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乾能力如何?還有簡雍、糜竺,他們屬於什麼謀士?劉備為什麼認可這三人?

氣質牌香菸


其實他們三人並不屬於謀士一類,劉備手下的第一位謀士是那位喜歡吃魚的廣陵太守陳登。

孫乾、簡雍、糜蘭三人,後面陳壽加上一個伊藉,他們的真正定位應該是外交官(俗稱說客)。


糜蘭勸徐州、孫乾進冀州、簡雍定益州

劉備在前期積攢家業的時候,能有“所到之處,人皆迎之”,甚至還有袁紹出城三十里迎接、陶謙拱手讓徐州的待遇,這就很讓人感到奇怪了!按理說劉備當時無兵無將,又是一個偏遠的宗室而已,何德何能,會受到如此多人的禮待呢?所以原因就在於這三人身上。

糜蘭是徐州時期的老臣子,同時還是徐州第一豪族,他對劉備的資助以萬計,可以說是傾家蕩產地支持劉備,不止把妹妹糜氏嫁給了劉備,雙方結了姻親,而且還和陳登一起力勸陶謙讓劉備接任徐州牧。糜蘭對劉備的忠心和他個人的魅力,連曹操提起都讚不絕口。最後劉備稱王,封糜蘭為安漢將軍,為眾臣之首,比諸葛亮和法正都要高。

孫乾自徐州時就跟隨著劉備,作為使者多次遊說各方勢力,讓他們瞭解到了劉備這個人才。公元200年,劉備被曹操趕出徐州,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派孫乾出使冀州,會見袁紹。也多虧了孫乾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袁紹,劉備才有了喘息之地,不至於腹背受敵。另外孫乾也極被劉表看重,劉表經常和劉備、孫乾一起談論北方事務。在劉備稱王后,封孫乾為秉忠將軍,僅在糜蘭之下,和簡雍平等。



相比上面兩人,簡雍則是劉備發小,從小一起長大的兩人註定了關係非比尋常。和孫乾一樣,簡雍也作為使者經常遊說各方勢力,而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單騎入成都,勸說劉璋投降,才使得劉備可以更快地拿下益州。劉備稱王后封簡雍為昭德將軍,名次和孫乾相同,僅次於糜蘭。

可以說這三人,加上後面的伊藉、馬良等人,組建起了劉備時期的外交部。也是因為這些人,劉備才能在群雄割據的亂世中打響自己的旗號,為自己建立蜀漢政權打下了輿論的基礎。



狐史首丘


可將孫乾、簡雍、糜竺歸為一類,都屬於早起跟隨劉備漂泊之人,在劉備身邊多做謀劃、遊說之事。



此三人中,糜竺是名望最高的,早期在陶謙處擔任別駕從事,陶謙去世後便奉命跟隨劉備,在呂布擄走劉備妻子時,將其妹嫁給劉備,也就是糜夫人。因世家從商,資產頗豐,在劉備創業初期,給予劉備不少財富以充軍資。在曹操上表為糜竺和其弟糜芳請封時,果斷拒絕了受封,選擇跟隨劉備繼續顛沛流離。



劉備也念糜竺對其早年的支持和幫助,在入主益州以後,便拜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僅次於許靖,高於諸葛亮、法正等人。後糜芳叛變害死關羽,劉備也並未遷怒於糜竺。總體看來,糜竺算是劉備集團的天使投資人,並在董事會里工作,獻計獻策,還獻出了親妹妹,其為人被評價為“雍容敦雅”,儼然一身君子氣,因此在蜀漢集團也倍受尊敬。


孫乾也是劉備在徐州時所徵辟,一路跟隨劉備漂泊四方,並因口才出色,在劉備前期經常行出使遊說之事,諸如遊說袁紹偷襲曹操後方,南下請求劉表收留等。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拜其為秉忠將軍。

簡雍則是跟隨劉備比較早,二人本就年少相識,劉備客居荊州之時,簡雍為從事郎中,跟糜竺、孫乾的職務一樣,嚐嚐一同在劉備身邊討論政事。劉備入川支援劉璋時,劉璋對簡雍很是喜愛,到了劉備攻打成都時,還是簡雍入城勸說了劉璋投降,之後被劉備拜為昭德將軍。


簡雍為人“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且不怎麼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用現在的話來說有點隨意,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站沒站相、坐沒坐相。但說話做事比較風趣幽默,也很招人喜歡,經常給劉備開一些玩笑,甚至講一些葷段子。這種人當然會受到人們的喜歡。

