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第31篇:卡文迪許環球航行—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第31篇:卡文迪許環球航行—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環球航行


卡文迪許環球航行地圖

托馬斯·卡文迪許(Thomas Cavendish,1560-159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航海家。於16世紀中後期成功率領其船隊實現環球航行,成為第二個完成此舉的英國人。

麥哲倫是根本弄不清,美洲有沒有一個通向另一個大洋的海峽,也不知道海峽那邊的大洋到底有多大,就毅然採取了冒險航行。他找到了溝通兩大洋的海峽,進入了從沒有人橫跨的太平洋,但在菲律賓門肯島他被土著殺死,最終,沒能回到始發地,真正完成環球航行。

德雷克原本沒想環球航行,他在南美洲打劫西班牙商船,被西班牙艦隊追急了,從火地島南端一頭扎入了太平洋,那個水域後來被命名德雷克海峽,他最終順利跨越了太平洋,繞行非洲,逃回英國,成為第一個真正完在環球航海的探險家。

卡文迪許與前兩位不一樣,他是在完全瞭解環球航行的航線的情況下,不為任何地理上的理由,純為效仿德雷克對西班牙商船的打劫,而進行的環遊地球航行,最終成為第三位環球航行的探險家。

【人物生平】

地理大發現第31篇:卡文迪許環球航行—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環球航行


卡文迪許畫像

卡文迪許出生在一個富有家庭。12歲時,他就從父親的繼承了地產和一大筆錢。15歲時,他進入劍橋基督聖體學院,書還剩兩年沒念完,就離開學校。17歲後,他過了8年左右的豪華生活。1584年他開始做殖民地生意,但投資虧損。這時他想起了德雷克的“成功經驗”,決定也去環球打劫一把。

【卡文迪許環球航行】

1586年卡文迪許帶領配有18門大炮的“慾望”號等3艘船,跨過大西洋來到巴西。1586年7月21日到達麥哲倫海峽,10月到達加利福尼亞灣。1587年11月17日,開始橫跨太平洋的航程。穿越太平洋後,卡文迪許來到菲律賓群島。這一路,他不僅打劫了西班牙運送財寶的馬尼拉大帆船,還攻擊了西班牙在菲律賓控制的城市。“收穫”了黃金、絲綢、麝香、香料,發了一大筆橫財。他還從菲律賓把八角帶回英國,成為把八角傳入歐洲的第一人。1588年9月9日,卡文迪許指揮著“慾望”號進入了普利茅斯,完成環球航行,共用時兩年49天,損失了兩條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將位環遊地球的第三位探險家封為爵士。

卡文迪許賺來的錢很快被揮霍一空,他認為自己應該再次嘗試一次環球遠征。1591年8月,卡文迪許率領5艘船組成的遠征船隊,再次跨過大西洋進入美洲。船隊先去了南部麥哲倫海峽,但暴風將艦隊吹散。卡文迪許的船北上巴西,卻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途中,這年他才31歲。傳說,他在美洲埋藏了一批財寶,至今下落不明。另外,還有一個傳說,第一幅引進英國的中國地圖,就是卡文迪許在墨西哥海岸的打劫西班牙大帆船獲得的,並在1588年抵達倫敦。圖上標明瞭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幷包含了人口數據和士兵數量,與羅洪先的《廣輿圖》類似。至今也下落不明。

地理大發現第31篇:卡文迪許環球航行—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環球航行

《托馬斯·卡文迪許環球航行地圖》1707年繪。從地圖上看,卡文迪的航線和德雷克的大同小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