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電影之所以好看,除了經典收斂的英倫風以外,貼近人性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正邪較量中,即使是博弈方式不同,時代不同,可拉近觀眾和角色的距離,減少隔膜和空洞的必要手段應該是相同的。

就是貼近人性。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這部2012年上映,由漫畫改編的犯罪懸疑電影,講述了具有騎士精神的布魯斯.韋恩經受挫折再次崛起的故事。

懸念迭出,亦俠亦幻,它所承載的內容遠遠超出想象。

豆瓣9.1的評分實至名歸。

演員陣容就不提了,個個獲獎無數。

男主布魯克的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

女主貓女凱爾的扮演者安妮.海瑟薇曾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

警察局長戈登的扮演者加里.奧德曼,飾演《至暗時刻》裡的丘吉爾,獲得2018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1.

8年前,蝙蝠俠布魯克(克里斯蒂安.貝爾飾)、警察局長戈登(加里.奧德曼飾)和地方檢察官哈維.丹特聯手除害,打擊犯罪,為哥譚市帶來了長久的安寧。

城市一派歌舞昇平觥籌交錯歲月靜好。

接到的報案只是議員妻子說議員晚上沒回家諸如此類的。

感覺警察的工作今後就是為圖書館催還逾期圖書了。

哥譚上層認為“打擊犯罪”的丹特法令應該作廢。議會已經收到提案。

直到貓女凱爾(安妮.海瑟薇飾)竊取布魯斯指紋後打破平靜。

她把指紋交給約翰.達格特(本.門德爾森飾),達格特又交給恐怖分子貝恩(湯姆.哈迪飾)。

貝恩以布魯斯之名大量交易認沽期權。

證券所出事,韋恩集團破產。一夜之間,布魯斯兜裡摸不出一分錢。

布魯斯只得重出江湖。

歇了8年的布魯斯隻身單挑虎狼般的貝恩。

布魯斯被貝恩打敗,關進死牢洞中監獄。

城市被貝恩控制。

警察局長戈登被打傷躺在醫院裡,市長被害,三千名警察困在下水道。

貝恩打開監獄,放出關押的囚徒,讓他們在市區為非作歹,肆虐橫行。到處打砸搶,隨意殺人。

哥譚市暴亂震驚上下。

貝恩拿走蝙蝠俠的武器,製造了無數起恐怖事件。

引爆橄欖球場;殺死可以解除核彈的專家;炸燬哥譚與外界聯繫的大橋;不允許任何人進出城區。

貝恩威脅市民,他將在18個小時之內引爆核彈炸燬哥譚。

在監獄裡,布魯斯看到貝恩暴行的直播怒火中燒,一心要逃出去救民於水火。

他歷經艱辛爬出山洞逃出監獄。

他與戈登、布雷克(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和貓女凱爾一起打敗了貝恩以及隱藏在幕後的主使,收復了百孔千瘡的哥譚市。

布魯斯帶著核彈飛向大海,核彈在海上爆炸。

和平又回到哥譚,而布魯斯則不知所終。

布雷克說,誰都不知道是誰救了這座城市。

戈登很乾脆:他們(民眾)知道!是蝙蝠俠。

哥譚市建造了蝙蝠俠紀念碑。

哈維.丹特是敗類的真相也公之於眾。市民們向保衛城市的英雄蝙蝠俠致敬。

過了許久,老管家看見布魯斯和貓女凱爾在佛羅倫薩悠閒地喝著咖啡。

向死而生的蝙蝠俠依然奉行騎士精神,卻放下了英雄情結的包袱。

他重新定義了蝙蝠俠,認為誰都可以是。

布雷克問他,你為什麼要戴面具?他說為了保護家人。

所以,最後他把蝙蝠俠的裝備全都留給了布雷克。

已經升職為警探的布雷克扔掉了警徽辭職,成為哥譚市的又一名蝙蝠俠。

劇終。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2.

