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对于一家百年老店来说,最让人感到唏嘘的,莫过于:

我小的时候,曾经在他们家买过东西。不过,如今很多年没有再去了!

两个月前,这家昔日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拥有132年历史、营业额一度达到全美国GDP1%的零售巨头,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它,就是西尔斯!

靠小广告起家,一度成长为全球零售业的样本企业,不仅发明了百货店、连锁店和购物中心等新业态,而且连沃尔玛、亚马逊的经营模式也是脱胎于此。

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224亿元收购了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超市—大润发。随后,因为大润发创始人的一句话,全国的舆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如果说这样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那么西尔斯的陨落,则更加的让人难以置信。毕竟,大润发并没有输掉,充其量只是卖身了而已。

但是,西尔斯完全不一样。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这是一家诞生于1869年的古老企业,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原本只是一个铁路工人,但是因为不愿意捧着“铁饭碗”,于是选择了下海经商。从最开始的投机倒把到后面为了生存到处发小广告,最后无意间打开了邮购业务的大门,公司就此走上正轨。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将不同商家的商品目录,印在小广告上,然后再挨家挨户的将这些小广告扔到居民的门口。

这个方式可能现在看起来很土,根本没人会在意。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个经营模式却很吃香,尤其是经过西尔斯的“改良”之后。

首先,西尔斯将小广告做的很精美,按现在的话说至少是宣传海报级别的;其次,西尔斯自己筛选商家,替消费者甄别好还是坏;再次,与商家谈好合作,比如折扣或者返佣等等;最后,也是最与众不同的,那就是西尔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甚至无理由退货。

其实,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只不过,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西尔斯的做法是挨家挨户扔小广告而已。

久而久之,西尔斯的第一个主要业务:邮购业务,就这样诞生了。

从百货公司到连锁商店

西尔斯的版图越来越大


1920年, “一战”带来的创伤已经渐渐被淡忘,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大批的农民进城成了蓝领工人。

这时候,西尔斯公司的经营权已经交到了接班人伍德的手里。随着城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伍德决定将西尔斯的经营重点从郊区转移到城里,创建西尔斯百货。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而这,注定是开创新的举措。

在管理制度上,伍德创建了“采购员中心制”。就是由采购员决定这家百货卖什么,直接对消费者负责,并且与业绩挂钩。

正因为这样,西尔斯摆脱了传统“主管负责制”带来的市场反应慢、消费者投诉效率低的不利影响,西尔斯百货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并且,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伍德又提出将公司所有百货的装潢、招牌、广告牌全部统一,于是逐步成了如今连锁百货的样子。

另一方面,由于连锁百货集中在中心地带,这就造成了城市周边和农村没法覆盖。于是,伍德又提出了“连锁商店”的概念。将大而全的百货拆成小小的商店,专门售卖高频却又价格不高的商品。

就这样,一个标准化的“连锁商店”和“百货公司”诞生了。

跟随消费者流动

郊区购物中心进入人们视野


“二战”后,西尔斯其实已经是一家超级的零售公司,甚至于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在那个分业经营还不是很明晰的时代,西尔斯不仅可以卖房屋、汽车,还可以卖信用卡等金融业务。

但是,西尔斯并没有打算就此止步。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进入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时代。西尔斯慢慢发现,尽管中心城区的客流量还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汽车和高速公路的普及,人们活动半径大大增加,还是有很多客户因此流失。

为了抓住这部分流失的消费者,西尔斯试图发明一个可以将中产阶级一网打尽的一站式购物场所。于是,郊区购物中心就这样诞生了。

为什么说西尔斯伟大呢?

因为它的“百货公司+连锁商家+购物中心”模式。,西尔斯将传统的零售业打上新业态的标签,并且始终与时俱进。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盛极而衰呢?


当一个企业始终站在荣耀的巅峰时,久而久之便会被一些表象蒙住了双眼。

西尔斯高层认为,西尔斯崛起的真正原因,是“消费者忠诚”。但实际上,真正让西尔斯崛起的,除了西尔斯发行的新业态提供了购物体验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就是“二战”后婴儿潮。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这一切,随着沃尔玛的横空出世,彻底的发生了改变。

在西尔斯看来,沃尔玛的低价战略,所采取的“压低供应商进价”、“最短供应链”、“开在高速公路附近”早就是西尔斯用臭的把戏。因此,尽管沃尔玛的开店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始终没能引起西尔斯的高度重视。

进入90年代,西尔斯惊讶的发现,在“婴儿潮”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突然开始变得吝啬了起来。而以“低价”和更好购物体验的沃尔玛,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哪怕曾经是西尔斯最忠实的粉丝,也都开始纷纷“叛变”。

这时候西尔斯才明白,在沃尔玛出现之前,消费者之所以频繁的关顾西尔斯,表面上看是因为消费者忠诚度。但实际上,是因为在没有一个更的公司诞生出来之前,消费者没有更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与其说西尔斯是在与沃尔玛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如说是本身带给客户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差,无论是价格本身,还是相关服务。

亚马逊的异军突起

给了西尔斯最后一击


前面说到,为了应对沃尔玛,西尔斯不得不做出了重大变革。

第一是收缩战线,不断关停店铺;第二是不断出售地产业务;第三是减少基层工资。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开源节流,重整传统业务。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后起之秀沃尔玛做的太优秀了,根本没有给西尔斯任何机会。

反而是,你越学沃尔玛,消费者对你就越不认同、越不满意。

另外,由于大幅降低底层工资,造成了西尔斯的服务越来越差,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越来越差。偏偏就在这时,一个靠着卖电子书的电子商务公司迅速崛起。

随着亚马逊从卖书扩展到了全品类,西尔斯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便宜的沃尔玛,如今又多了一个亚马逊。而这,也给了西尔斯最后的一击。

由于西尔斯频繁的更换领导层,造成了旧业务不断亏损,而新业务又需要继续烧钱的尴尬局面。在内忧外患下,从2011年开始,西尔斯的现金流开始枯竭。

最终走上了破产申请的道路。

总结


西尔斯的陨落,其实也是所有巨头的宿命:

当你在顶峰的时候,风光无限好。但是,却因此失去了变革的勇气和魄力,习惯了呆在舒适区而遗忘那些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风险。


它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最后是败给了沃尔玛?还是败给了自己?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更多的是应激型措施,缺少长远的布局和谋划。更重要的,你遭遇的竞争对手不仅超出了你的想象,而且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你始料未及。

当然,对于一个百年的企业来说,且不说它曾经达到过的高度,单就说这家企业拥有的132年历史,就足够载入史册了。

毕竟,没有永远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