此三人均為劉備早期謀士,雖然功績不是很大,但陪著劉備顛沛流離,也算苦勞頗深。在蜀漢強大之後,自然也就獲得了高官厚祿。


棍哥觀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記得遊戲三國志英傑傳裡面,簡雍是個弓兵,糜竺是軍樂隊,孫乾是什麼忘記了。

這些人都是普通的官吏,能力平平,談不上是謀士。他們只能處理一些行政或者外交的事情,不具備諸葛亮這種軍政頭腦,承擔不了今天總參謀長這樣的職務。

劉備有個比關張還親密的好兄弟:皇叔的鐵哥們簡雍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國小人物誌0023:劉備身邊的鐵桿兄弟——簡雍

說起劉備身邊的鐵桿兄弟,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關羽張飛。想當年桃園結義,三人意氣相投,言行相依,結為異性兄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其實,桃園結義的故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構建人物關係和凸顯劇情,而杜撰出來的。在真實的歷史上,能夠和劉備稱得上鐵桿死黨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簡雍。

一說起簡雍,很多人首先想到是《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那段評價:“孫乾、糜竺、簡雍之輩,乃白面書生,尋章摘句小儒,非經綸濟世之士,豈成霸業之人邪?”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簡雍,孫乾,糜竺這幾個人,都是循規蹈矩,華而不實的文人,搞點文字宣傳工作還可以,其實沒有什麼才幹,也無法幫助劉備成就大業……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司馬徽這段話在史書上也毫無記載,完全是小說中的內容。羅貫中在這裡虛構出這個段子,目的只是為了凸顯諸葛亮的神通廣大,故在一定程度上貶低了劉備身邊的其他文官,其中自然也包括簡雍。

那麼,簡雍究竟有沒有才能?他在劉備集團中,擔任了什麼樣的職務?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關於這些疑問,我們還是翻開史料記載,去好好解讀一下,歷史上真實的簡雍形象。

《三國志》中倒是有簡雍的單獨傳記,位列《三國志-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中。試想陳壽是如何惜墨如金之人?能夠在他的筆下,得到“獨立立傳”這樣的待遇,說明簡雍至少還算得上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

不過,《簡雍傳》篇幅很短,全文僅有272字,其中既沒有簡雍統兵出戰,率軍攻城略地的事蹟,也沒有簡雍出謀劃策,在關鍵時刻獻計的記錄……看起來,簡雍的才能確實有限,閃光點也不多,所以陳壽從他身上,也找不出太多可寫的東西來。

那麼,《簡雍傳》這兩百多字裡面,究竟記錄了些什麼內容呢?我們來窺探一下:

首先,傳記中記載了簡雍和劉備的淵源,不僅是同鄉,而且是一起從小玩到大的夥伴(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看得出,簡雍確實是加入劉備集團最早的人,算是真正的創業夥伴,資歷比關羽張飛都還老上不少。

而且,傳記中還寫道,簡雍性格簡單直接,在劉備面前相當隨便,也毫不講究君臣之間的禮節(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即便是到了後來劉備拿下益州,自封漢中王的時候,簡雍也依然不拘小節,在人人正襟危坐的公眾宴會上,都是衣冠不整,半躺著大口喝酒……由此可見,簡雍和劉備的關係絕不一般,可謂是真正的鐵桿死黨,完全知根知底的兄弟,不然他不可能在劉備面前如此隨意放縱。

既然是鐵桿兄弟,那麼簡雍在劉備麾下從事的,又是什麼工作呢?

按照傳記中的記錄,簡雍“隨從周旋,常為談客,往來使命”。意思是說,簡雍不僅在劉備身邊處理大小各項事務,忙裡忙外,還經常幫劉備東奔西走,出使各地,作為說客……這說明,簡雍在劉備集團中,乾的是跟班助手內政打雜之類的工作,此外還兼任一部分外交官的職務。

簡雍的最高光時刻,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大軍圍困成都的時候。那時候簡雍作為劉備的特使,冒著有去無回的危險,單槍匹馬入城。最終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劉璋投降,為劉備兵不血刃拿下成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無疑是簡雍工作履歷上,所表現出來的最好成績,也是他在史書上的最大閃光點。由此可以看得出,簡雍肯定是個口齒伶俐,思維活躍,而且機敏善辯的人。在外交官這個職務上,簡雍幹得還是相當不錯的。此外,《簡雍傳》中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大概說的是劉備入蜀以後,有一年天氣大旱,於是全國上下禁止釀酒,以節約糧食。而負責執行禁酒令的官吏,從一戶老百姓家中搜出了釀酒的工具,覺得他們有釀酒的意圖,便準備治罪。

