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攜關、張、趙、諸葛、龐統入川,派魏延、黃忠、孫乾、簡雍留荊州。黃忠、魏延輔佐,你認為三國的歷史會改寫嗎?

行者142965277


荊州問題一直以來都爭論不休,但現實只有一種,其他無數種的假設其實都沒有意義,但有都有可能成真。

既然題主發問,那我就簡單說上一說。

黃忠、魏延是否真的能留守荊州

首先題主說的這個配置,其實就是有一些問題的。

劉備入川之際,剛得荊南四郡不久,魏延和黃忠都等於是一個起跑線上的降將。

如果留他們二人為主將守荊州,先不說荊州守軍能否信服,就但從他們兩個人身上來論,誰為主?誰為輔?

或許魏延會尊重黃忠以前的身份,甘願讓黃忠為主,自己次之。

但黃忠的能力,真的可以坐斷東南,獨領一州嗎?

未必!

黃忠名氣是很大,但終其一生卻是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歷,就證明劉備對其鎮守一方的能力不是很信服。

即使黃忠有這個能耐。

但魏延、黃忠是兩個荊襄舊將,而且還是剛投降不久。

劉備難道真的放心這兩位守荊州?

荊州可以說是劉備的根據地,萬一自己獨領大軍去西川,結果這兩位在荊州自立,或者重新歸於曹操麾下,那劉備哭都不知道地方。

所以說,劉備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心把荊州直接交給他們倆的。

這是武將方面,而文臣方面只留下孫乾、簡雍無疑太單薄了。

龐統、諸葛亮無疑要留下一個人。

相比龐統,劉備顯然更加信任諸葛亮。

這也就是說,題主所說的情況,其實根本就不會發生。

如果這個情況真的發生了

既然題主提了這個問題,那我們就按這個說法分析一波。

關、張、趙、諸葛、龐統隨劉備入川,這就代表著劉備所有人尖端心腹都離開了荊州,進攻西川。

這樣一來,毫無疑問,劉備拿下西川會變得特別容易。

他完全可以兵分兩路,一路由諸葛亮帶趙雲,一路由自己帶關、張、龐統,兩路進軍,甚至龐統都不用死,劉備就可以拿下益州。

但荊州就會變得岌岌可危。

關羽如果不出兵進攻襄樊,荊州穩如泰山,是因為關羽威震天下,名頭太響了。

只要關羽手握精銳坐鎮荊州,曹孫就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黃忠和魏延就不一樣了。

黃忠在荊州或許還有點名氣,但魏延簡直就是無名小卒。

孫乾、簡雍之流更不用提了。

如果劉備大軍一離開荊州,說不定曹孫兩家很快就按捺不住了。

曹操倒還好說。

孫權估計會趁索要桂陽、長沙之際,劉備正陷在益州脫不了身的時候,直接悍然進攻荊州。

常常有人把魏延守漢中十年的事情拿出來說事,以此說明魏延的能力。

就算如此,但劉備在荊州共有南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五郡,其地盤遠遠大於一個郡。

我個人感覺,如果孫權正面進攻荊州,如果黃、魏二人收縮兵力,死守南郡、武陵二郡,甚至於單守南郡一郡之地,或許還能保全。

一旦二人分散兵力,分兵據之,恐怕荊州顛覆就在旦夕之間。

歷史能不能改寫,就看二人能不能守住荊州。

所以說。

一切關於荊州的問題,無論怎麼問,最終都會歸結到一個問題上。
如果南郡、武陵二郡不失,蜀漢集團有沒有能力逐鹿中原,問鼎天下?