8年來,沒人知道蝙蝠俠就是帶著面具的布魯斯.韋恩。

哥譚市民很少有人見過布魯斯,只知道他是韋恩集團掌門。

也很少有人知道被譽為英雄的哈維.丹特其實是個罪犯。

丹特死了,蝙蝠俠為他頂罪,並受到謀殺丹特的指控被警方通緝。

蝙蝠俠流血流汗,受了傷瘸了腿,但功勞記卻在了哈維.丹特身上。

警察局長戈登清楚內幕,但被要挾,也為了哥譚市的穩定安全,只好人云亦云,維持謊言。

布魯斯很受傷,離群索居,在暗處無怨無悔地持續付出。

他旗下的韋恩基金會為哥譚市出錢出力。

規定了丹特紀念日。制定了丹特法令。為哈維.丹特塑像。捐助孤兒院。等等等等。

以為布魯斯是個聖人,但當他出現在貓女凱爾面前時,邋遢的形象卻不敢恭維。

流浪漢打扮,鬍子拉碴,頹廢潦倒,拄著柺杖。

要凱爾還他珍珠項鍊時口氣還挺硬,可凱爾一腳踢過去,他立即羸弱得伏於地板。

這是曾經飛簷走壁的蝙蝠俠?

老管家勸布魯斯出去走走,不要悶在屋裡。布魯斯淡然地說:哥譚市已經沒有我的位置。

韋恩集團是當地舉足輕重的家族企業。下屬14個軍工廠,研製核能,接國防部訂單。

達格特集團正犯險,出大價錢引狼入室,要恐怖分子貝恩幫他侵吞韋恩集團的財產。

危在眉睫,這位爺卻說,沒有他的位置。

富家子的矯情。

他以為穿緊身衣配斗篷,戴面具,哥譚市才有他的位置,人們才會需要他。

這是小時候《堂吉訶德》看多了吧?

有可能。

在龐大的家族財產面前,他更留戀做蝙蝠俠的日子。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3.

影片塑造的布魯斯是一個具有中世紀騎士精神和英雄情結的俠客式人物。

騎士精神是布魯斯蝙蝠俠行為的源頭和內驅力。

這就是:為榮譽而戰,為大多數人的利益犧牲,敢於向不平與邪惡宣戰,保護老弱婦孺。

這也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要提倡和讚揚的精神。

為了踐行騎士精神,布魯斯年少時專門接受過暗影同盟忍者大師的殘酷訓練,練得一身絕技。

8年前他找到了用武之地,打擊犯罪,真刀真槍地幹了一回。

戈登抓人,丹特審判,布魯斯披著蝙蝠俠的皮負責在暗處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暴力案子。

哥譚市安全了。

一紙通緝令卻讓布魯斯再也不能穿蝙蝠俠緊身衣出現。出現,警察便要抓他。

那時候的布魯斯鬱悶,憤怒,痛苦,心存疑問。

陷在對他不公的情緒裡。

做了那麼多好事沒被讚揚就算了,他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但換來惡名就很費解了。

良好的家世使他不可能像貝恩那樣出去反社會反人道搞恐怖,他沒有那樣的思想基礎。

恐怖分子貝恩生於黑暗長於黑暗,人完全扭曲到殘暴。

而布魯斯跟忍者大師學拳腳,用貝恩的話來說,那是叛逆期被黑暗暫時收留。

騎士精神深入布魯斯骨髓,他再委屈,也不會放棄。

他認為蝙蝠俠不被認可就否認了騎士精神。

騎士精神被否掉,他下一步該怎麼做?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4.