有一天,簡雍與劉備一同走在路上,看見一對男女走過,簡雍就對劉備說:“他們就要行淫,為何不將他們抓起來治罪?”劉備覺得奇怪,便問他:“你怎麼知道?”簡雍故作正經地回答道:“他們都有行淫的工具,與在民家搜得釀酒器具一樣,所以也該治罪啊。”劉備聽後一怔,隨即哈哈大笑,然後就下令,釋放了私藏釀酒器的老百姓……

毫無疑問,這也是簡雍在歷史上留下的亮點之一。用幽默的語言,和恰到好處的調侃,來給君王提出意見和建議,既調節了氣氛,又起到了勸誡君王的作用。看得出,簡雍的語言能力和說話的藝術水平,都可謂非常高明。這種幽默而又含蓄的進諫方式,無疑是君王所最容易接受的。

最後,在《簡雍傳》的收尾處,還記載了“雍之滑稽,皆此類也”。意思是說,像這類幽默滑稽之事,簡雍還有很多……

就此,我們應該可以給簡雍這個人物,打上一個簡單的總結。

他的才能確實有限,比不了諸葛亮,郭嘉,沮授,周瑜這些能夠指點江山的大才。他文不能治國安天下,武不能上馬定乾坤,在歷史上比較低調,閃光點也不多。但是,他也絕不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借司馬徽之口所說的那樣,是個華而不實的“白面書生”。

應該說,簡雍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無論是後勤行政工作,還是外交出使事務,他都能完成得比較出色。更重要的是,簡雍作為劉備的幕僚,尤其是作為一名與劉備關係親近,深得信任,又能說得起話的幕僚,也是相當稱職的。

他不僅十分了解劉備的性格,還非常會把握說話的時機和方式。面對劉備所施行的各項政策,他從不直接爭辯,論其好壞,而是通過詼諧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去給劉備提出建議。這種幽默的語言藝術,既達到了勸誡的目的,又避免了君臣衝突;既將決策的主動權巧妙交還給劉備,又能有效顧全劉備的面子,保證了君臣關係的和諧……

綜合而論,簡雍是個比較豁達,而且在政治上比較低調,也沒有什麼野心的人。他外表放蕩不羈,內心卻很正派,性格幽默坦蕩,為人詼諧厚道。他也許真的只是個小人物,亮點不多,才能也一般,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他在劉備身邊的重要性。

他不僅是跟隨劉備最早的人,更是在劉備身邊效力時間最長的人。自始至終,他都像個小跟班一樣,一直跟在劉備身邊,發揮著自己有限的才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上,儘可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他全程見證了劉備集團的發展,從草頭創業,到四處漂流奔波,再到後來打下江山,成為一方諸侯,可謂是蜀漢帝國的一尊活化石。

在劉備平定益州之後,進位漢中王之後,簡雍被封為“昭德將軍”,地位與孫乾相同,僅次於麋竺。這對於才能有限,而且家境貧寒,毫無後臺的簡雍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不枉他這一路辛苦,跟隨劉備奔波操勞了大半輩子。

而今,簡雍的塑像依然矗立於成都南郊武侯祠裡,位列文臣廊排行第二,僅次於龐統,足以證明他在蜀漢的地位……

PS:簡雍不像孔融,自以為口齒伶俐,聰明善辯,就到處與人抬槓,隨時隨地不分場合,架起自己的嘴炮,四處亂轟。

簡雍也不像郭圖,利用主公對自己的信任,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和目的,出言打擊同僚,給自己攬權。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治國安邦的本事,故為人低調,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儘可能幹好自己該乾的事情。就像是《西遊記》中的沙僧一樣,雖然沒有太大的本領,但是卻很踏實。一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任勞任怨,而且貴在堅持,最終,都修成了正果!

或許,在這個浮躁的現實社會中,像簡雍這種豁達敬業,勤勞堅持的精神,是真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薩沙


  

  有一句話叫做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孫乾、簡雍、糜竺三人屬於三流謀士,就是那種你翻遍史書,一生沒有提出一條精彩謀略的所謂謀士。

  孫乾最大的本領就是知書達理,長的還行,用來投遞書簡,不至於失禮。

  簡雍最大的本領是會講些小幽默,有此人陪伴在劉備身邊,劉備不至於太寂寞。

  糜竺最大的本領是做生意,此人精通商業,家財億萬,當年劉備在徐州時迎娶了糜竺的妹妹,結果糜竺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加上一年的糧草充當陪嫁。劉備當時樂壞了!