我個人認為。

如果二郡不失,那麼川蜀之地通往荊襄的道路就攥在蜀漢手中,那麼無論西進東出,主動權都會握在蜀漢的手上。

就算不能一統天下,但其至少也能掰斷曹魏集團的一條腿,讓曹家不敢稱帝,讓孫權不敢造次。

但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人終究還是會死的。

一旦這些蜀漢元老死了,蜀國會如何發展,那就不得而知了。


盜帥夜留香YE


搭配不太合理,很明顯,留在荊州的差一個主將。

鎮守,鎮守荊州,知道什麼是鎮守嗎?就是你得能鎮住,壓住陣。而以黃忠和魏延是鎮不住的。黃忠確實很少打敗仗,跟關羽也打了個平手,斬過夏侯淵這樣的名將。但總感覺差點意思,不夠嚇人。威懾力不夠。

曹操那邊有夏侯惇、張遼、徐晃、李典、樂進、曹仁、張郃......這些人,黃忠單挑也不怕誰,但你說要黃忠能鎮住這些人,肯定是做不到。真打起來,曹操那邊隨便挑出2位,黃忠+魏延就夠嗆能打過。

黃忠和魏延更接近於先鋒的性質,上陣衝鋒沒問題,但作為一方主將還是不行的。

而且荊州那是劉備的半個家業,關羽失去了荊州,劉備也就永遠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諸葛亮在隆中對裡也說的明白,劉備先取荊州再取益州,自己鎮守益州,派一員上將軍鎮守荊州。這個上將軍職位可不低,就是國防部長級的。這位上將軍的地位僅次於主公,相當於副統帥,這樣才能當劉備的半個家。

劉備當年留在荊州的主將其實就2個人選:關羽和張飛。這是一個二選一的題,大家都知道,劉備選錯了。

如果按照這個問題的構思,黃忠和魏延留在荊州,再把張飛留下當這個上將軍,恐怕是能守住的。

孔明入川的時候,跟關羽有過交代:東聯孫權北拒曹操。這是戰略部署。但後來關羽對東吳方向極其不友好,也疏於防備,最後兵敗身死。在這期間,關羽在政治上的表現可以說極不成熟。

而張飛是出了名的粗中有細,入川義釋嚴顏,能屈能伸,這又表現出張飛在政治上的成熟,他聽勸,服高人。當初龐統去見劉備,劉備也沒重視,派他當了個縣令。後來張飛聽說龐統在那邊不務正業,發飆了,去修理龐統。結果龐統當著他的面秀了一把辦公水平,張飛當時就服了,拉著龐統去見劉備。

如果說張飛鎮守荊州,他應該能貫徹孔明聯吳抗曹的政策,不會破壞孫劉聯盟。他自己鎮守荊州,然後再派黃忠到襄陽方向,作為抵抗曹操的前沿。派魏延留守後方,防備孫權。這個佈局,如果不惹事,防守是綽綽有餘的。

孫乾、簡雍這都是忠厚長者,跟東吳關係也都不錯,有他倆做參謀,出不了么蛾子,是絕對能保證荊州軍政外交穩定的。

有張飛在這邊,曹操那邊的大將肯定有很重的心裡壓力。這就能鎮住。他們想打荊州,得先過黃忠這一關。黃忠這邊吃緊,張飛拍馬拎槍就上來了。

劉備把這三位大將留在荊州,自己帶關羽和趙雲,在把劉封、關平算上,再加上後來的馬超,拿下益州也不難。而且有劉備在旁邊,關羽也不至於太狂孛。


何老師精武


劉備征伐東吳,怎麼折騰都難逃一死。劉備伐吳部隊快到白帝城時,一老漢找到劉備,告誡劉備:玄德公,你從一賣草鞋的都混成三分天下的漢中王了,你的勢力僅次曹魏遠超東吳了,見好就收退兵吧,再說吳候是你玄德公的正宗大舅哥,你退兵,不要再起戰亂,上天念你還有良知,或許你可以安享晚年壽終正寢。劉備一聽大怒,大喊:哪來狂徒,給我轟出去!老漢一聽,找來根樹枝,在地上畫了個很大的人,人旁邊寫了一個白字,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不久,劉備死於白帝城,正應了老漢寫的那個白字。劉備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還要侵略自己的大舅哥,惹了天怒,天滅劉備,誰人能救?那個勸劉備退兵的老漢是個修行得道的老神人,劉備不聽勸,神仙都救不了劉備。








