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今年安排208億元穩就業 狠抓“促進就業九條”落地

金羊網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

歲末年初招工難,疊加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如何提振企業信心?伴隨著平均工資的增加,社保繳費基數不斷上漲,如何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重點群體人員就業困難,如何幫助他們成功就業?

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是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穩就業,已成為當前中心工作和社會關注熱點。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創下了許多“全國率先”的改革經驗。在促就業方面,廣東出臺的《廣東省進一步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簡稱“促進就業九條”),為創業者提供了新一輪誠意滿滿的“政策大禮包”。據省人社廳透露,2019年,廣東將安排208億元,用於政策落地。

正值政策出臺將滿兩個月之際,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雖然“招工難、招工貴”問題仍一定程度困擾廣東企業,但新政策的針對性措施讓用工方與務工者感受到了政策帶來的變化。

降低社保成本

預計一年可為企業節省超100億元

社會保險費是企業人工成本中佔比較高的一環,針對這一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促進就業九條”以儘可能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成本為目標,提出“兩不變、兩降低”舉措。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兩不變”,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維持不變,繼續執行分類確定繳費工資下限;失業保險費率1%標準維持不變,繼續實施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制度。“兩降低”,即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符合條件的市降低幅度不少於0.5個百分點;降低工傷保險費率,在全面實施浮動費率的基礎上再下降30%左右。

具體而言,廣東在現行工傷保險八類行業基準費率和浮動費率政策的基礎上,將全省分為三類地區實施階段下調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第一類為珠海、韶關、河源、東莞、中山、江門、清遠市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現行繳費費率再統一階段性下調20%;第二類為廣州、深圳、佛山、梅州、惠州、陽江、湛江、肇慶、雲浮市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現行繳費費率再統一階段性下調30%;第三類為汕頭、汕尾、茂名、潮州、揭陽市及省本級統籌區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現行繳費費率再統一階段性下調40%。

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印發的《關於階段性下調我省工傷保險繳費費率的通知》規定,各參保單位不需另行申請,由稅務部門直接在申報系統下調具體繳費費率。

同時,“促進就業九條”明確2018至2020年底,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標準按2017年度的徵收標準進行徵收,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緩解招工難又貴

年內舉行500場招聘會還為企業配服務專員

做企業,有些細賬必須算,比如招聘成本。“招聘網站、購買簡歷、專人通知面試以及後期的實習期成本……一個企業招一個人的綜合招聘成本至少6萬。”一位從事人力資源招聘6年的行政人員告訴記者。“特別是傳統行業,招工最難、最貴。”

但隨著“促進就業九條”的出臺,為企業帶來了信心。‘促進就業九條’拓寬用工渠道,提高招聘效率,讓我對開春的用工充滿了信心。”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不久前,就業服務專員帶來了政府與企業共克時艱的誠意,讓企業上下感到信心十足。

“促進就業九條”要求,2019年廣東組織500場以上省內“村企”“園村”“校企”招聘活動。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此類招聘活動突出“小而精、小而專”,將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的村鎮、學校與用工需求較大的企業、園區直接聯繫起來,促進需求與市場精準對位。

如果您的企業用工量2000人以上或一次性新增用工500人以上,當地人社部門將派出就業服務專員登門服務,不僅收集企業用工需求,還能統籌協調本地區或相鄰地區勞動力資源,及時紓解企業用工困難。

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大量勞務經紀人“走村串鄉”, 組織本地勞動力轉移就業。 “促進就業九條”提出,勞務經紀人每推薦一名上述地區勞動力到珠三角就業,穩定就業並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經紀人就能拿到800元補助。

