不僅是因為多年擔任考官的經歷,結識了無數有學之士,具備了識人善用的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並不以貌取人,能夠從很小的事情上注意觀察別人。曾國藩得知江忠源護送鄒柳溪、鄧鐵松兩位朋友的棺材行數千裡,認為他有情有義,看到他做修水縣知縣時署內一貧如洗,而辦理賑務、保甲無一不井井有條,認為他清正廉明,因此後來在文宗登基的時候,曾國藩極力保薦他。對於羅澤南曾國藩也是從他的言行舉止和書信往來中看出這個人的志向和品質,並給以他成就功名的機會。正是因為曾國藩會識人懂用人,才能讓江忠源為他盡心盡力,出謀劃策,讓羅澤南為他忠心耿耿,戰死沙場。

善於識人用人,幫助曾國藩網羅天下人才為之所用

曾國藩注重從一個人的細節去分析判斷一個人,因為他對事物觀察入微,並用心去總結去分析,他能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神態表情甚至是外貌特徵去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和性格,而且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還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他發現手下塔齊布每日早早起來認真練兵,認為這個人工作認真,原則性強,自律性高,從而在募集和訓練兵士的時候委以重任;他只見過容閎一眼,通過容閎的外貌神態便相信他是可以信賴的人,並交予他幾百萬讓他到美國購買船隻。他觀人於小事,有過人的知人之明,是曾國藩為自己儲備幕僚的重要依仗。這些卓越的人才在後面為曾國藩的仕途增色不少,輔助他在朝堂上和戰場上所向披靡,共同成就一番偉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