華學志6699


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存在的,從兩點分析:

首先劉備入川不會帶著自己所有的核心力量,當時的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龐統可以說是劉備的主要力量,在沒有諸葛亮和龐統之前,劉備手下基本沒有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如果把他倆都帶著,荊州誰來掌控大局,而且如果半路有差錯,他就一點兒自己的力量都沒有了,在那個時候,沒有特殊情況,絕對不會,孤注一擲,全家出動的。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荊州,荊州留下剛降不久的黃忠魏延和簡雍孫乾,這兩個武將能力不用說,但是軍師方面是弱點,簡雍孫乾的智商如何去對抗吳國的魯肅呂蒙和魏國的眾謀士。


另外黃忠魏延是否忠心先放到一邊,他倆的威名在當時絕對不及關羽,吳國魏國聽說守將是關羽,他們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但是如果聽說是黃忠魏延簡雍孫乾,我想吳國魏國肯定會搶著打荊州的主意,戰事自然不會少,打起來的話,沒有一個很好的軍師在,恐難以據守。

我認為除了當時的配備以外,還可以讓諸葛亮隨行,只留龐統馬良關羽在荊州,或許會好一些。


逐鹿遊戲頻道


關羽斬顏良、誅文醜是其赤兔馬速度太快,若非赤兔馬,肯定是惡戰,勝負也不一定。五關之六將,乃普普通通之將,唯蔡陽刀砍不入,後來用拉刀法(即砍下去時把刀拉動,若不拉動是砍不入肉的,之後來有關公拉刀斬蔡陽之說),把他砍死。其實武功會稍勝許褚或徐晃而已。就憑此而聞名,也憑此而驕傲,目中無人,缺點也暴露無遺一一驕!而偏偏東吳就有人不信邪,瞅準機會,一舉奪回荊州。劉備、諸葛亮當時的用人也認可,唯得漢中後,沒有派要員、干將加強荊州防衛,而且好似失聯咁樣,這就不應該了。既得兩川,東吳又屢索荊州,已經有點火藥味了,為何不派細作偵察東吳行動?為何不派特別機動隊防範?如趙雲、黃忠率一支精幹部隊於與東吳交界處屯札,關鍵時刻啟動應急預案,東吳敢如此囂張嗎?最壞的情況也只是丟失荊州,而關羽不會死,張飛不會亡,黃忠不會陣亡,七十萬大軍也能保存,也而至於白帝託孤。一個近百萬軍隊、五虎將俱全的蜀國,吳、魏(不聯合)是不敢惹的。至於最後鹿死誰手就不得而知了。


用戶8425722425771


如果是安排魏延留守荊州,估計歷史會改變一些,但是蜀國終歸還是會亡,畢竟戰爭最終比的是綜合國力,首先對魏延能力懷疑的人,我建議好好看看三國志,演義就算了吧,從劉備立漢中王時安排魏延守漢中,君臣之間的對話“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就可以看出魏延的帥才,至於所說的魏延不如關羽的地方,我想還是演義看多了,實際情況就是劉備當時無人可用,黃忠魏延本來就是荊州舊將,且帝王權術也不可能在西川未定的情況下就把大本營交給和當地有些千絲萬縷關係且又是新降之人,張飛不考慮這個沒爭議,趙雲說白了就是劉備的警衛連連長,充其量就是一個魏和尚,所以當時也只能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只有關羽,至於說魏延不懂水戰,那就更讓人覺得想笑了,魏延義陽人當時就屬於荊州,後來又在長沙郡任職,說魏延不懂水戰的,在我看來就好像說呂布不會騎馬一樣可笑,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荊州主要的軍事威脅來自荊州北部的襄陽宛城的曹魏,而不是東吳,至於東吳為什麼會殺掉關羽,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原因,就像易中天老師說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都是假象,關羽就是被慣壞了的孩子,才會招致殺身之禍,用關羽是劉備集團當時沒有第二種選擇,但是既然是假設,如果劉備真能讓魏延守荊州,且魏延能恪盡職守的話,至少結果要比關羽好,當然這對劉備一種考驗,也或許魏延會傭兵自重,成為演義中的頭生反骨之輩,總之就是一談笑而已,如果能選擇的話,我會選魏延