8年前,揹負罪名與渴望榮譽的斷崖式落差,讓布魯斯走不出心魔。

過去的一切像牛皮糖一樣黏著他,布魯斯沉迷挫折良久而忘了反省。

對騎士精神的認識也有些走偏。

口頭稱哥譚市沒有了他的位置,但內心卻在盼望有事態惡化,他才會以蝙蝠俠身份出現。

布魯斯放逐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失去和人打交道的興趣。

他連家族生意也無心打理,對孤兒院的捐助早已停止幾年都不知道。

老管家見識不出韋恩莊園,但看著布魯斯長大,也很擔心。

他希望布魯斯早點結束隱居生活,結婚生子享受每一天的平常日子。

中肯的勸告,卻撓不到布魯斯的癢處。

因為布魯斯需要像堂吉訶德那樣,每天依附包打天下的日子才覺得生活有意義。

離了蝙蝠俠的外包裝,斗篷墨鏡,現代座駕和先進武器。他就萎靡不振。

老管家一語道破布魯斯的狀態:收起了面具和斗篷,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活。

的確,騎士時代過去了,當下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

比如打理好自家的韋恩集團,為改善孤兒院出力,或去捐助貧困地區學校什麼的。

再不知道幹什麼好,就像上世紀40年代,丘吉爾迫於壓力,糾結與希特勒籤不籤和談協議時,國王喬治六世對他說的:去聽聽民眾意見。

答案就在民眾之中。

布雷克告訴他,孤兒院已經難以為繼,不再收留到16歲的孤兒,有些孤兒們已經被黑勢力吞噬。

布魯斯被觸動,馬上過問,才知道由於自己的疏懶,韋恩基金早沒錢了。

布雷克勸他走出黑暗,去關注現實,幫助現實中需要幫助的人們。

布雷克告訴布魯斯,大家沒有忘記你。

布雷克小時候在孤兒院聽過蝙蝠俠的傳說,很受影響,所以長大做了一名警員。

老管家和小警員都夠苦口婆心的。

但布魯斯從小家境可以滿足他像蝙蝠俠一樣過日子,他就是不知道怎樣從一個蝙蝠俠做回一個普通人。

說過分一點,就是他沒做過普通人。沒經驗。

但時代變了啊,即使騎士精神爆棚,也要回到地面,融於庸常。

不過是有財富做後盾。

餓他3天,讓他從找飯碗開始,白手起家。所有的矯情、苦悶統統煙消雲散。

布魯斯的頹廢得這樣治才會好。

其實,布魯斯出去幹什麼都得先把思想整理好。

一些韓國電影裡的人物遇到變故,就會說,去整理整理自己吧。

在變故面前,只有整理思想,才有可能順利通過變故,把產生的思緒栓個結,做個了斷。以保證不會影響到下一段的生活。

對於布魯斯來說,這個整理思想的契機是恐怖分子貝恩給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5.

貝恩打敗了布魯斯,把他送進死牢監獄。

監獄在一個深約數丈的巖洞底下,沒有看守。

像井底之蛙看得見天,卻出不去。

洞中間有一塊石板,誰能攀援巖壁躍上那塊石板就能逃出去。

可獄友說沒人逃出去過,除了“那孩子”。

布魯斯以為“那孩子”是貝恩(其實不是),更激起了他要逃出去戰勝貝恩的決心。

布魯斯第一次沒成功,掉下來。

老獄醫覺得布魯斯你不怕死,但是你軟弱,上層出身的人豁不出去。

某個大佬犯錯,惹得輿論喧譁無比。該尊戳自己一刀。認了。輿論一下就沒了興趣。

這就是老獄醫以為的起於卑賤更容易破釜沉舟豁出去。

第二次也沒成功。

獄友幫他找原因,意思是你心裡先入為主,還沒跳就覺得自己跳不上去。

老管家也曾對布魯斯說過你(內心)想失敗。被誣陷久了,他習慣失敗。

如同一個學生,聽批評多了,誰表揚他,他不相信他配得上表揚。他就習慣待在批評裡。

儘管如此,布魯斯還是被那個生於苦難,長於煉獄的孩子激勵,更加刻苦地鍛鍊體力。

老獄醫對布魯斯說,你把自己逼到絕境,真正感到恐懼,你的精神就會讓你產生最大的衝動。

他要布魯斯像“那孩子”一樣,丟掉繩子,徒手攀爬,不給自己留餘地。

布魯斯用盡全力,奮起一躍。

成功!

點返回一下。

第三次布魯斯有兩個選擇。

放棄越獄,在牢房等死。和大多數囚犯一樣,包括給他忠言懂很多道理的老獄醫。

布魯斯選了第二個,挑戰極限。

2017跨年演講拋出兩個按鈕,也是選擇題。

一百萬按鈕;有50%機會一億美元按鈕。只能摁一個。

其實,人的一生無時不刻都在做選擇,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人們都在重新排隊。

這些人選的是難的——

布魯斯和“那孩子”的一躍,有50%機會一億美元按鈕和某大佬戳自己一刀。

而這個選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為做給誰看,不必等待掌聲和企望喝彩。

是為自己。

若非,必然苦悶,必然恐懼,必然失敗,必然生出心魔。

這背後要有一顆能夠承受自我的強大內心做支撐,若非免談,就選那個容易的吧。

布魯斯選擇了做蝙蝠俠,就該承擔蝙蝠俠有可能帶來的榮譽和誣陷,就該無怨無悔。

直到在巖壁上的最後一躍,他該算明白了。

所以,選擇之前還是要踏踏實實準備,不做幻想。

在踐行那個難的選擇中,無論得到的結果怎樣,會翻過心魔的牆,破掉讓自己會輸、自己不行的暗示,心靈得到自由和解放。

這樣的收穫足矣。

這也是所謂認知升級靠的是“知行合一”吧。

不然呢?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6.

片尾字幕滾動,音樂8分鐘,彈幕群一直追到最後一秒黑屏。

此刻的感覺是,太(省略tm)牛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布魯斯的騎士之路

End

圖片源自網絡,謝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