“促進就業九條”的出臺,感到振奮的不僅僅是廣東。“這對四川甘孜和涼山的農民是大好事。”四川省駐廣州辦事處農民工工作處負責人劉星說,廣東“促進就業九條”提出大力開展省際勞務對接活動,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省際對口支援力度。好事要辦好,辦事處是“孃家人”,為廣東企業和四川籍務工人員牽線更有動力了。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穩定、促進外省勞動力來粵就業。廣東2019年將組織200場以上省際勞務對接活動,帶著企業去勞動力集中的廣西、雲南、四川、貴州辦對接會。

另外,廣東將“升級”跨省勞務協作,提高組織化程度,把吸引外來勞動力就業解決人力資源缺口與精準扶貧戰略結合起來。

加大補貼力度

緊缺急需工種補貼標準提高30%

“促進就業九條”明確了各地級以上市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及時公佈企業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目錄。對獲得目錄中職業(工種)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和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均可在規定標準基礎上提高30%。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各地市人社部門將牽頭相關部門,開展緊缺急需職業(工種)調查。在提高補貼標準的同時,記者瞭解到,“促進就業九條”明確放寬了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的參保時間要求。

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參保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由參加失業保險36個月以上調整為參加失業保險12個月以上。這意味著,從2019年1月1日起,只要參保滿12個月以上的企業職工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在證書核發之日起一年內均可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該項政策調整執行到2020年底。

提高補貼標準的,不僅僅只有緊缺急需工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各地返鄉下鄉創業人數大量增加。 對此“促進就業九條”也提出了針對性舉措。

不僅將一次性創業資助覆蓋範圍放寬至返鄉創業人員,並將標準由5000元提高至1萬元。同時還針對鄉村驛道客棧、民宿、農家樂,提出將提供這類服務的創業者(經營主體)納入扶持政策範圍,通過資金扶持支持其發展壯大。

同時,“促進就業九條”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的支持力度,並給予豐厚的補貼。到基層穩定就業並參加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高校畢業生即可享受3000元的到基層就業補貼,其中到粵東西北地區就業的,補貼標準進一步提高至5000元。

支持困難企業穩定崗位

按6個月失業金標準返還費用

企業面對臨時性生產訂單或任務減少,往往只能通過裁減人員來節約成本,待訂單恢復後再重新招工,這一過程不僅會導致不少職工失業下崗,企業再次招工時也必須承擔重新招工及上崗培訓的成本。

針對這類問題,“促進就業九條”給出了新的解決思路。一方面,進一步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參保困難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另一方面,支持困難企業組織困難職工開展在崗培訓,政府按每人1000元給予補貼,企業可針對其轉型升級需要對老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從而將裁員下崗的危機扭轉為提升技能實現企業發展再啟航的良機。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關於如何界定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省人社廳正在抓緊會同省稅務局、廣東海關等部門研究制定文件,預計今年將分4批次開展困難企業和職工認定,第一輪於4月份左右啟動,屆時符合條件企業可向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即可享受相關返還費用及補貼政策。

解決困難群體就業

為其開發公益性崗位

在幫助特別困難群體就業方面,“促進就業九條”明確,將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階段性安置。其中,對吸納其就業的用人單位按最低工資標準給予最長3年(就業時距退休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的公益性崗位補貼,同時,對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群體,還給予個人社保繳費補貼,即工作期間,其個人所需繳納的社保,均可享受政府補貼。據介紹,省人社廳目前正在加緊制定公益性崗位補貼的管理使用辦法,預計年後即可正式施行。至2020年,全省將通過公益性崗位補貼託底安置10000名以上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等人員。

數據>>>>

數說廣東就業

2018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1%;全省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6.8 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3.9萬人,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2019年廣東將狠抓"促進就業九條"落地,一年安排208億元穩定就業。

數據顯示,去年廣東五大險種累計參保2.86億人次,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工傷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分別提高至2666元、148元、3482元、1461元,全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推進欠薪治理,違法案件和群體性事件同比分別下降53.5%和64.9%。

同時,廣東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質量不斷提升,全省專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分別達609萬人和1190萬人;全省共有147所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粵菜相關專業,組織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100多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