曾經是詛咒


說實話劉備一定沒有可能讓魏延、黃忠、孫乾、簡雍留荊州,本來諸葛亮都不滿魏延,他根本不用同意讓魏延留守荊州這麼重要的地方,荊州在當時的情況是劉備的大本營,入川是勢在必行,但並能不能一定拿得下誰都保證不了,沒有100%可能拿下的話,假如這個大本營最後掉了,劉備基本沒辦法生存了,因為當時已經沒有更多的地方給劉備再這樣流浪下去了。

關羽留下就是劉備可以放心出征,有關羽在荊州,加上孔明輔助應該沒有問題的,只是

龐統的不幸才讓整個局勢改變。並不是說誰留在荊州會改變歷史的可能了。


小青春聊世界


這個安排不符合劉備集團政治實際。留守荊州的首腦應具有三大特徵:一是忠誠,二是德望,三是才能。黃魏孫簡無一能滿足三條件。劉備赴川初期,一開始以諸葛亮領三軍兼署荊州政務,政務沒有問題(他本是荊州士族兼荊州通,與荊內名流政客有良好關係);但軍務德望不夠,障礙主要來自關羽。關羽領荊州水軍,愛伍卒而驕士大夫,又比諸葛年長20餘,軍中地位無出於右者,而諸葛歸劉以來軍事上建樹無多。張飛領步軍,政治格局比關羽高,懂得敬君子但不恤小人,遵諸葛法令無問題;趙雲督領劉備留荊的中軍部隊,兼劉軍中的馬軍,因進川山路崎嶇,馬軍無用武之地故劉備將其大部留在荊州,人數也不太多,趙又兼管劉備內務事,與諸葛配合良好。如讓諸葛在三人中選二留一,必然不帶關羽,因二人在一處時意見不統一成為扯肘。隨著劉備在攻川戰爭中地盤增大,原有兵力不敷用來鞏固已有戰果,故從荊再調兵入川。張飛所部步軍的精銳萬人取陸路山地前進沒問題,而西川很多地方需水路才能佔領。因而趙雲將原所部馬軍付關羽(騎軍在西Ill不便用兵),而挑選關羽部分水軍溯江前往川西盆地。趙雲所部棄馬從舟進入四川后,其所轄力量被嚴重削弱,戰功變少,也造成了趙雲在劉備軍中地位的下降,逐漸被黃、魏等新晉將領超越了!四川平定後,因荊州兵力銳減,孫權部呂蒙襲取長沙、桂陽和零陵,劉備又率趙雲入川的水軍和部分荊州進川部隊馳援,與孫權議和後便將水軍基本留給了關羽,所以趙雲犧牲最大,關羽獲利最多。客觀形勢影響了趙雲在此後劉備集團中的地位。


風清揚一1


如果劉備取川帶走諸葛亮而留下龐士元,說不定三國可以改寫。在當時的情況看來,劉備進川帶走的是黃忠,魏延,關平,劉封和龐統。留下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守荊州來看,劉備是對諸葛亮和他的兄弟們放心,三國演義中劉備有這樣的一句心裡話,如果我取不了西川,荊州在丟了,那可怎麼辦啊。我個人認為,劉備取川走是不可能留下魏延黃忠孫乾簡雍的。如果開始帶著諸葛亮進取西川,讓龐統做軍師守荊州才是上策。


風吹青松山稜間


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劉備就失去了天時,龐統不死,諸葛亮也就不會走,關羽諸葛亮鎮守荊州,荊州就不會失去,就算關羽打襄樊,威震華夏,也有諸葛亮看家,呂蒙能白衣渡江嗎。歷史也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