  劉備為何很看重這三人?

這三個無謀的謀士最大的優勢,就是很早就跟隨劉備,屬於劉備集團元老中的元老。

  蜀漢陣營中主要有三大勢力:晚期益州本土勢力、中期荊州集團實力、早期徐州集團勢力。

  益州勢力以法正、吳懿(吳皇后的哥哥)為代表,荊州以諸葛亮、龐統為代表,早期勢力以糜竺為代表。

因此在劉備稱帝之後,這三人雖然沒啥貢獻,卻都身居高位,諸葛亮在他們面前也十分客氣。沒法子,這三人都是正牌的開國元老,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都沒有背叛劉備,等劉備稱帝了,自然也有資格享福!

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說得就是這三位!


葉之秋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一個政權的文臣集團裡,不能光有孔明,龐統,費禕法正等這樣的大牛,也需要一堆才能不顯,但是可以安心做事,最主要的還是忠心耿耿的人。

而孫乾,簡雍,糜竺等人就是這樣的人。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是比較早就投奔劉備,算得上是劉備集團的元老,俗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劉備發達了以後,當然要好好犒賞這三個跟著自己走南闖北那麼多年的兄弟了。況且在劉備集團沒有頂級謀士的時候,他們仨也趕鴨子上架幹了不少事。


簡雍是劉備的鐵桿兄弟,從小就和劉備混在一塊,二人是知根知底,所以簡雍對劉備也不像其它臣子那樣小心翼翼,所以他往往能在劉備犯糊塗的時候說一些其它人不能說的話。

糜竺就不簡單了,糜竺是徐州大富豪,劉備去了徐州,糜竺就把全部家當給了劉備,還把自己妹妹嫁給他。糜竺不光是劉備的大股東,還是劉備的大舅子。當年劉備弱小的時候糜竺能這麼對他,以後就算天天躺著劉備也應該貢著他。可惜後來糜芳反叛,劉備雖然沒有追究糜竺,但是糜竺仍然內心慚愧,不久去世。


孫乾可以說是老哥仨裡最靠實力的,首先他曾經被東漢有名的大儒鄭玄推薦過。在劉備手底下沒有頂級謀士的時候,劉備幹什麼事也基本上是和孫乾商量著來,在劉備投袁紹之前,派往當說客的是孫乾,投劉表之前,派往當說客的還是孫乾。劉備在前期非常倚重孫乾,即使劉備發達之後,對孫乾也是恩遇有加。


守仁讀仁


瀉藥~揣測一下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問這個三個人的謀略能力算什麼水準,劉備為什麼要用他們,那麼就此姑且做一下回復。

孫乾是劉備接收陶謙的徐州後去北海請來的(具體記得不是很清楚),糜竺則是徐州當地土豪,也是陶謙的幕僚,而簡雍,一開始是在袁紹那邊的,劉備投靠袁紹時結識的,後來也被劉備給拐跑了。

就三個人的能力來看,他們大多都是幫劉備搞搞對外的交流,在內幫劉備管理一下郡縣,按現代的標準,更多屬於內勤。同時,按水鏡先生所云,三人都是白面書生,多少有點文化,能幫劉備在疑惑不解時出出主意,但是也只是出出主意。

相比後來的諸葛亮、龐統、法正和徐庶,曹魏的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孫吳的周瑜、魯肅、陸遜等而言,他們缺乏系統的軍事理論和對韜略兵機的瞭解,同時限於自身的能力,所以他們最多可以成為是文臣客卿,而不能列入謀主的行列,如果一定要給他們三個人按謀士的標準定位,上述從諸葛到陸遜屬於主謀的話,如果按照謀天下-謀國-謀兵-謀人-謀己來計,他們最多算謀人。

至於劉備為何認可這三人,一者,劉備剛起家時不知道謀士的重要,只顧招人,而這三個人在早期對劉備確實多有幫助,為劉備早期事業做了貢獻;二者,跟隨劉備較早,相當於現在馬雲的十八羅漢,除了自己創業走的,哪個不是拿原始股,掌大權的;三者,與其說劉備是早期認可他們而言,後期他們其實代表的是劉備的北方勢力集團,代表集團元老,這樣的人都是要供起來的,給後面加入的人看,你做的事情都是有助於你以後的地位和利益的;四者,因為跟劉備出生入死,確實有著比較牢固的友誼和感情,這一點也是一個因素。

綜上,大致如此,認識不周,歡迎交流指教,謝謝~


眾推君


孫乾(?—約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東昌樂西)人。劉備發展初期身邊重要的謀士和實幹家,幫助劉備得到徐州,幫助劉備外交聯合其他勢力,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跟隨劉備多年,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

