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印度人對霧霾容忍度全球最高?

為什麼說印度人對霧霾容忍度全球最高?

邱 林

根據英國《柳葉刀·星球健康》雜誌12月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稱,由於印度霧霾日趨嚴重,已開始影響印度人的身體健康。2017年印度死於空氣汙染的人數多於吸菸致死人數,印度至少八分之一的死亡是由於空氣汙染,這導致印度人均壽命因此縮減了5.3歲。這是印度糟糕空氣對健康長期影響研究的最新補充。

開展這項研究的印度疾病負擔行動計劃負責人拉利特·丹多納說,八分之一的死亡是由於汙染的事實“令人驚訝”:“我們一直認為情況不容樂觀,但看到實際的嚴重程度才發現,它確實對健康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研究機構的報告並非空穴來風。例如,12月5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空氣中危險顆粒的汙染程度已達到建議極限的24倍,而且,全球重度汙染城市前二十位裡有十三個都位於印度。但印度政府和地方政府極少採取採取措施,減少霧霾對健康的影響。

近幾年來,印度幾乎沒有哪個地區能免受來自車輛、做飯用煤炭和木材燃燒、沙塵暴或森林大火等來源的有毒混合汙染影響,印度的丘陵和高山還會令有害空氣滯留在該國大片區域上空,有時會讓人們的呼吸變得極其危險。擁有近2500萬人口的新德里以令人窒息的空氣而出名。

英國《衛報》日前刊登文章直接評析印度為何難治霾:政府無為,百姓無忌。當倡導防治汙染的活動家、社會科學家和政治問題專家指出,對有霧霾和空氣質量持續惡化,缺乏明顯缺乏關注——無論是因為無知、冷漠抑或貧窮導致的視而不見——為印度政府和各級官員提供了他們不必大力解決這個問題的藉口。

印度官方將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歸咎於人口增長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但是,這一說法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比印度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如荷蘭、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可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處理好環境問題。

其實,印度有防汙染的法律,但沒有得到很好執行,印度政府的執政黨或主要反對派都沒有動力與各個市政當局合作解決霧霾問題。雖然新德里的人口為2500萬,可是2019年5月舉行全國大選時它的投票重要性相對於鄰近的印度北方邦而言並不那麼重要,後者有19960萬人口。

去年10月和11月新德里一度被各種有害霧霾籠罩,該市政府宣佈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當時新德里首席部長阿爾溫德·凱傑裡瓦爾稱印度首都像個“毒氣室”。聯邦政府官員說莫迪總理辦公室要求他們確保不再發生同樣情況。但是,迄今採取的措施未見成效,現在莫迪政府、新德里市政府與首都周邊的邦政府之間互相指責。

人們都懼怕的霧霾天氣,可是印度人似乎並不怕,可謂全球容忍度最高的國家。許多印度人對待霧霾的態度,就是無知與無忌,既不知道霧霾能帶來多大傷害,又根本不在乎自己天天徜徉於霧霾之中,而且很多印度所謂的富裕起來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在這麼嚴重的霧霾中,竟然都不會去買空氣淨化器。

處於社會中下層的人或許不得不選擇忍受,畢竟印度的霧霾嚴重之地往往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較好與就業機會較多的地方,忍受意味著工作機會和生存所需的薪資。一方面,因為他們多忙於生計,而對自身身體變化和環境變化關注不多;另一方面,他們原本的生活環境就相對惡劣,因此不能明顯感覺到環境的變化梯度。

想想也是,印度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些代價卻要子孫後代來承擔。生態問題往往比社會問題要嚴重,因為環境破壞的後續效應要積累幾十年,上百年才會暴露出來。透支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可承載能力,印度一味追求表面經濟增長率,造成了目前小部分人受益、全社會埋單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