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智慧校园市场,靠的是什么“壁垒”优势?

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各大公司都在寒冬中寻求突破,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教育行业却迎来了一次融资大潮。BATJ巨头纷纷在教育行业布局,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和教育沾边的公司更是轻松拿到融资。

发力智慧校园市场,靠的是什么“壁垒”优势?

除了互联网巨头向智慧校园渗透,一些学校大行业的教育公司也在一步步向智慧校园转型,例如亿策金点教育。作为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从三年前也逐步进军智慧校园市场。各大小公司纷纷发力智慧校园市场,背后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但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做出不一样的产品,并形成“壁垒”优势,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发力智慧校园市场,靠的是什么“壁垒”优势?

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国家教育事业重点推进的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关系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并且每年财政预算都会按照逐年递增的方式,支持智慧校园建设,再加之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如何真正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各方各级关注的焦点,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成为首选之路。

发力智慧校园市场,靠的是什么“壁垒”优势?

目前市场上的智慧教育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具类智慧校园产品,这一类产品也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代表如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已构建了智慧考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学习一体化智慧教育产品体系。以及以亿策为代表的智慧校园软件厂商提供的教务系统、走班排课系统等。这类产品的定位是解决学校的单一需求。第二类是教学类AI,或者叫做策略类,海外叫做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是模拟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测教学练测五个角度完全闭环由AI完成,老师是监督、辅助工作,比如英语流利说、松鼠AI和论答,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角色的变换。目前我国所大力推进的智慧校园就是第一种智慧校园方案。

智慧校园市场资本、技术人才为王

智慧校园前期的建设投入巨大,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款成熟的学校应用软件少则百万,多则上亿,这样的门槛就使的小型公司难以立足,加之整个行业的技术项目人才积累相对稀缺,这就使的谁拥有了行业顶尖技术人才,谁就拥有了建立壁垒的入场券,所以各大智慧校园公司在人才招揽方面的投入巨大。以新晋企业亿策为例,单是200人的技术团队的投入就将近千万。更大型的公司就可见一斑了。

由单一主打产品入市,逐步延伸到全系列

这是目前智慧校园厂商通行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研发风险,也可在某一领域打开缺口,为后期延伸产品线树立口碑。但就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而言,各大厂商所进军的领域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重灾区是教务系统、阅卷系统和智慧教室相关软硬件。例如、七天网络和智学网主打阅卷系统。而在偏刚需的校务管理、OA系统、资源库等方面,布局的企业偏少,仅有的只是一些例如亿策金点等寻求差异化竞争的公司。参与智慧校园市场的企业,如果想要占据一定的优势,还是需要从蓝海里寻找智慧校园的发力点。

寻求合作正在成为趋势

软件商与硬件商互相合作,不同系统供应商寻求行业内部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以往一家独大、全盘通吃的现象逐渐减少。例如腾讯先后投资猿题库、新东方在线等平台,亿策金点联合电子班牌厂商等。强强联合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恶意竞争,也是构建壁垒的一种途径。

为老师减负、提高教学精准性,是智慧校园建设首要任务

要论现代科学技术对哪个行业的改变最小,首推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的帮助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甚至反过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学定位的错位。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是普惠性质的,无法对每个学生做出精准的指导,会学习的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已经学会的知识点上,没有学会的又无法跟上平均水平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无法获取及时有限的学习反馈,预期和实际之间存在太大的差距。这些问题都要求老师和学生从繁杂的知识点中解放出来,找到真正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这些都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

据亿策市场调研报告,89%的学校认为走班排课系统和阅卷系统对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帮助很大。走班排课系统和阅卷系统通过对学情数据的整理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个性化的数据报表,让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的好,哪些不好,继而提出针对性的提升方案。

校园智慧是为数不多的蓝海,前景仍待观察。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各大公司投在争夺智慧校园这块蛋糕,而目前的现状是市场产品参差不一并且高度同质化,使得要想在智慧校园行业真正确立自己的壁垒,并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