而孫乾、簡雍、糜竺是劉備早期所依仗的智囊團。雖然比不上諸葛亮等人,但在關鍵時刻也為劉備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簡雍,善於辯論、議事。性格簡單直接,不拘小節。在劉備早期生涯中,常常作為一名說客,去遊說對方。

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劉備一直帶他以上賓之禮,但從未讓他統御軍隊。因糜竺把妹妹嫁給了劉備,又以錢財資助,也成為了劉備的謀士。

在劉備早期,可以說孫乾、簡雍、糜竺對劉備幫助很大,是劉備早期的重要人才。功勞苦勞都不少。


法塵涼笙


劉備馬躍檀溪之後去往水鏡山莊,曾對水鏡先生司馬徽提到過這三人,稱“備雖不才,然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之流。”司馬徽說孫乾糜竺簡雍這三人皆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由此可見此三人水平一般,但是他們三個又都是早期跟隨劉備的元老級人物,孫乾後來乾的最大事應該就是劉備娶孫尚香時做了劉備方的媒人,糜竺是一個富豪,劉備娶了糜竺的妹妹糜竺給了劉備不少資助,這也算是皇親國戚了,簡雍也是從劉備在徐州發展壯大就存在的人物。這些劉備集團的元老級人物,隨著劉備事業的做大,地位也就水漲船高了起來。


上善若嵐


方圓論壇觀點!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如孫乾,簡雍,糜竺之輩只能算是三流謀士。劉備之所以信任這三人是有原因的。

我們先說孫乾。孫乾此人是東漢大儒鄭玄推薦給劉備的。在劉備剛有點勢力的時候就跟隨劉備了。初期還可以為劉備出謀劃策,但時候就因為才能有限,主要以替劉備出使各個諸侯跑跑腿送信這一類的工作。劉備之所以信任他,一是因為一開始孫乾就跟隨著劉備,一起經歷過很多磨難,又對劉備非常忠誠,所以劉備很信任他。其次就是因為他是鄭玄推薦給劉備的人。孫乾可以算是鄭玄的學生。而鄭玄也曾經教過劉備。早年劉備在涿郡的時候,劉備曾經跟隨鄭玄學習過一段時間,後來劉備當了徐州牧也經常向鄭玄請教問題。對鄭玄十分尊重。所以,劉備和孫乾還可以算是同門。



然後簡雍。劉備之所以信任簡雍那是因為他和簡雍是老鄉。而且在少年的時候他們兩人就是朋友。簡雍這個人算不上一個謀士,簡雍比較擅長溝通談判以及遊說他們。所以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因為和劉備是老鄉,又是從小玩大的兄弟,所以劉備也比較器重他,關鍵就是看重了他的衷心。簡雍在劉備帳下也多是以出使各諸侯,當說客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劉備兵圍成都的時候,簡雍說服益州牧劉璋投降。官位和孫乾同級。


最後糜竺。糜竺所在的糜家是徐州大富商。劉備得到徐州之後看上了糜家的家產,因為發展勢力打仗都是需要錢的。正好糜竺也想攀上劉備這個高枝,雙方一拍即合,糜家把妹妹嫁給了劉備,並且還拿出全部的財產支持劉備爭霸。不得不說糜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和當年的呂不韋投資秦異人是一個道理。糜竺在劉備手下受重用程度不下於諸葛亮。整個劉備的錢財供給全靠糜竺調配,而且據記載糜竺此人能文能武,有擔當。所以深受劉備重用。

以上可以看出,這三人裡除了糜竺,另外兩人本事一般。靠的都是忠心和熬資歷。但糜竺是靠真本事,而且劉備之所以能成事。糜竺貢獻很大。再加上糜竺又是劉備的大舅子。這個關係就更近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孫乾、簡雍、糜竺等人都很早就跟隨劉備,按照水鏡先生的說法,孫乾等人是“白面書生”,明顯說他們能力不足,是湊個數的。當然水鏡先生這麼說是有參照對象的,他參照的對象是諸葛亮。與諸葛亮相比,他們的能力遠遠不如。但是平定益州後,劉備封賞部下,孫乾等人地位在諸葛亮之上。足以說明劉備並沒有把他們編入末流,是認可他們的,也說明了他們還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起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對劉備不離不棄,這在文官裡面是非常難得的,糜竺甚至在劉備最困難得時候把家中的財富全部捐給了劉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孫乾、簡雍、糜竺等人以風儀見長,他們在外交方面還是有一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