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小牛”(Maverick)又叫“幼畜”,是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空地导弹,代号为AGM65,到目前为止,发展了A、B、C、D、E、F、G、H共8种型号,形成了庞大的“小牛”导弹家族。其中A、B、H型为电视制导,C、E型为激光制导,D、F、G型为红外成像制导。这些导弹采用相同的弹体,但导引头和战斗部不同。“小牛”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导弹或炮兵阵地、地面防御工事、桥梁、指挥所、雷达和舰艇等目标。装备的飞机有F-4、F-5、F-15、F-16、F-111、A-4、A-6、A-7、A-10、AV-8B、F/A-18等。各型飞机携带“小牛”导弹的数量随其载弹能力和执行任务的不同而不同。除美国外,还有许多国家的战斗机装备了“小牛”导弹,使其成为世界空地导弹领域中最大的家族。

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A-10攻击机发射“小牛”导弹

电视制导的“小牛”

1964年美国空军最早提出研制“小牛”空地导弹,1965年研制工作拉开序幕,1970年初进行全制导飞行试验,1971年初由空军进行鉴定飞行试验,然后就开始生产,并装备空军的飞机,其代号为AGM-65A。在弹体前部装有电视导引头,它包括电视摄像机(含光学系统、磁场偏转和聚焦线圈、光电摄像管)和电子系统。为了保护光电器件,在镜头和电视摄像机之间涂有保护层。在镜头上方装有光敏感元件。战斗部重58.7千克(装药37.6千克),它由触发引信起爆。整个导弹的发射重量为210千克。

为了使载机上的武器操纵人员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和跟踪目标,美国空军又发展了一种改进的景像放大式的电视导引头。装这种导引头的“小牛”导弹,代号为AGM-65B。与A型相比,B型改进了万向支架和电子设备;采用了新的镜头;导引头的视场角从5°缩小到2.5°,使飞机座舱显示器的目标图像较大而清晰,增大了导弹的发射距离,提高了精度,并减少了载机在目标区的暴露时间。

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小牛”导弹的导引头、战斗部和弹体结构示意图

激光制导的“小牛”

激光制导的“小牛”是在电视制导的B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导弹,代号为AGM-65C。1978年进行了飞行试验,虽然在试验中导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由于空军急需全天候的空对地武器,因而未达到实用程度就终止了这项研制任务,转向研制红外成像制导的“小牛”导弹。而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出于装备的急需,接替了激光制导“小牛”导弹的研制,但代号改为AGM-65E。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小牛”导弹,靠地面或其它平台上的激光指示器,用编码的激光信号照射目标,经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被导弹的导引头接收后,形成控制指令,引导导弹飞向目标。

AGM-65E的激光导引头搜索载机前方约16千米的范围,一旦探测到有关的编码信号,显示器上显示出综合的视频信号,导引头就自动锁定和跟踪目标,而无需飞行员看到目标。发射距离与反射到导引头的激光能量有关。荧光屏上的数码是随所用的激光指示器而异。当激光制导的“小牛”导弹处于受控状态时,就出现字母“S”;当激光电子装置处于对抗状态时,就出现字母“C”。

红外成像制导的“小牛”

红外成像制导是红外制导的进一步发展,它依靠多元的阵列,将视场内的图像和目标图像显示出来,比红外制导只把目标作为一个热点显示出来要先进得多。它能区分真假目标,并能清晰地分辨出目标的各个部分,制导精度高,是一种最先进的制导技术。红外成像导引头不辐射信号,只接收目标的红外图像隐蔽性好,不易被敌方发现。导弹发射后也不需要载机引导。

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小牛”家族的四大成员

AGM-65D、F、G都是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小牛”导弹。其中,AGM-65D是为空军研制的。导引头是16元的光导碲镉汞探测器阵列,它能在昼夜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并能在战场烟雾、尘埃造成的低能见度条件下较好地探测伪装和锁定目标。对典型战术目标的识别距离比可见光大一倍。即使是停止工作数小时后的坦克和其它目标,导弹也能凭借这些目标的余热发现、跟踪它。AGM-65F可供海军在昼夜条件下直接攻击舰艇和陆上目标,它采用反装甲的战斗部,发射重量为227千克。

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AGM-65A的战斗使用过程示意图

空军为了对付各种加固目标,如飞机掩体、仓库和其它防御工事,又装备了战斗部重达135千克的AGM-65G“小牛”导弹,其发射重量为306千克。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

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世界上最大的空地导弹家族是这种型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